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版高中历史第7单元复杂多样的当代世界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第26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知识点一独立自主外交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外交
(1)方针: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政策: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3)成就: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时,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在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
(2)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实践
①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②1955年,中国在亚非国际会议上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和合作。
(4)意义
①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 1 -
②超越了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以其包容性和开放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知识点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原因
(1)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2)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重大成就。
(3)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2.恢复: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提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知识点三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20世纪70年代,随着世界局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
(2)过程
①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上海公报》。
②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③1979年1月1日,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2.中日建交
(1)原因:受美国改善对华关系的冲击。
(2)建交: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访问中国,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
3.影响:打开中国外交的新局面,在国际上出现了西方国家和中国建交的热潮。
知识点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1.原则: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2.成就
(1)不断扩大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技术合作,巩固和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
(2)在多边经济领域取得显著成就。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
②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订《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3.意义: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在国际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 2 -
用。
知识点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外交政策
(1)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仍然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外交成就
(1)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形成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2)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2001年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3)积极支持联合国根据《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开展的各项工作,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图解历史]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误区警示] “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不矛盾,因为它的最终目的是捍卫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并不是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误区警示] “求同存异”方针的关键是“求同”,而不是消除差异。亚非各国之间由于国情不同,确实存在差异,但它们在历史与现实中又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差异中寻找共性,减少意见分歧,理应成为亚非各国的共同追求。
[图解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一、二、三”
[图解历史] 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
- 3 -
- 4 -
[图解历史] 新时期的中国外交
主题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史料探究]
1.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史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主①
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注:①我国建国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思考 史料说明建国后我国实行的是怎样的外交政策?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先后采取了哪些外交的基本方针?
答案 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等。
2.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
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