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4-08
时间:2025-04-08
关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1. 可持续发展
1.1 基本理论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类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可持续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性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性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性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并重,即系统整体效益的效益观。
(3)基本原则:
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即代际之间的公平;
②可持续性:指生态系统受到某种干扰仍保持其生产率的能力;
③共同性原则:可持续发展是不同国家、地区的人类的共同目标,可
持续发展的目标具有共同性,以及全人类采取的行动具有共同性。
(4)主要特征:
①从单纯的经济增长为目标转向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综合发展;
②从注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转向注重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发展;
③从资源推动型的发展转向知识推动型的发展;
④从对自然的掠夺的发展转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
(5)可持续性评判的四项指标:
①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是否超过了环境的承载力;
②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它的再生速率;
③对不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否超过了其他资本形式对它的替代速率;
④收入是否可持续增加。
(6)可持续发展范式
①弱可持续发展:总存量资本(包括人造资本及自然资本)保持不减,
允许人造资本替代自然资本;并不关心局部,更关心整体
②强可持续发展:自然资本保持不减;要求保持系统组分的良好状态,
同时也关心到系统整体。
1.2 如何看待可持续发展概念中环境、经济、社会三者的权衡问题?
在人类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社会、环境三者是交织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可持续的发展应包括经济的可持续、社会的可持续、环境的可持续,其中经济可持续是基础,环境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可持续发展应是包含经济、社会、环境复合系统的协调稳定的可持续的发展。
1.3 弱可持续发展范式与强发展范式是否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
弱可持续发展范式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思想基础上,认为人造资本和自然资本是可以完全替代的,而实际是有些人造资本是可以替代自然资本。
但是对于强可持续性发展,认为对于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撑功能而言,可能的替代是非常有限的,认为人造资本与自然资本是部分互补的部分可替代的。
关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文明
2.1 内涵
(1)什么是生态?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生态学提倡的是整体论和系统方法;
•“生态的”即“自然关系之中的”,自然关系既包括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生物与其它物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态”与“环境”的区别: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环境总是相对于某一中心
事物而言的,我们通常所称的环境就是指人类的环境,即以人类
为中心。
(2)什么是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就是以生态学、非线性科学、系统科学、生态哲学为基本指南而谋求人类与地球生物圈协同进化的文明。
•生态文明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基础,提倡环境伦理观(环境伦理观包括三方面:①人一定要
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尊重生态系统和谐稳定;②人应该关心自
己的同时关心全人类;③人应该着眼当前并思虑未来)。
•生态文明不仅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更是进一步仿照自然规律来建立社会生态的文明。
•生态文明是人和环境和谐共处、持续生存、稳定发展的文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自然—社会”生态关系上的体现。
2.2 生态文明发展模式
党的十八大提出国家未来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而且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五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实际上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发展。生态文明的发展模式主要是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具体推进:
(1)推进循环经济。提倡资源节约、再生利用、循环利用。
(2)低碳经济建设。大力发展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多渠道节约能源和实现能源的清洁利用,既开源又节流。
(3)发展和消费的自我约束原则,自适应自组织的原则。防止奢侈物质浪费,提倡新的幸福观。
(4)进化和创造原则。与自然生态相同,社会生态进步和发展的推动力应该是进化和创造,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社会发展的方向。
(5)信息化发展原则。推动信息化建设,实现创造美丽中国的意愿。2.3 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
(1)物质环境方面:生业文明是发展征服自然、支持“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排放”的科技,大量使用化石能源;而工业文明是以维护地球生态健康
关于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为根本宗旨的绿色技术,推广利用绿色能源绿色产品。
上一篇:安捷伦乳品检测解决方案
下一篇:食品安全管理规章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