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现代城基础底板混凝土工程

发布时间:2024-10-15

岳麓.现代城基础底板混凝土工程

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单位:湖南省西城建设有限公司

编制人:李振武

目录

第1章编制依据

第2章工程概况

第3章施工难点

第4章技术准备

第5章施工部署

第6章混凝土浇筑

第7章施工缝处理

第8章安全与环保措施

第9章附图

附图1 Ⅰ段底板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及运输线路

附图2 Ⅰ段底板污水坑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及运输线路

附图3 Ⅱ-1 段底板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及运输线路

附图4 Ⅱ-2 段底板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及运输线路

附图5 Ⅲ段底板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及运输线路

附图6 Ⅳ段底板混凝土浇筑泵车位置及运输线路

第1 章编制依据

1.1 设计图纸:湖南建工集团建筑设计院提供的岳麓.现代城项目施工图。

1.2 现行的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高层建筑箱型基础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JGJ 6-99)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 01-64-2002)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107-87)

混凝土泵送技术规程(JGJ/T 10-95)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88)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

湖南省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DBJ 01-62-2002)

碱集料反应规程

1.3岳麓.现代城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第2 章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长沙市银盆南路与潇湘大道交叉口西侧。该工程占地面积15297㎡,总建筑面积为91795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为76498m2,为商场及商品住房;地下室(一层)建筑面积为15297m2,为车库及设备用房。建筑物地上16层,裙楼(一层)建筑面积13713m2。负二层层高为3.90m,负一层层高一部分为6.40m,一部分为4.30m。

本工程地基采用水泥粉煤灰砾石桩,基础设计为平板筏基及扩展基础。筏基部分板厚1.10m,扩展基础部分为梁板式筏形基础,按反楼盖设计(低板位),板厚0.30m。基础埋深4.80m,外做防水层。

本工程主体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现浇楼盖。地下室及裙房采用预应力梁板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烈度为6度。地面以下外墙采用Mu10

空心粘土砖,M5水泥砂浆砌筑;内墙均采用轻质砌块,M5水泥砂浆砌筑。现浇柱、梁、板砼强度等级为C45,地下室底板、顶板及屋面板和剪力墙抗渗等级为S6,垫层砼为100厚C15砼。

本工程±0.00以下为超长结构,该部位砼为补偿收缩微膨胀砼,并根据A、B、C、D四栋主楼位置用后浇带划分为四大板块。同时在A、D区各设2条膨胀加强带,B、C区各设1条膨胀加强带。后浇带及膨胀加强带采用填充用膨胀砼,并比两侧砼提高一个等级。

本工程混凝土全部采用商品混凝土,整个基础划分为4 个浇筑段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段划分见图1,各浇筑段基本情况见表1。

浇筑段划分基本情况表表1

由于本工程底板混凝土为厚大体积混凝土,在“ISO9002”中属于“4.9 过程控制”中的特殊过程控制项目,系质量控制重要内容。为确保工程施工质量,特制定本施工方案,以便在施工中遵照执行。

第3 章施工难点

3.1 本工程工期短、时间紧,每个区底板混凝土量大,1.10m 厚底板不允许分段,最大浇筑量超过4000 m3。必须全盘考虑、精心安排、采取周密的技术措施保证质量。

3.2 底板混凝土浇筑基本安排在春夏季,气温稍高不利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

3.3 底板施工时进出车辆多,三台输送泵同时作业。

3.4 本工程西门毗临望月湖小区,道路较窄,交通不畅。而且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车辆体形大,不便于停靠,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施工前必须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做好交通组织方案,并提前向有关部门办好通行许可,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

3.5 本工程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时间均安排在5月,此时大气温度高出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长时间的间隔对混凝土的温度和浇筑层之间结合都非常不利。须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在混凝土浇筑的特定时间允许夜间施工,使浇筑工作连续进行保证大体积底板的浇筑质量。

