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救护队复习题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复习题
1、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国家矿山应急救援体系由救援管理系统、救援队伍系统、技术支持系统、装备保障系统、通信信息系统和应急救援机制6个方面组成。
2、简述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构成。
答: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的构成如下:
⑴综合预案:是总体、全面的预案,主要阐述煤矿应急救援的方针、应急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责、应急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程序,作为煤矿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总纲,对那些没有预料到的紧急情况,也能起到一定的应急指导作用。
⑵专项预案:针对某种特有或具体的事故、事件或灾难风险出现时的紧急情况,应急而制订的救援预案。是综合预案的支撑。
⑶现场处置方案:是针对具体的装置、场所或设施、岗位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
3、简述应急救援预案的意义、方法、目的及预案体系。
答:应急救援预案是应急救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和方案。是针对重大危险源或系统内务种可能发生的事故所需的应急行动而制定的指导性文件。它是政府和企业为减少事故后果而预先制定的抢险救灾方案,是进行事故救援活动的行动指南。
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方法:
⑴成立预案编制工作组。
⑵资料收集。
⑶危险源与风险分析。
⑷应急能力评估。
⑸应急预案编制。
⑹应急预案评审与发布。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抑制突发事件,减少事故对从业人员、居民和环境的危害。 预案体系:
总则→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预防与预警→应急响应→信息发布→后期处置 →保障措施→培训演练→奖惩→附则
4、矿山救护队责任制分哪几个层次?重点内容、工作指导原则是什么?
答:矿山救护队责任制分为救护大队、救护中队和救护小队三个层次管理。
重点内容是大队长、中队长、小队长、队员岗位责任制。
矿山救护队的工作指导原则:“加强战备、严格训练、主动预防、积极抢救”。
5、技术装备管理在救护队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位置如何体现?
答:矿山救护技术装备是矿山救护队处理煤矿灾变事故的武器和工具,是救护队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现代化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更体现矿山救护技术装备在抢险救灾过程中的的重要性,很多救护工作都是靠救护指战员操作技术装备,由技术装备直接完成的。加强技术装备的管理,使技术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才能保证保证救护工作的正常进行。
6、矿山救护队的任务是:
答:(1)抢教井下遇险遇难人员。
(2)处理井下水、火、瓦斯、煤尘和顶板等灾害事故。
(3)参加危及井下人员安全的地面灭火工作。
(4)参加排放瓦斯、震动爆破、启封火区、反风演习、熟巷预检和其他需要佩戴氧气呼吸器的安全技术工作。
(5)参加审查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协助矿井搞好安全和消除事故隐患的工作。
(6)负责辅助救护队的培训和业务指导工作。
(7)协助矿井搞好职工救护知识的教育。
7、矿山救护队在灾区行动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答:灾区行动的基本要求
进入灾区侦察或作业的小队人员不得少于6人。进入灾区前,应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并应按规定佩用。小队必须携带备用全面罩氧气呼吸器1台和不低于18 MPa压力的备用氧气瓶2个,以及氧气呼吸器工具和装有配件的备件袋。
如果不能确认井筒和井底车场有无有毒、有害气体,应在地面将氧气呼吸器佩用好。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不佩带氧气呼吸器的救护队下井。
救护小队在新鲜风流地点待机或休息时,只有经小队长同意才能将呼吸器从肩上脱下;脱下的呼吸器应放在附近的安全地点,离小队待机或休息地点不应超过5 m,确保一旦发生灾变能及时佩用。基地以里至灾区范围内不得脱下呼吸器。
在窒息或有毒有害气体威胁的灾区侦察和工作时,应做到:
a)随时检测有毒有害气体和氧气含量,观察风流变化,佩用或不佩用氧气呼吸器的地点由现场指挥员确定。
b)小队长应至少间隔20 min检查一次队员的氧气压力、身体状况,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1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如果小队乘电机车进入灾区,其返回安全地点所需时间应按步行所需时间计算。
c)小队长应使队员保持在彼此能看到或听到信号的范围以内。如果灾区工作地点离新鲜风流处很近,并且在这一地点不能以整个小队进行工作时,小队长可派不少于2名队员进入灾区工作,并保持直接联系。
d)在窒息区域内,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战员单独行动。佩用负压氧气呼吸器时,严禁通过口具或摘掉口具讲话。
救护队返回到井下基地时,必须至少保留5 MPa气压的氧气余量。在倾角小于15°的巷道行进时,将二分之一允许消耗的氧气量用于前进途中,二分之一用于返回途中;在倾角大于或等于15°的巷道中行进时,将三分之二允许消耗的氧气量用于上行途中,三分之一用于下行途中。
救护队撤出灾区时,应将携带的救护装备带出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