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物学教学论
时间:2025-07-15
时间:2025-07-15
相关生物学的教育学知识
第一章 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
(第二讲)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标
它所体现的是普遍的、总体的、终极的教育价值,它体现在国家的教育方针中,是根据一定的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研究的。
2、学校的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它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价值,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就分别具有不同的教育目标。具体表现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品德以及其他非智力因素等的发展和变化所做出的规定和要求。如高中的教育目标。
3、学科的教育目标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一定教育价值观在课程领域的具体化,体现了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如生物学科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可以理解为教育目标在某一学科课程上的具体化,是教育目标在课程中的体现。
4、课堂的教育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生在学完一节课或指定的教学单元之后能够做些什么事情的具体、明确的表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结束后要达到的有实际意义的结果。英国哲学家罗素说:“一个不能实现自身所规定目标的教育家也许是愚蠢的。”
二、研究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意义
1、有利于调整生物学科教学的方向,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从强调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到突出学生的兴趣、应用知识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要实现这种转变就要对现代教育目标进行研究、确定。
2、有利于促进生物学课程与教材的更新调整
完善、调整好生物学课程与教材的编写,才能更好地达到课程目标。
3、有利于教师整体地把握好生物学课程
掌握生物学科的课程目标,教师才能把握整个课程体系定位、内容,教材的重点、难点,才能认清生物学教育在整个基础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才能处理好课内与课外,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等。
4、有利于教师编制教学目标
为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指明了方向;知道传授什么知识、技能与能力等具体目标;课程目标需要教师教学理理念做指导。
三、确定中学生物学教学目标的依据
以教育目标、生物学课程目标为前提。
1、符合中学教育的总目标
即由国家的教育方针所决定。
2、符合中学生的身心特点
长身体、长知识及世界观的形成阶段,要符合中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
3、符合生物学科的性质
相关生物学的教育学知识
物质观、实践性、生态观及进化观。
4、符合中学生物学的地位
由生物学科的性质决定;由生物学科的功能决定;由社会与个人的需要决定。
5、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21世纪是生物学世纪,全球性问题都与生物学有关,生物学教学目标应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生物学科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
1、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
布卢姆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教授,提出了教育目标分类学,形成了形成性评价理论;运用形成性评价理论使所有的学生完全达到教学目标的掌握学习理论。
1)认知目标
知识:指对生物学概念、原理、方法、过程、模式、结构等的回忆。
领会:低层次的理解,包括转化、解释和推断。
运用:指在某些特定的和具体的情感里使用抽象概念的能力。
分析:指能把整体材料分解成各种组成要素,以便弄清各种观念的关系,并加以比较。 综合:指把各种要素和组成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进行独立交流、制定计划或操作步骤,或推导出一系列的抽象关系。
评价:指对特定的材料和方法的价值作出判断,即通过内、外在的标准进行判断。
2)情感目标
接受:指导觉察、愿意接受、有意及无意的注意。
价值评价:包括价值的接受,对某一价值的偏好、信奉等。
组织:包括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
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个性化:包括泛化心向、性格化。
3)技能目标
知觉与定向:运用器官获得信息以指导动作;对稳定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空间定向。
模仿动作:复杂动作技能学习的早期阶段,包括模仿和试误。
机械动作:能以某种熟练和自信水平完成动作。
熟练操作:复杂动作模式的熟练动作操作,以迅速、连贯、精确、轻松为指标。
技巧操作: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能修正自己的错误,满足不同的情况。
创新操作: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应具体的情境。
2、新课改实践生物学科教育目标分类体系
1)知识性目标:知识及能力水平
了解水平:再认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等。 理解水平:把握内存的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相关生物学的教育学知识
应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进行总结、推广;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联系等。
2)技能性目标:动作技能
模仿水平:
在具体示范和指导下完 …… 此处隐藏:12817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