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村干部绩效考核办法
时间:2025-05-15
时间:2025-05-15
为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制订本考核办法。一、指导思想;二、考核原则;三、考核对象 ;四、考核内容及项目;五、考核组织实施;六、考核结果的运用。
XX镇村(居)级干部绩效考核办法
为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现根据县委办公室 关于转发 关于建立健全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的意见(试行) 的通知 (X办 2013 8号)和县委组织部 关于印发 XX县村干部绩效考核实施方案 的通知 (X组发 2013 43号)文件精神,结合我镇实际,就村级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强化监督管理,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通过绩效考核管理,奖罚分明,有效体现干与不干、干多与干少、干好与干坏的差别,促使村级干部进一步端正思想、严守工作纪律、认真履职尽责,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把思想和精力集中到各项工作开展和经济发展上,确保“单项工作争先进,整体工作上水平”目标的实现。
二、考核原则
依岗把村干部分为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其他村“两委”委员三种考核类别。实行工作考核与民主测评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结合,日常督查与年终考核结合,体现主职负责制、分工负责制、团结协作制,考核结果与工作报酬相挂钩,力求实事求
- 1 -
为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制订本考核办法。一、指导思想;二、考核原则;三、考核对象 ;四、考核内容及项目;五、考核组织实施;六、考核结果的运用。
是,客观公正,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三、考核对象
通过换届选举或党委任命产生、党委考察同意聘用的在职在岗行政村(居委会)党组织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其他村(居)“两委”委员。
四、考核内容及项目
村党组织书记主要围绕加强村党组织建设、发展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带领农民致富、联系服务群众、维护农村稳定、乡村中心工作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村委会主任主要围绕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加强农村社会管理、发展社会事业、农村安全生产、乡村中心工作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其他村“两委”委员主要围绕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乡村中心工作等方面工作进行考核。
结合工作实际,将考核内容细化为具体的考核项目,考核项目包括工作考核和民主测评两方面内容,实行百分制考核。
(一)工作考核的主要内容(重点以责任目标任务考核为依据)(总分值90分):
1、计划生育(25分):主要考核工作目标、春秋两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完成情况及迎接上级计生检查情况,由镇绩效考核办会同计生服务中心具体考核。各村(居)应将考核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每名村干部报计生服务中心备案。①工作目标完成责任
- 2 -
为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制订本考核办法。一、指导思想;二、考核原则;三、考核对象 ;四、考核内容及项目;五、考核组织实施;六、考核结果的运用。
目标60%以上的,得基础分9分,每上升5个百分点加1分,最高得17分;完成率50%的得6分,每下降5个百分点扣1分,扣完为止,计生服务中心以村干部个人分片包组为依据逐人计算。②完成春秋两季计生集中服务活动预测指导数60%以上的,得基础分2分,每上升10个百分点加1分,最高得6分,完成50%以下的村得1分。以村上报计生服务中心应完成和已完成情况为依据逐人计算。③在迎接省、市、县计生检查工作中,取得较好成绩,促使XX镇进入“一类乡镇”,作为迎检点的村分别加4分、3分、2分,在计生迎检过程,因迎检工作不力,出现重大失误的,分别扣8分、6分、5分。本项工作满分25分,加满或扣完为止。
2、社会稳定工作(18分):主要考核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信访案件办理工作,由分管领导会同镇综治信访办具体考核。全年无一起到镇以上上访的,该村所有村干部得基础分12分,综治协管员档案整理规范的加2分,按时上报不安定因素排查表的村主职和负责村干部加1分,作为县以上迎检点的村,每人加2分,创建平安村成功的村,每人加1分。凡因排查不到位,化解不及时导致发生赴京非正常上访、到市去省赴京集体上访、镇级以上恶性上访的,每例扣减该村所有村干部6分。发生重大恶性死亡案事件的,每人扣3分。凡因稳控不力发生赴县上访的信访人访案件,或因村调解不力,导致同一人连续两次拨打县长热线
- 3 -
为激发村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调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强村级干部队伍的战斗力,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制订本考核办法。一、指导思想;二、考核原则;三、考核对象 ;四、考核内容及项目;五、考核组织实施;六、考核结果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