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7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第1课时)课件

时间:2025-07-08

第四章第七节

牛顿运动定律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2.1)

首先播放视频《牛顿运动定律:杨利伟吃月饼》的内容。这既是同 学们熟知的失重现象,又展现了我国的科研成就,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又增强了学生的爱国热情。以此来导入新课。共点力的受力分析、平衡条件以及求解共点力平衡问题的方法,是高 中物理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而超重、失重本质的理解也是学 生学习的难点,鉴于本节重点内容较多,以及内容的重要性,本节课分 两个课时进行学习。第一课时学习共点力的平衡相关知识,第二课时学 习超重和失重相关知识。 共点力的平衡学生在力的相互作用的学习中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本

节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解决共点力平衡为题常用的方法,所以针对不同方法选择了对应的例题。超重和失重重点在于使学生对于现象的认识和 本质的理解,习题设计上以概念的理解考查和简单的计算为主。 第一课时没有设计课堂检测题,在第二课时设计 5 个课堂检测题,来 检测学生掌握的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

1. 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状态的概念,能推导出共点 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2. 会用共点力平衡条件解决有关力的平衡问题。

学习重点: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及应用。学习难点: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只猫的精彩滑板表演如图,在倾角为 α 的固定光 滑斜面上,有一用绳子拴着的长 木板,木板上站着一只猫。当绳 子突然断开时,猫立即沿着板向 上跑,以保持其相对斜面的位置 不变。

你看了猫的精彩表演后,你能分析其中的物理原理吗?若 已知木板的质量是猫质量的 2 倍,你能算出猫必须使木板沿斜

面以多大的加速度下滑,才能使自己不下滑吗?

复习回顾1. 牛顿第二定律的两类基本问题(1) 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 (2) 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

2. 解题思路分析 图画受 力 情况

求合 力根据 图 情况

F = ma

加速

运动学规律 初始条件

受力

运动

a

一、共点力的平衡一个物体在共点力作用力下,如果保持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外力为零,即 F合 = 0 1.对静止的理解静止与速度 v = 0不是一回事,物体保持静止状态,说明 v= 0 和 a= 0 这两个条件同时成立。若仅是 v=0,a ≠ 0,如 上抛到最高点的物体 ,此时物体并不能保持静止,上抛到最 高点的物体并非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平衡状态是指加速度为 零的状态,而不是速度为零的状态。 注意:加速度为 0 时速度不一定为 0;速度为 0

时加速度 不一定为 0 。

2. 平衡的条件(1) 二力平衡条件: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

同一条直线上。(2) 三力平衡条件:共面的非平行的三个力平衡时,其中 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且三个力的作用

线必交于一点(三力汇交原理)。

3. 求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常用方法(1)力的合成与力的分解法:通常用来解决三个或三个以上力的平衡问题。

综 合 拓(2) 展 解三角形法:主要用来解决三力平衡问题。根据平衡条件并结合力的合成或分解的方法,把三个平衡力转化为三角 形的三条边,然后通过解这个三角形求解平衡问题。若力的 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可利用力的三角形与空间几何三角 形相似求解。 (3) 正交分解法:处理三力或三力以上的平衡问题时非常方 便。此时平衡条件可表示为 Fx合= 0,Fy合= 0。 (3) 整体法与隔离法:涉及多物体的平衡问题时,通常是整

体法与隔离法交替使用。特别提醒:对物理中的“缓慢移动”可认为物体的移动速 度很小,趋于零,因此可把这种情况当做处于平衡状态,按物 体处于平衡状态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理解例1. 如图所示,物块在力 F 作用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 运动,则物块所受的摩擦力 Ff 与拉力 F 的合力方向应该 是( ) B. 竖直向上 A. 水平向右

C. 向右偏上思路点拨:

D. 向左偏上

1. 三力平衡的特点:任意两个力的合力必和第三个力等大 反向。 2. n 个力共点平衡最终可以等效成二力平衡。

解析: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

除 F 与 Ff 外,它还受竖直向下的重力 G及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FN,物块匀速运动, 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为零。由于重力 G

和支持力 FN 在竖直方向上,将重力和支持力等效成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四力平衡转化为三力平衡, 则根据三力平衡的原理,F 与 Ff 的合力必须和重力与支持力 的合力等大反向,所以沿竖直方向向上。故 B 正确。 答案:B

二、用力的合成法与分解法处理平衡问题例2. 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 OA、OB、OC 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们共同悬挂一重物,如图所示,其中 OB 是水平的 ,A 端、B 端固定。若逐渐增加 C 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

先断的绳 (A. 必定是OA B. 必定是OB C. 必定是OC

)

D. 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解析:解法一(运用力的分解法) OC 中的拉力等于重物的重力,将此力按力的作用效果可分解为如

图甲所示的两个分力 F1 和 F2,它们分别等于 OB、OA中的拉力,由几何关系可知三段绳中的 …… 此处隐藏:98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5高中物理 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7节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第1课时)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