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吸附试验报告

时间:2025-07-10

一、实验原理

1、活性炭处理工艺是运用吸附的方法来去除异味、某些离子以及难以进行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在吸附过程中,活性炭比表面积起着主要作用。同时,被吸附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也直接影响吸附的速度。此外,pH 的高低、温度的变化和被吸附物质的分散程度也对吸附速度有一定影响。

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的吸附既有物理吸附现象,也有化学吸着作用。有一些被吸附物质先在活性炭表面上积聚浓缩, 继而进入固体晶格原子或分子之间被吸附,还有一些特殊物质则与活性炭分子结合而被吸着。

当活性炭对水中所含杂质吸附时,水中的溶解性杂质在活性炭表面积聚而被吸附,同时也有一些被吸附物质由于分子的运动而离开活性炭表面, 重新进入水中即同时发生解吸现象。当吸附和解吸处于动态平衡状态时,称为吸附平衡。这时活性炭和水(即固相和液相)之间的溶质浓度,具有一定的分布比值。如果在一定压力和温度条件

下,用 m 克活性炭吸附溶液中的溶质,被吸附的溶质为 x 毫克,则单位重量的活性炭吸附溶质的数量qe,即吸附容量可按下式计算:

qe=x/m(1)

qe的大小除了决定于活性炭的品种之外,还与被吸附物质的性质、浓度、水的温度及pH 值有关。一般说来,当被吸附的物质能够与活性炭发生结合反应、被吸附物质又不容易溶解于水而受到水的排斥作用, 且活性炭对被吸附物质的亲和作用力强、 被吸附物质的浓度又较大时,qe值就比较大。

描述吸附容量qe与吸附平衡时溶液浓度 C 的关系有 Langmuir、BET 和 Fruendlieh 吸附等温式。

在水和污水处理中通常用 Fruendlich 表达式来比较不同温度和不同溶液浓度时的活性 炭的吸附容量,即

qe=KC1/n(2)

式中:qe ——吸附容量(mg/g);

K——与吸附比表面积、温度有关的系数; n——与温度有关的常数,n>1; C——吸附平衡时的溶液浓度(mg/L)。

这是一个经验公式,通常用图解方法求出 K,n 的值.为了方便易解,往往将式(2)变换成线性对数关系式

Lgqe=lg(C0-C/m)=lgK+lgC/n(3)

式中:C0 ——水中被吸附物质原始浓度(mg/L);

C——被吸附物质的平衡浓度(mg/L); m——活性炭投加量(g/L)。

2、穿透曲线 : 又称透过曲线。吸附中流体通过吸附床层,流出物中吸附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二、 实验步骤

1、画出标准曲线

①配置20mg/L 的亚甲蓝溶液。

②用分光光度计得出吸收与波长的关系。

③确定产生最大吸收时的波长(给出最大吸收波长 665nm)。

④将 配置好的亚甲兰稀释,取 0ml、2ml、6ml、10ml、14ml、18ml、22ml 的 10mg/L ⑤亚甲蓝,用比色管定容到 25ml,用分光光度计从 3 所得波长测得吸光度。 ⑥画出吸收量与亚甲兰浓度(克分子/升)的关系曲线,即标准曲线。 2、吸附等温线间歇式吸附实验步骤

①分别依次称量25mg、50mg、75mg、100mg、125mg、150mg活性炭粉末、活性炭颗粒加入锥形瓶中。

②分别向锥形瓶中加入20mg/L的亚甲基橙溶液200mL,然后震荡30min,再静置10min;

③取锥形瓶中的上层清液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分别测其吸光度并记录。并比较活性炭粉末与活性炭颗粒的处理效果。 3、颗粒活性炭穿透曲线的实验:

①配置1L的20mg/L的亚甲基蓝溶液,备用。

②固定床的制作:分别向两根酸性滴定管中填充颗粒状活性炭至刻度为35,25处,用去离子水清洗干净后浸泡一段时间。将滴定管中的水排出,同时调节旋钮控制液体流出的速度,控制在8~9ml/min后固定。

③向滴定管中连续性不断注入配置好的亚甲基蓝溶液,排出滴定管中的气泡,再调节速度后用烧杯接流出的液体,每隔十分钟取一个样测其吸光度并记录(若浓度太高,则稀释一定倍数后再测)。

④待滴定管流出液体的浓度为原浓度的90%时,即固定床被穿透。

三、实验装置设备与材料

分光光度计、分析天平、量筒、烧杯、容量瓶、 酸式滴定管、玻璃棒、研钵、颗粒活性炭、振荡器、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结果

原溶液亚甲基蓝的浓度:20mg/L

1、亚甲基蓝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 数据记录表:

亚甲基蓝标准曲线:

2、颗粒与粉末活性炭用间歇法吸附的对比实验:

3、固定床活性炭高度比较实验

27ml的活性炭固定床

16ml的活性炭固定床

ml的性炭活固床定亚甲基蓝的度浓0 3.0 0.0250 .0200 .01500. 1000 050 0..00 005 01001 0 2500 52 0时T 系间列

1甲亚蓝基浓的度1m6的活性l炭固床定0.060 .50000.40 00 .300 .02000 .00 1.0000 500 00 1150 020时 间 25T0 系列

81/

五、总结与反思

1、即使同样活性炭颗粒,不同生产厂商不同批次不同日期等等原因的话,吸附效果也会大不相同。实验时应用同一包装中的活性炭颗粒,保证其准确性。

2、本实验中得出的穿透曲线穿透区间不明显,而且去除率不高,可能由于亚甲基蓝原溶液浓度过高或者过滤速率过快导致。以后在工程应用中控制污染物浓度一般会比较困难,因此控制适当过滤速率显得尤为重要。

…… 此处隐藏:168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活性炭吸附试验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