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
发布时间:2024-10-15
发布时间:2024-10-15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第三章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3-1 §3-2 §3-3 §3-4 §3-5中 国 地 质 大 学
观测误差的分类 衡量精度的标准 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 误差传播定律 加权平均值及精度评定
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3.1 观测误差的分类例如: )、 )、距离测量误差 例如: 1)、距离测量误差 2)、角度测量误差 )、角度测量误差 )、 3)、高差测量误差 )、高差测量误差 )、
一、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中 国 地 质 大 学 1、观测者 、 例:估读误差 2、测量仪器 、 水准仪的i角误差 例:水准仪的 角误差 3、外界环境 、 例:大气折光 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以上三者合称为“观测条件” 以上三者合称为“观测条件” 观测条件相同称为等精度观测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二、测量误差的分类与处理原则1、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误 、系统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 差在大小、正负上表现出一致性, 差在大小、正负上表现出一致性,或按一定规律变 测距误差, 水准仪I角高差的影响 大气折光, 角高差的影响, 化。测距误差 水准仪 角高差的影响,大气折光,习惯偏离目标的一侧 2、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误 、偶然误差:在相同观测条件下做一系列的观测, 差在大小、正负上表现出不一致性, 差在大小、正负上表现出不一致性,从表面上看毫 无规律可言。距离测量读数误差,照准误差, 无规律可言。距离测量读数误差,照准误差,整平误差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系统误差 信 工 学 粗差 院2012-4-3 梁新美
3、粗差 、 4、误差处理原则 、研究产生原因,消除 加改正 合适的测量方法,校正仪器) 加改正, 研究产生原因,消除(加改正,合适的测量方法,校正仪器
不可避免,通过多余观测,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处理, 偶然误差 不可避免,通过多余观测,利用数理统计理论处理,可以求得 参数的最佳估值. 参数的最佳估值 剔除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三、偶然误差的特性 i=X-Li (i=1,2,…,n) 测量162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 此时 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此时 例:测量 测量 个三角形的全部内角 Li=Ai+Bi+Ci,X=180°,共计算出 共计算出162个 ° 共计算出 个 把这162个 取0.2″为一个误差区 。把这 个 ″ 并按其值大小和正负号排列,统计 间,并按其值大小和正负号排列 统计 并按其值大小和正负号排列 其出现在各误差区间的个数,得到 得到“ 其出现在各误差区间的个数 得到“误 差分布表” 差分布表”。中 国 地 质 大 学 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误差大小的区间(″) △为正值的个数 △为负值的个数 21 21 0.0~0.2 19 19 0.2~0.4 15 12 0.4~0.6 9 11 0.6~0.8 9 8 0.8~1.0 5 6 10.~1.2 1 3 1.2~1.4 1 2 1.4~1.6 0 0 1.6以上 ∑ 80 82
总计 42 38 27 20 17 11 4 3 0 162
信 工 学 院
1、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有限性 、绝对值有一定的限值; 2、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绝对值小的误差比绝对值大的误差出现的机会多; 集中性 3、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对称性 、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出现的机会相等; 4、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抵偿性 、算术平均值趋近于零。2012-4-3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 ] = 0 limn→∞
其中
n
[ ] = 1 + 2 + L+ n = ∑ ii =1
n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直方图 其横轴为误差区间的大小, 其横轴为误差区间的大小,纵轴为相对个数除以误 区间的大小。小方块的面积为误差出现的相对个数。 区间的大小。小方块的面积为误差出现的相对个数。(vi/n) 每一误差区间上方的长方形面积, 每一误差区间上方的长方形面积, 代表误差出现在该区间的相对个 数
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 27-24-21-18-15-12 -9 -6 -3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y正态分布曲线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x= -24 -18 -12 -6 0 +6 +12 +18 +24
误差分布频率直方图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其方程为: f 其方程为: ( ) =
1 2π σ
e
2σ
2 2
其中: 其中:中 国 地 质 大 学
信 工 学 院
