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天人合一_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反映
时间:2025-07-08
时间:2025-07-08
设计与监理
“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中的反映
曾志荣
(南昌大学)
摘 要: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中国道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天人合一,具有极高的美学品格。它的人与自然
和谐统一的境界在对中国古典建筑中体现出来的美学思想是全面而深刻的。
关键词:天人合一;中国古典建筑;美学思想
1 “天人合一”观的溯源在我国古代典籍文献中,有《庄子 齐物论》云“:天地与我并存,万物与我为一”,是庄子“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在《乐记》提出“乐者天地之和,礼者天地之序。”即认为整个宇宙天地处于“流而不息,含同而化”的状态之中处于整齐、和谐、“通天下之气”天、天是相对于大地而言的。若以人为主体,则人体以外的整个宇宙星空都是天,当然也包含我们周围的自然界。可见,人与天的关系实质上乃是人和自然的关系。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认为:天与人原本就是合一的。道家就以“究天人之秘,合天人为一”为根本。例如,在《老子章句》曰“:天道与人道间,天人相通,精气相贯”;老子《道德经》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等等,这些指明了人与自然的共同根源。
我国古代的天人合一观,具有天然的美学品格。它启示于人的至美、至善的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境界。
2 “天人合一”美学思想在中国古典建筑的反映
中国古典建筑美学代表古代人审美观念,体现了泱泱大国之风。紫金城、阿房宫、长城、嵩岳寺塔、佛光寺、寄畅园、颐和园、布达拉宫等杰作,闪烁着中国古典建筑的光辉。有序曲、有高潮、有尾声,空间系列变化极为丰富。不但从造型、空间布局、总体规划独具特色,而且作为中国古建筑美学的主
导思想的天人合一观,在建筑设计中从多方位、多
层次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体现中国古代建筑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对称美是,鹰、、、知了、蝴蝶等等无一不表现。人和动物之对称能给人以健康的美感,若不对称则给人以不愉快的印象。对称美源于自然亦道法自然。中国古建筑道法自然对称之美,无论是宫殿、庙宇、宝塔、桥梁、楼台亭阁等几乎都考虑到“对称”这一美学法则的应用。为什么中国古建筑能给人以美感呢?这是因为“对称”能给人一种平衡感和稳定感,这反映了人们在审美实践中的一种普遍的心理要求。如下图(山西五台南禅寺大殿
)
其二、天象数字的应用。天象数字在建筑中应用最多、最典型的可以北京天坛为例。天坛建成于永乐十八年(1420),当时天地合祭,故名天地坛。明嘉靖九年(1530)在北郊另建方泽(地坛),才改名天坛。
29
江西建材 4/2006
古代十以内的偶数称为阴数。奇数中的一是太极,三才是奇数之始。天坛几何尺寸严格采用阳数,象天地人之三,故阳爻称九。如北京的祈年殿———运用天数和象征性数字处有:殿高九丈九,屋檐三层,裕谷坊三层,殿顶周长三十丈(象征一个月三十天),外层十二根柱子(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十二个柱子(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中二层二十四根柱子(象征一年二十四个节气),最内藻井下四根龙井柱(象征一年四季),全部柱子二十八根(象征二十八宿);殿顶四周三十六根枋桷(象征三十六天罡);墙东门外有曲折走廊七十二间(象征七十二地煞)。天坛这一组天象数据和构成的完美的建筑艺术形象及其园林空间,充分说明了天人合一思想对中国建筑学的深远影响。
其三、阴阳合抱溶于建筑之中。老子的太极图(即阴阳图),最集中、最形象地代表了老子的哲学思想。太极图表示宇宙两种对立力量(用黑白表示):它们互相共存着,同时又互相作用,着,由具有动态的曲线表示,定,之中:虚实、有无、大小、对隔、曲折、左右、色空、起伏、动静、刚柔、敛放等阴阳对立的力量始终处于一个互相对峙、转化、周而复始无限运化的关系之中。佛教强调“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与空的对等,隐喻着物质世界与非物质精神世界的共存和相互转化。显然,佛教创造了一种富有人和自然灵性的“虚空”、“幻境般”的审美意识。而在老、庄哲学思想中“,有”、“无”代表着宇宙中相对立的实体物质与非实体属性的两个方面。任何事物不能只有“有”而没有“无”,或只有“无”而没有“有”。但在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中,则侧重于对立事物中“阴”的融合力,强调“无”的功能。他们把“无为而自然”、“无为而无所不为”作为人生哲学,主张酷爱自然,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抒发自我心灵和自我满足。这种“无为”渗透在艺术中则表现为“神与物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由此可见“色空共存”,“有无转化”、“虚实相生”乃是中国空间概念的核心。它强烈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的艺术观,也包含着影响中国建筑美学的审美意识。 30
在我国传统建筑中,大型建筑并不意味着庞然大物,而是一系列的虚实相间的庭院与由“间”组成
(每的“幢”沿着某种轴线关系而组成的层层渐“进”
)的建筑群。建筑设计进入一个庭院就称为一“进”
中既要设计“实”,也要设计“虚”。这种虚实相间的层层渐进,充分体现了中国空间概念中“有无相生”的审美思想,气势恢宏的北京故宫是如此,一些典型 …… 此处隐藏:1604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