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第四转向:后现代主义
时间:2025-07-06
时间:2025-07-06
自20世纪50-60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后现代哲学思潮,可拟将其称为哲学的第四转向,且可分为三个时期:(1)人本性与批判性;(2)破坏性与解构性;(3)建设性与体认性。认知语言学便是这一转向的产物,它的若干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都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只有从哲学的“第三转向:语言哲学"和"第四转向:后现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功绩,掌握其学术真谛。
21 0 2年 4月
第2 8卷
第 2期
外国语文(月刊 )双 Fri a g aea dLt a r( i otl) oe nL nu g n i rt e bm nhy g e u
Ap ., 2 r 201 Vo . No. 128 2
哲学的第四转向:现代主义后王寅(四川外语学院外国语文研究中心,庆重 403 0 0 1)
提
要: 0世纪 5 6自2 0~ o年代以来,西方出现了后现代哲学思潮,可拟将其称为哲学的第四转向,且可分为三个
时期: 1人本性与批判性;2破坏性与解构性;3建设性与体认性。认知语言学便是这一转向的产物,的若 () () ()它干基本原则和核心观点都体现了后现代哲学的特征。只有从哲学的“第三转向:言哲学”“四转向:语和第后现代”,才能更好地理解认知语言学的历史功绩,掌握其学术真谛。关键词:四转向;第后现代哲学;知语言学认中图分类号: O一0 H 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6 4— 44 2 1 )2—00 0 17 6 1 (0 2 0 0 9— 7
Th h Tu n fPh l s ph e 4t r o i o y:Po t M o r im o s - de n sWANG i Yn
Ab ta t i c 9 0 - 0,t eW e th s s e e a p a a c f o tmo e n s,w ih ma e c l d“ h t u f s r c:S n e 1 5 s6 s h s a e n t p e r n e o s d r im h p hc yb al e T e4 h T r o n
P isp y nti pp r adw i a ec sie t repr d:( )h m ns n ri s hl oh”i hs ae, n hc cnb l s di ot e e os 1 u ei adc t i o h a f n h i i m i c m;( ) et c o 2 ds ut n r i addcnt ci;( ) osu t nade b d dh m n m n eos ut n 3 cnt c o n m o i u ei .B sdo ot dri r o r i e s ae np smoe s ti pprti s ht on - n m,hs a e hn a C g i kt t e L n u sis i t e o to f“ h t u”,ma y o h s e d a,h v e e td t e p s— d
r it e tr s i i g it s h uc me o T e 4 h T r v c n n fw o e k y i e s a e r f ce h o t l mo e s au e . n f O l o“ h h r u:P i s p y o a g a e’a d“ h t u:P s- d r im a e b t r u d rtn h n y f m T e T id T r r n h l o h fL n u g’ n o T e4h T r n ot mo e s c n w et n e s d t e n e a h so c c iv me t o o nt e L n u sis n se s a a e c t e e s n e itr a a h e e n s fC g i v i g it,a d ma tri c d mi r se c . il i c t u Ke r s: h h T r;p s- d r im;c g i v i g i is y wo d T e4t u n o tmo e s n ont el u s c i n t
1西方哲学的三个转向 .
限,此时语言意义就成了哲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从而形成了“以数理逻辑为基础、以语言为研究对象、 以分析为主要方法”的语言哲学。 语言哲学又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1理想语 ()言学派;2日 ( )常语言学派; 3欧陆人本哲学。若 ()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起大致经历了三大转向:
( )代的毕因论 ( 1古即本体论 )向;2近代的认转 ()识论转向;3当代的语言论转向。毕因论转向主 ()
要针对前苏格拉底时代的自然哲学转向了对世界本质的思考,决“在是什么?“界的本质是什解存”世么?等问题。到了近代发现毕因论难圆其说时就”转向了认识论,从实体和本质的思考变成了对关系和认识的思考,力解决“是怎样认知到存在努人的?“们知道什么?“们有何认识能力?等问”我”我”
以人本主义为基准,它们则呈现出递增的趋势 (王寅,0 1 8 )即三个学派对人本性的关注程度越 2 1:9,来越高。 理想语言学派的目标是变哲学为一门科学,极力排斥个人的主观因素和价值污染,以客观世界仅
题,着力描述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类认识的来源、人途径、力和限制。再解释不通时就转向语言论。能 此
时,多哲学家发现形而上哲学中若干假命题皆许因自然语言的混乱所致,消除此混乱就得先消除要①笔者于 2 1 00在《语言哲学研究 (一辑 )中撰文“第》主客主多重互动理解模式 ( O )理论建构与语料实证”文中将英语单词 SS:,
h m ns u ai m改写为 h m ns即将原单词中的单数 m l改写为复数 u ei m, a lBe。因为传统的人本主义旨在追求统一的、遍的、象的人性, l l普抽
语言上的含糊,必须通过现代形式逻辑来分析语言意义。此时人们不再全力关注有关知识方面的问题,而转向表达思想和理性的语言。只有思想能被
且主张将其作为客体来描写,此处用 h m ns u ai m正可表明这一立场。 而后现代人本观反其道而行之,认为不存在统一和普遍的人性,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差别,应考虑具体的生活世界,可让其自身自我呈现,主张多元人本性,此处可用复数的 l n来表示这一意图, q a e写作h me imo u ns
理解、讨论、论时,学才发生,体间的可交流争科主性、可理解性取代了认识能力、识来源及认识界认
9
…… 此处隐藏:73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下一篇:建筑结构、元件及其构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