由方程也可以得出偶然误差的特性: 由方程也可以得出偶然误差的特性: 1、横轴是曲线的渐近线,所以当 到达某值,而f(σ) 到达某值, 、横轴是曲线的渐近线,所以当σ到达某值 已接近于零,此时 的σ可看作误差的限值; 已接近于零, 可看作误差的限值; 可看作误差的限值 2、σ愈小, f(σ) 愈大;反之, σ愈大,f(σ) 愈小。当 愈小, 愈大;反之, 愈大 愈大, 愈小。 、 愈小 σ=0时, f(σ) 有最大值: 时 ( 有最大值: 3、 f(σ) 是偶函数,即绝对值相等的正负误差求得的 是偶函数, 、 f(σ) 相等。 相等。2012-4-3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σ的含义: 的含义: 的含义 求二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可以求得曲线的拐点为: 将f(σ) 求二阶导数并令其等于零,可以求得曲线的拐点为: ±σ 愈小时, 愈大时, 当σ愈小时,曲线将愈陡峭;当σ愈大时,曲线将愈平缓。由 愈小时 曲线将愈陡峭; 愈大时 曲线将愈平缓。 此可见,参数σ表征了误差分布的密集程度 表征了误差分布的密集程度。 此可见,参数 表征了误差分布的密集程度。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3.2衡量精度的标准 衡量精度的标准精度——误差分布的密集程度 误差分布的密集程度 精度 1、中误差 、中误差mn 由改正数计算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由改正数计算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 改正数的定义: 改正数的定义:中 国 地 质 大 学
m = ±
[ ]
2 2 2 1 + 2 + L + n [ ] m = ±σ = ± =± n n
vi = x Li
推导由改正数计算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的公式: 推导由改正数计算同精度观测值的中误差的公式: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m = ±
[vv ]n 1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注意: 注意: 1 相同观测条件 2 真值或算术平均值 3 中误差有“±,中误差有单位。 中误差有“ 中误差有单位。 4 直接观测值或函数值中 国 地 质 大 学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组观测,得出的每个观测值都称为同精度的观测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一组观测, 即每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不同,但中误差是相同的。 值。即每个观测值的真误差不同,但中误差是相同的。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四等水准测量。 个小组测得闭合差为 个小组测得闭合差为+2mm,第2 在相同观测条件下进行四等水准测量。第1个小组测得闭合差为 第 个小组测得闭合差为-6mm,第三个小组测得闭合差为 。试判断哪一组观测 第三个小组测得闭合差为0。 个小组测得闭合差为 第三个小组测得闭合差为 精度高? 精度高? 闭合差不是中误差
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四、衡量精度的指标中误差m=±
[ ]nf (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m1小,精度高
m2 大,精度低
信 工 学 院 观测条件2012-4-3
m2
m2
+ m1
+ m2
误差分布梁新美
观测值精度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2、相对误差m/S 、相对误差 精度的好坏。 精度的好坏。
通常是用来衡量和距离有关的观测量的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例:S1=80m, m1=± 1cm,其相对误差为 , ± ,其相对误差为1/8000 S2=100m,m2= ± 1cm,其相对误差为 其相对误差为1/10000 , 其相对误差为 注意: 注意: 1.相对误差无单位; 相对误差无单位; 相对误差无单位 2.相对误差分子为 ,分母为整数 相对误差分子为1, 相对误差分子为 3、极限误差 、 容=m
容=2m 容=3m
的个数为32%。 的个数为5% 的个数为0.3%
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一般取两倍的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一般取两倍的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3-3 算术平均值及观测值的中误差一、算术平均值
x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L ]n
推导: 推导: 当n → ∞时,x 二、观测值的改正值
→X
vi = x Li校核: 校核: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
[v ] =
0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三、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误差
m =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vv ]n 1
m = ±信 工 学 院2012-4-3
[ ]n
梁新美
数字测图原理与方法
问题的提出: 问题的提出:在上节讨论了如何根据同精度的观测值的真误 差或改正数来评定观测值精度的问题。 差或改正数来评定观测值精度的问题。许多未知量 是不能直接观测得到的。 是不能直接观测得到的。这些未知量是观测值的函 数,那么如何根据观测值的中误差而去求观测值函 数的中误差呢? 数的中误差呢?中 国 地 质 大 学
阐述观测值中误差和观测值函数的中误差 之间的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 之间的关系的定律称为误差传播定律。信 工 学 院2012-4-3 梁新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