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样题
时间:2025-04-29
时间:2025-04-29
农村与区域发展概论样题
一、名词解释
1.区域:
①地理学把"区域"作为地球表面的一个地理单元;
②经济学把"区域"理解为一个在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单元;
③政治学一般把"区域"看作国家实施行政 管理的行政单元;
④社会学把"区域"作为具有人类某种相同社会特征(语言、宗教、民族、文化)的聚居社区。
2.社区—— 由一定区域内人们组成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进行社会生活的社会有机体。
3.农村社区—— 农村社会区域共同体,是以主要从事农业为特征的居民聚集在一定区域内,具有一定社
会组织、社会制度、活动中心、认同意识的人群共同体。
4.经济发展——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国民生产总值及人均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人们生活水平有所
提高,低下的劳动生产率逐步上升,人口压力有所减轻,严重的失业状况有所缓和,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步缩小,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等等经济结构不断变动与优
化的过程。
5.社会发展—— 以经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观点是:社会发展是旨在消除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而导致的
各种负面的社会效果,从而促使社会各系统的功能得到加强。我国学者认为,社会发
展是随着经济发展而导致社会结构与功能的不断优化与强化的过程。
6.经济增长论—— 二战结束以后,一大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纷纷摆脱了原宗主国的控制而独立。
如何振兴本国经济,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自然成了这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所
面临的迫切问题。另外,西方各国为谋求战后重建,同样面临着战后经济迅速恢复
的问题。因此,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不发达国家都期望实现经济高速增长的目标。
7.增长极限论—— 以经济增长为核心的传统发展模式,在给大多数国家带来GNP快速增长的同时,也
带来了自然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一系列问题。人口增长、粮食供应、
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耗竭是影响经济增长的5个主要因素,这五种因素的共
同特点是它们的增长都是指数增长。人口的增长将直接形成对粮食指数增长的需求。
未来粮食的供给,决定于土地和淡水的数量,还决定于农业资本,农业资本的形成
又依赖于资本投资。而允许资本存量增长的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因此,未来粮食生
产的扩大实际上决定于不可再生资源的可利用性。至于环境污染有些直接与人口增
长或农业活动有关,有些直接与工业增长和技术进步有关,有些与两者都有关系。
由于地球是有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地球吸收污染的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我们
这个星球上的经济增长就会在今后一百年内某个时期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就会到
来。
8.综合发展观—— 发展不单单是一种经济现象,而是经济与社会综合协调发展的过程,发展包括经济
增长、经济结 构优化、政治民主、文化变迁、科技进步、自然协调、生态平衡等各个方
面。它强调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发展的两个方面,经济发展是社会其他方面发展的
物质基础,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还强调发展应当是整体的、综合的、内生的。
9.可持续发展——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个
定义包括两个关键性的概念:一是人类需求,即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基本需
要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是长远地实现以人为
中心的全面发展;二是环境限度,如果它被突破,必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
后代人的生存能力。
10.区域发展战略——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
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11.平衡发展理论—— 在产业发展方面、区域间或区域内部各地区间基本保持同步与平衡发展。 产业
平衡发展理论强调产业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在区域间或区域内平衡部署生产
力,实现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即在区域间及其内部对各部门同时进行投资,以
使工农业、轻重工业、 一、二、三产业及原料、加工工业等各部门基本得到协
调平衡发展。
12.不平衡发展论—— 社会经济发展要根据不平衡发展规律,有重点、有差异、有特点地发展,而不是
平均使用力量进行发展。并认为在不平衡系统中总是存在着支配性的因素,它代
表整体的行为。
13.贫困恶性循环论—— 资本缺乏是阻碍不发达国家经济增长和发展的关键因素,是由投资诱力不足和
储蓄能力太弱造成的,而这两个问题的产生又是由于资本供给和需求两方面都
存在恶性循环。
14.大推进理论—— 主张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投资上以一定的速度和规模持续作用于各产业,强调产业
间的关联互补作用,主张同时对各部门进行大规模投资,使工农业,一、二、三
产业,轻重工业各个部门都得以平衡发展,从而冲破其发展的瓶颈,推进经济全
面高速发展。
15.低水平陷阱论 …… 此处隐藏:9412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