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答辩陈词
时间:2025-07-09
时间:2025-07-09
答辩陈词
尊敬的各位答辩老师:
大家好!我是12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邵敏,我的论文题目是《论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本论文是在张洪海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完成的,在此向张洪海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并向今天不辞辛苦来参加我论文答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感谢!谢谢各位老师!
首先,我要谈一下本篇论文选题的原因及意义。
近代中国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蹂躏,国家主权和国民人权被侵略者肆意践踏,资源财富遭受榨取和掠夺,国家的经济命脉岌岌可危,而本国的统治集团腐朽衰弱,民不聊生。中国社会的积贫积弱,已经到了极其严重和严峻的时刻,因此三十年的主流文学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吹奏起消灭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时代号角。郭沫若的《女神》、鲁迅的《呐喊》、茅盾的《子夜》、巴金的《激流》都是其中嘹亮的音符。在现代文学这种宏大叙事的时代浪潮中,普通凡人的日常生活、芸芸众生的喜怒哀乐都被不假思索地忽略了,被毫无疑义地边缘化了,甚至成了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文学”,颇有俗气之嫌。在这样的潮流里,只有少数作家把普通民众视为自己的读者,把自己的创作维系在普通人和平凡人生上面,张爱玲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个。翻开张爱玲的小说,扑面而来的便是那震撼人心的苍凉悲剧,因此本论文以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为角度,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其小说的悲剧性。
在那个“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的时代,普通凡人承受着时代的重负,最能反映时代生活的艰难可怕的面貌。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里,能过最直接把握到时代的真实基本脉搏,从而也就表现了时代的本质。因此,张爱玲把视角投向了这些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他们不及英雄有力,但却是认真的、真实的;他们没有悲壮,只有苍凉。张爱玲以她那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段段沪港传奇,描绘了沪港两地男女间那千疮百孔的经历,充满了生存的困惑、苍凉和生命中惘惘的威胁,并留给世人那挥之不去的“苍凉的启示”,使我们不禁思考,在大的灾难面前,英雄们会在希望中徘徊,在绝望中反抗,甚至壮烈的牺牲、慷慨就义,但毕竟英雄只不过是极少数人,大多数还是那些普通的凡人,面对困难可灾难的到来,他们更多的是选择默默地承受,成为广大的负荷者,这些普通的凡人更应该成为我们所关注的对象。
其次,我要谈一下本篇论文的结构框架。
下一篇:毕业论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