第4 章技术准备

基础底板的施工,除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外,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裂缝是施工技术准备的关键。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在抗裂验算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原材料质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差(入模温度、水化热温升)、减小地基的约束以及控制降温速率、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应力松弛特性、延长养护期、表面布设温度筋、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综合

安排抗裂技术措施。

4.1 对原材料的要求

拌制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除了必须满足相关国家规范和北京市地标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4.1.1 水泥:

1) 采用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水泥的7d 水化热指标不高于275kJ/kg,不得使用带有R 字样的早强水泥。

3) 水泥的碱含量须满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总碱量不2.25kg。

4.1.2 粉煤灰:粉煤灰的级别不低于II 级,不得使用高钙粉煤灰。

4.1.3 粗骨料:宜采用10~20mm 砾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

4.1.4 细骨料:为减小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3.0,不使用人工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

4.1.5 外加剂:

4.1.

5.1 外加剂应采用低碱、低水化热的外加剂。

4.1.

5.2 不得具有早强性能。

4.1.

5.4 使用高效减水剂。

4.2 对商品混凝土的要求

除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

4.2.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为C45S6。

4.2.2 水灰比控制0.45 以下。

4.2.3 砂率控制在40%以内。

4.2.4 为保证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兼顾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60mm 之内,误差上限+20mm,下限-40mm。

4.2.5 缓凝时间宜为8~10h。

4.2.6 混凝土到工地的温度控制在25度内。

4.2.6.5 混凝土供应单位可参考以下措施,也可在保证上述温度指标的前提下,根据企业特点采用其他措施。

1) 外加剂、砂石须遮盖,避免阳光直射,并保持通风,在拌合前2d 将碎石洒水降温;

2) 散装水泥必须提前进料降温,保证拌合时的温度在35 ℃以下;

4.2.7 为保证水化热不超过本方案抗裂计算的要求,试配时须对各试配配合比作混凝土或混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试验,并及时将试验结果上报本项目部。

4.3 主要技术措施

4.3.1 采用90d 混凝土的强度,同时,经业主、监理和有关专家共同论证,将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控制在不少于220kg。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本方案确定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为: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230kg。

4.3.2 采用中低水化热水泥,7d 水化热指标不高于275kJ/kg。

4.3.3 采用三掺法,即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加高炉磨细矿碴粉(S75)和粉煤灰,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

4.3.4 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条件下,降低砂率,防止混凝土因收缩产生裂缝。

4.3.5使用膨胀剂。

4.3.6 分层浇筑,每个区底板内均设有多个基(集水)坑,坑深3m,且体量较大。综合考虑基坑内降水、总体施工组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因素,决定先浇筑基(集水)坑,再浇筑底板。两次浇筑间隔宜控制在15d 之内。

4.3.7 由于底板计划浇筑时间5月份,气温略高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尽可能降低浇筑时的温度,采取分层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为300~400,混凝土输送泵管用一层麻袋包裹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

4.3.11混凝土浇捣前,对基坑洒水降温。

4.3.12 浇筑前一天,用毡布覆盖底板钢筋,混凝土浇筑时随浇筑进度逐步揭开。

4.3.13 混凝土初凝前,表面用平板振捣器做两次振捣,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两次振捣后,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做两遍压实抹平,最后表面扫毛。

4.3.14 加强养护,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松弛特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及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可控制在30℃以内。降温速率宜控制在1.5~2℃。

4.3.14.1 浇筑完成后14d 内,采用蓄水养护,蓄水深度为150mm。因底板面积较大,宜采用分格蓄水,蓄水围堰高度不低于200mm。

4.3.14.2 两次抹面压实后立即盖一层塑料薄膜,同时随浇筑进度分格砌筑蓄水围堰。

4.3.14.3 蓄水养护至少7d,如果7d 后,为下道工序施工方便要求

改变养护方式,养护方式可改为采用塑料膜加草袋的方式,即一层湿草袋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变换养护方式时,应先铺草袋再洒水。

4.3.14.4 保温保湿养护至少14d。养护至第15d 时,根据测温情况和当时天气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养护。

