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现状及建议

时间:2025-04-20

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现状及建议

摘要随着淮北地区农业的发展,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对宿州市埇桥区农业灌溉的基本情况进行概述,分析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业灌溉;机井灌溉;现状;建议;淮北地区

随着淮北地区农业生产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不断转化发展,用水规模在不断加大,加之淮北地区绝大部分区域地表水资源较为缺乏,为确保淮北地区农村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施农业灌溉尤为重要。

1 淮北地区农业灌溉概述

1.1 淮北地区气候条件与灌溉的关系

宿州市埇桥区属南北交汇处,多年平均年降雨量850 mm。但降雨的时空和年际分布极不均匀,6—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60%以上,20 d无雨频率为50%以上。雨量的季节分布并不完全符合农作物生长需水要求,需要进行补充性灌溉。在秋季作物生长期和秋种季节,20 d无雨频率可达92%,因而干旱是制约淮北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淮北地区的农作物要获得丰收,在农作物生育期就需要进行灌溉。

1.2 土壤特性对农业灌溉的影响

砂姜黑土是淮北平原的主要土壤类型之一,分布面积较广,占淮北平原总面积的1/2以上。此类土壤胀缩性大,渗透能力差,蓄水保墒能力弱,土壤毛管性能小,易旱易涝。干旱时土壤干缩形成垄缝,土壤水分蒸发加速,加剧旱情的发展;遇水时土壤又迅速膨胀,封闭土壤中的孔隙,延缓水分滞留时间长,形成涝渍灾害,故砂姜黑土区必须做到旱涝兼治。

1.3 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对农业灌溉的适宜性

淮北地区地表水资源主要集中于沿淮及主干河道范围内。绝大部分区域地表水资源较为缺乏,而淮北地区地下水资源丰富,含水层组分布较稳定,地下水资源丰富,按其埋藏深度和补、径、排水力循环和开采条件,自上而下可划分为3个含水层组:浅层(0~50 m)、中深层(50~150 m)、深层(深度大于150 m)。中深层地下水含水层厚度分布不均匀。而浅层属潜水至弱承压水,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指标,能满足农业灌溉要求,是农田灌溉开采和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用水的主要层位。上部20~25 m,含水层厚度8.0~17.0 m,分布较为广泛;下部25~50 m,含水层厚度2.0~8.0 m,分布不均。根据淮北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分布和水质标准,水资源和水质都能满足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的要求,水资源和水质都很适宜淮北地区农业灌溉。

淮北地区农业灌溉现状及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