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2014-2015学年九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15分,第1-9题每空1分,第10题2分,书写1分)
1、窈窕淑女,。
2、,白露未晞。
3、,风多杂鼓声。
4、,载不动,许多愁。
5、锦江春色来天地,。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为国效力的愿望的句子是:
,。
7、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为国杀敌的壮志的句子
是, , 。
8、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面临“义”与“利”的选择,面对选择我们常引用孟子在《鱼我所欲也》
中的一句话来自勉,这句话是“”。
9、我们常引用的《曹刿论战》中用以强调作战要靠鼓舞士气的成语是“”。
10、广州亚运会是继上海世博会之后的又一次盛会,学校文学社为弘扬“更高、更快、更强”
的奥林匹克精神,特举办征联活动。请根据所给的上联,对出下联:
奇新靓美广州韵,。
二、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1、本文选自《》,这本书是家学派的经典之一。(2分)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2分)
(1)衡.于虑()(2)而后作.()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13、孟子认为国家要长盛不衰,哪两个条件非常重要?(2分)
14、孟子在文中列举了六位历史人物的经历,强调了“逆境造就人才”的观点,但是今天有人
认为“顺境也能造就人才”,你如何看待“顺境”与“人才”的关系?请结合事例谈一谈。(2分)
15、请根据本文
的主题,结合你的阅读或生活感悟,补全下联。(2分)
上联:炀帝沉迷安乐,后亡国死身
下联:身处忧患,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古者富贵而名磨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髌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1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分)
(1)仲尼厄.而作《春秋》()(2)不韦迁.蜀()
17、文中列举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3分)
(二)现代文阅读:(25分)
丢草绳
小时候,每年的夏天,体弱多病的我总要生上那么几天的疟疾。多少年来,我对夏天总怀有一种畏惧的情结。
每次疟疾来时,先是怕冷,然后就是发高烧。冷的时候整个人浑身都在打着颤,三十几度的天,即使裹上两床被子也还是不住地发抖。等过了一两个小时后,人就开始慢慢地发起烧来,体温最高时可以达到四十度,常常是高温过后,嘴唇上总要留下一排水泡。每次疟疾过后,本已消瘦的我就愈发显得面黄肌瘦了。
患了疟疾,多半是听之任之,家里没钱给我找医生。每次看到我生疟疾时那副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总是既焦急又难过,但毫无办法,她惟一能够做的,也就是在心里默默地祈祷病魔快快从儿子
九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身上走掉。
有一年夏天,我病得特别厉害,时间又拖得特别长,母亲心急如焚,人明显地憔悴了,眼睛也红红的,大约是哭过了。
后来,母亲不知在何处打听到了一个“好办法”:让生疟疾的人,找一根草绳系在腰间,过上一夜后,第二天早上,将那根草绳解下丢在路口,如果有人从草绳旁经过,那么,这人就会带走草绳上的疟疾,而原来生疟疾的人也就会好了。得到这样的“好办法”,母亲并没有露出喜色,反而更加唉声叹气了:“都是乡里乡亲的,让谁带去也不忍心啊!”但看到我被疾病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样子,母亲终究还是昧着良心按那方法做了。
记得那天晚上,母亲一边给我系着草绳,一边还心事重重地说:“你这个病秧子,咋就这般累人!”我知道,母亲之所以呵斥我,其实是因为她的心里很矛盾。
一个不眠之夜过后,天色还没有完全亮,母亲就将我腰间的那根草绳解下,然后,趁着朦胧的
夜色,匆匆地丢在了一条并不很远的乡间小路上。丢下草绳后,母亲便逃似的跑了回来。
到家母亲还喘着粗气,过了好一会,她才定下神来。她轻轻地安抚着我:“没事了,妈已为你丢了草绳……”
然而,非常不争气的是,虽然母亲为我丢了草绳,但我的病却并没有因此好转,反倒烧得越来越厉害了,这不由得使母亲更加失望和惶恐起来。
一天,在我迷迷糊糊 …… 此处隐藏:189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