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
时间:2025-07-02
时间:2025-07-02
初中物理中考知识点
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后 于主光轴;射向异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后 于主光轴。如下图:
六、照相机:1、镜头是 透镜; 2、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 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七、投影仪:1、投影仪的镜头是 透镜; 2、投影仪的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3、物体到透镜的距离(物距) 二倍焦距, 一倍焦距,成的是倒立、 的实像;
注意:照相机、投影仪要使像变大,应该让透镜 物体, 胶卷、屏幕。
八、放大镜:放大镜是 透镜;放大镜到物体的距离(物距) 一倍焦距,成的是放大、正立的 像;注:要让物体更大,应该让放大镜 物体;
九、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器材: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带刻度尺)
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虚像正物像同侧,实像倒物像异侧;物远实像小,焦点内放大。 注意事项:蜡烛的焰心、透镜的光心、光屏的中心在 上;又叫“三心等高”
注意: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在光屏上可呈现,可用眼睛直接看,所有光线必过像点;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但能用眼睛看,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
十、 凹透镜始终成缩小、 立的虚像;
十一、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 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胶卷);
十二、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 面,晶状体太 ,需戴 透镜矫正;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近处的物体所成像在视网膜 面,晶状体太 ,需戴 透镜矫正;
十四、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 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
十五、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 、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 镜,成放大的像; 第五章、质量和密度
l.质量
(1)定义:物体中 叫质量,用字母 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有千克(kg)、吨(t)、克(g)、毫克(mg),其中 是质量的国际单位。 (3)换算关系:1t= kg;1kg= g;1g= mg。
(4)质量是物质的一种 ,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质量的测量:用天平
(1)构造:托盘天平由 、指针、分度盘、标尺、游码、托盘、平衡螺母构成,每架天平配制一盒 。盒中每个砝码上都标明了质量大小,以“克”为单位,用符号“g”表示。
(2)使用:先将天平放 ;后将游码 ;再调螺母 ; 放物体, 放码;四点注意要记清。调整平衡后不得移动天平的位置,也不得移动 ;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中放砝码;物体的质量=盘中砝码总质量+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 (俗称游码质量)。
四点注意: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 ;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 ,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砝码要轻拿轻放。 三、密度
1.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成 ,其比值为 。 2.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用符号 表示。 (2)公式:ρ=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3)单位:国际单位是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常用单位还有:克/厘米3(g/cm3),读做克每立方厘米。换算关系:1g/cm3
= kg/m3
。
(4)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与物质种类和 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无关。 (5)混合物质的密度应由其混合物质的总质量与总体积的 决定。 四、测量物质的密度
1.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单位:m3
、dm3
(L)、cm3
(mL)、mm3
。
(2)换算关系:1m3
=103
dm3
;1dm3
= cm3
;lcm3
=103
mm3
;1L= dm3;1mL= mm3
。 (3)测量工具: 或量杯、刻度尺 (4)测量体积的方法
①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尺寸,求出其体积。
②对形状不规则的固体:使用量筒或量杯采用“溢水法”测体积。若固体不沉于液体中,可用“ 法”——用针把固体压入量筒浸没入水中,或“ 法”——用金属块或石块拴住被测固体一起浸没入量筒的液体中测出其体积。
(5)量筒的使用注意事项
①要认清量筒、量杯的最大刻度是多少?它的每小格代表多少cm3
(毫升)?②测量时量筒或量杯应放平稳。③读数时,视线要 。
2.密度的测量
(1)原理: 。
(2)方法:测出物体质量m和物体体积V,然后利用公式 计算得到ρ。 (3)密度测量的几种常见方法 ①测沉于水中固体(如石块)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 、石块、水、细线。
步骤: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m;倒适量的水入量筒中,记录水面的刻度V1;用细线拴住石块浸没入量筒的水中,记录此时水面的刻度V2;用表达式ρ= 算出密度。
②测量不沉于水的固体(如木块)的密度
器材:天平(含砝码)、量筒、木块、铁块、 …… 此处隐藏:14926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