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十书02守弱学
时间:2025-02-23
时间:2025-02-23
守弱学
【西晋】杜预
卷一 · 敬强篇
本卷精要
·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生存的第一准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掩饰弱者身份的人,便会永远是弱者
·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却躲避实际的灾祸
·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弱者,总是宠辱不惊
·由弱致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待是必须的
【原文】
世之强弱,天之常焉。
【译文】
人世间的强弱之分,是天道中很正常的事。
【释评】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多看不惯的事,它却活生生存在着,一味地诅咒它绝非明智之举。承认强弱之分、强弱之别,是正确认识自然、社会的首要前提,这样才能平心静气地面对由此引发的种种问题。进而找到解决均根本之法。相反顾客观现实、只知咒天骂地的人.只会让更加心浮气躁,无法安心做事,结果使自己变得“更弱”。
【原文】
强者为尊,不敬则殃。
【译文】
强者尊贵,不敬重它就会招来祸殃。
强者是以其雄厚的实力做依托的,这是它傲视他人的本钱,不管人们是否情愿,这一点不能否认。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强者尊贵,弱者低下,也是不争的事实。如果弱者硬要强出头,不肯暂时屈从,只能使自己更加不利了。承认强者的地位并不是无能的表现,只有尊重现实,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保存自身,以求将来的发展壮大。
【原文】
生之大道,乃自知也。
【译文】
生存的第一准则,是要有自知之明。
【释评】
不能准确地给自己定位,是人们常犯的大错,由此而导致的后患是十分严重的。特别是弱者,如果盲目自恃,势必要做出许多不切实际的事来,碰壁的结果就会一个接着一个,再无出头之日。弱者并不是耻辱的代名词,只要敢于正视,勇于奋发,便不会永远是弱者。相反,极力掩饰的弱者身份、爱慕虚荣,不自量力的人,到并没有来只能害了自己。
【原文】
君子不惧死,而畏无礼。
【译文】
君子不恐惧死亡,却害怕失去礼节。
【释评】
君子是最不怕强权的人物,他们总是在正义面前敢于坚持,勇于牺牲。但君子的作为也不是一味蛮干的,不到最后关头,他们也不会轻易涉险。强权的人物出于各种目的,对人们多有礼遇,尽管有时未必发自真心,在人看来还是难抵挡的。人们以礼还礼,一方面不使矛盾激化,有助于事情得到妥善解决;另一方面不失去必要的礼节,这也是人们所追求的行为规范。
【原文】
小人可欺天,而避实祸。
【译文】
小人可以欺瞒上天,却躲避实际的灾祸。
看似凶残、无所顾忌的小人,其实是很狡诈的。他们欺弱怕硬,见风使舵,不为别的,只为保全自己,捞取实惠。人们可以鄙视小人的劣行,但不能不承认:小人能猖獗一时,令人头疼,靠的正是这种“看家本领”。鸡蛋碰石头的事,还是尽量不做的好;无望的抗争,有时不如默默等待。俗话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把迫在眉睫的灾祸消除,将来才能担起更大的责任。
【原文】
非敬,爱已矣。
【译文】
并不是真正地敬重强者,而是爱护自己。
【释评】
强者不一定是人们尊重的对象,用非法手段和非正义方式而致强的,人们只能鄙视他。严峻的现实总是逼迫强者不得不向强者低头,这不是弱者的本意,强者没有理由为此沾沾自喜。弱者是最需要自我爱护的,这是不刻不容缓的大事,容不得半点意气用事。只要把敬强提高到爱护自己的高度,就没有什么忍受不了了,所以一个真正有智慧的弱者,总是宠辱不惊,少有雷霆之怒。
【原文】
智不代力,贤者不显其智。
【译文】
智慧不能代替实力,贤明的人不会显露他的智慧。
【释评】
一个富有智慧的人,人们可以尊敬他,但不一定会畏惧他。特别在势利之人的眼里,他们只认权势,对学问之类的东西从来是不屑一顾的。社会是复杂世俗的,只有智慧而没有实力同样会一事无成。许多读书人不承认实力的重要而盲目自大,甚至目中无人,这是浅薄无知的表现。和那些大德大贤相比,他们的锋芒毕露是导致他们挫折失败的一大成因。
【原文】
弱须待时,明者毋掩其弱。
【译文】
弱者需要等待时机,明智的人不可遮蔽他的弱小。
千方百计掩饰自己的弱者身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冒充强者便要做许多力不从心的事,这也是弱者所难以承受的。虚荣心人皆有之,但必须理性对待,不能让它将自己淹没。否则,人就会变成一个狂人蠢汉,注定要付出惨重的代价。由弱致强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等待刘必须的;以弱者的身份诚心对人,更容易打动他人。抛弃弱者的自卑和不玩弄小聪明,是弱者成功的第一步。
【原文】
奉强损之,以其自乱也。
【译文】
尊奉强者可以损害他,用这个方法能促其自我变乱。
【释评】
弱者敬强,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弱者制胜图强的需要。对胜者的尊重奉迎,能极大满足强者的虚荣心,令其骄纵智昏渐渐走向荒唐。无休止的恭维和赞颂,是弱者最好的护身符,能解除随时可能到来的凶险 …… 此处隐藏:6731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上一篇:第十三章 运动技能的形成
下一篇:高等学校毕业生登记表--填写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