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二法门的几个层次
时间:2025-04-05
时间:2025-04-05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不二法门的几个层次
作者:耕云先生
每个人打从母胎降临到世间以后,便面对着一个多元的世界,过著相对的人生和生活。由于我们离不开好恶、得失、取舍、利害 因此,我们的心也随著多元的外在而扭曲,迷失了自我。一个分裂、多角的心,不统一又不集中,当然也就不能发挥力量了。
一开始我们就经常受到外在的得失、毁誉、好恶 相对观念的影响,而萌生出恐惧、忧虑、不满的心态,并经常被这些因素所牵制、干扰,使我们活得很不自在、不自由、不解脱;乃至于不论如何伟大的人,或多或少,也都活在无奈之中,常常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力不从心。夸张一点说,这样不调和、不安祥的生活,对于我们人生而言,毫无疑问的是一种煎熬,对我们生命来说,也显然是一种惩罚。多数人几乎从生到死很少有惬意的时侯,所以,佛法的根本认知就是“人生是苦”。
确立了此一认知,我们应该感谢佛陀的慈悲,施予了众生以心灵救济的法门。什么是心灵救济的法门?扼要地说,就是“不二法门”。我们只要进入这“不二法门”,当下就能证得自性,当下就是自在无碍,当下是个海阔天空任遨游的解脱境界。所以,六祖大师说:“佛法是不二之法。”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事实上,一切圣贤都是由这“不二法门”诞生的,离开不二法门,就没有真实法,就没有自在潇洒的解脱生活。
研究“不二法门”有几个层次,首先我们要讨论的是对“不二法门”的基本认知。
一、 对不二法门的认知
(一)自他不二
我们首先必须要认清楚的是“自他不二”——自己与别人原本是一体的,用自他不二的认知来泯除人我的对立,才能达到人际关系的调和。
烦恼从那里来?烦恼从人来。自己看别人常常不顺眼;不论是别人的语言、动作和做事的方法,往往会觉得不合自己的意,于是就会厌恶、生气、烦恼、不满;别人讲话,也许不是讲我,但总觉得在影射自己、讽刺自己,这样怎能不生烦恼?倘若肯泯除主观,把人际关系调和好了,烦恼自然就会减少。而调合人际关系,首先就必须确认“自他不二”。
这话怎么说呢?
就一个“社会人”而言,人是不可能孤立、单独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因为不开纺织厂而有衣服穿,不是农人却有米饭吃 这证明人是生活在互存、互助关系上的。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就佛法而言,首先我们要探讨生命的“本来面目”,由此肯定“一真法界”是个“大圆觉海”的生命之海。个体存不存在呢?个体是存在的;整体存不存在呢?整体也是存在的。没有整体的生命本源,就没有个体生命的派生;因此个体可显示本源,由本源流注出河沙世界、无量众生。万殊一本,一多不二,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本来面目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父母未生前的生命基因,生命的原态完全相同,绝对无异。
个体生命的差异,只显示在父母生我以后的“社会人”上。从出胎、诞生、婴儿到成为社会人,其间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接触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眼睛对色、耳朵对声 不断地录音、录影、“见取”、“造业”,形成了分别意识。我常说我们的眼睛就像录影机,拍过照片后就保存有资料;我们的耳朵像是录音机;我们人脑也颇类似电脑,装入软体就会发生作用,不装软体当然没有作用,而每个人不同之处就在于所装的软体不同。
试看妇产科医院婴儿房里,那些还没有装“软体”之前的婴儿,人人不都是一样吗?他们简单到只会饿了就哭,饱了就睡,以后的差异是由每个人在生长过程中的生活条件不同,生活环境不同,遗传因子不同,接触半径的性质不同所产生的。
我常说我们每一个人,当出生的那一刻,就决定了他的未来,为什么?他的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特性,决定著他童年接触、认知的活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动半径,决定他从一岁到十岁所接收的影响的内涵。从而构成了他人格、性格的雏形与人生的方向。但是在这以前,人完全是相同的。 我常譬喻说:如果你把一个水分子,丢在污水池里,然后坐飞机到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乃至北冰洋,再取出任何一个水分子,你说:“它就是原来那一个。”准没错。因为它不只是相似或相等,而是绝对的全同。
个体的生命来自生命之海也是一样的;由大圆觉海流注出来的生命支流,有动的生命、准动的生命、不动的生命。不动的生命,就是器世间。在这生命的洪流里所流露出来的,现象虽各殊,但其本质却不变。
竺道生法师在虎坵山对石头说法,顽石竟然也会点头,这绝非夸张之词;如果你的生命力够,亲和力够,器世间不动的生命偶尔也会动。
你、我、他就像三个水分子,是全同,是不二的;若说有差别,若说是“异化”,那只不过是“假象”罢了。
当我们彻底确认了自他不二,的无可疑时,对于人我的界限,自然就不会那么凸显,自我意识也不会那么突出了。从此对于任何人,乃至任何生命现象,都会油然产生一份亲切感,而不会有强烈 …… 此处隐藏:557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中外电影史 考研 复习脉络
下一篇:WORD2007笔试试题及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