计算机网络技术11级人才培养方案(6)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计算机网络技术11级人才培养方案
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
在“学工交替,四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中,第一层:为岗位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和基本素质的培养阶段,在前三个学期完成。该阶段主要为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并培养一定的实践动手能力,为下一步企业见习做准备。第二层递进:为岗位能力与素质的拔高阶段,在第四学期完成。该阶段将学生带到企业(校外实训基地)中去,由企业的工程师、专家来完成见习教学,学生通过现场观摩、实时教学、模仿操作等方式参与到企业项目中,达到岗位能力与素质的拔高目的。同时,该阶段还能为学生确立职业意向,明确自身不足,从而转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增强学习效果。第三层递进:为职业核心技能与素质的培养阶段,在第五学期完成。该阶段学生回到学校,通过校内理论和实践教学完成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弥补上一阶段知识和能力的不足,并获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为就业作准备。第四层递进:为职业能力与素质拔高阶段,学生根据职业意向选择对应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
图 “学工交替,四层递进”人才培养模式
六、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职业目标中主要岗位有2个,其中前2个为核心岗位。
计算机网络技术11级人才培养方案
八、课程体系设计
(一)课程体系开发理念、思路
在校企合作专业理事会指导下进行行业企业调研,获取最新的岗位能力需求,从而增减、整合相关课程;按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对优化后的课程进行时序调整;在课程体系总体框架下, 引入行业技术标准建设专业核心课程,制定课程标准;继续加大精品课程建设力度,推进课程体系建设。
1.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优化课程时序。 以“网络系统集成”和“网站开发与管理”两个岗位的相关职业能力为导向,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从低
计算机网络技术11级人才培养方案
级到高级的知识进阶优化课程时序。
2.对照人才培养模式,调整课程结构
在“学工交替、四层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教学环境和师资优势,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来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并运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将实践性强,校内实训条件又无法完全满足的课程《网络安全技术》改设到第二层递进中去,充分利用了企业硬件条件好,工程师经验丰富的优势,有针对性地采取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取得了学生的认可,教学效果明显高于以往
3. 引入行业企业技术标准,推进专业课程建设
根据岗位所需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以及学生可持续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引入信息行业企业技术标准与相关企业合作开发相关课程,制定课
上一篇:高一数学下学期新课程的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