4.3.14.5 后浇带处的养护:

1)底板后浇带处侧模有木模,木模处采用一层草袋外面加盖一层塑料布保温保湿养护。塑料布和草带要绑扎在模板上,与模板密贴。木模的拆模时间,同样在第15d 根据测温情况决定,

2)后浇带处板带上表面采用两层草袋两层塑料薄膜养护,即一层湿草袋 + 一层塑料薄膜 + 一层干草袋 + 一层塑料薄膜。

4.3.15做好浇筑后的测温工作,设专职测温工,及时将测温数据录入预先编制好温度曲线的描绘程序和温度应力的计算程序,实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的变化情况,推断下一时段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趋势,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是否调整保温层的厚度。

4.4 混凝土的配合比

根据本章第4.1、4.2、4.3 条确定的原则,参考搅拌站统计资料和试配

数据,确定混凝土单方主要材料用量(kg)见表2。

混凝土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主要材料用量)表2

详细试配数据参见试配报告。

4.5 1.1m 厚底板的抗裂验算

由于底板分为四个区进行浇筑,A区最先进行浇筑,因此取A区进行验算。底板采取保温养护,要求砼内外温差不大于25O C,且在养护阶段砼中心温度一般在浇筑后3-4天内最高,因此取砼浇筑后3天来验算底板大体积砼裂缝。

4.5.1 砼最大水化热绝对温升:

T n=(m c+K·F)Q/C·ρ

其中m c=360kg/m3,k=0.3,F=65kg/m3

Q=375KJ/kg,C=0.97KJ/kg O C,P=2400kg/m3

T n=(360+0.3×65)×375/0.9×2400=61.13 O C

4.5.2 砼中心的温度计算:

T1(t)= T j+T n·ξt)

其中砼入模温度T j =28,3d降温系数ξt)=0.84

T1(t)=28+61.13×0.384=51.47 O C

4.5.3 砼表层温度的计算:

砼浇捣后、前三天表面采用草袋(或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以后采用蓄水养护。

4.5.3.1 砼虚厚度 h,=k·λ/β

其中 k=2/3, λ=2.33W/mk

β=1/[δi/λi+1/βq]

=1/[0.05/0.14+1/23]=2.5

h,=2/3×2.3/2.5=0.621 (m)

4.5.3.1 砼计算厚度 H=h+2h,=1.10+0.621×2=2.342 (m)

4.5.3.1 砼表层温度

T2(t)=T q+4·h,(H-h,)[ T1(t)-T q]/H2

=28+4×0.621×(2.342-0.621)×(51.47-28)/2.3422 =46.29 O C

4.5.4 砼内平均温度

T m(t)=(51.47+46.29)/2=48.88 O C

4.5.5 应力计算

4.5.5.1砼的弹性模量E(t)=E0(1-e-0.09t)=3.35×104×(1-e-0.27)=0.79×104 N/mm2

4.5.5.2 砼的收缩变形植:

平衡率εY(t)=εY(0)×(1-e-0. 01t)×M1×M2×…M10

M1—M10为各种非标准条件的修正系数

其中M2=0.92,M4=0.65,M5=0.90,M6=1.09,M7=1.18, M8=0.76

M1,M3,M9,M10均为1.00

则εY(t)=3.24×10-4×(1-e-0.03)×0.92×0.65×0.9×1.09×1.18×0.76=0.049×10-4

4.5.5.3 砼3天收缩当量温差为

T Y(t)=0.049×10-4/1.0×10-5=0.49 O C

4.5.5.4 砼的最大综合温差为

ΔT=28-46.29+0.49-0=-17.8 O C

4.5.5.5 砼3天时降温收缩应力为:

其中1.20为砼3天时的抗拉强度

ζ=0.79×104×1×10-5×17.8×0.57=0.80 N/mm2<1.20 N/mm2

K=1.20/0.8=1.50 >1.15

其中1.15为砼抗裂安全指数

因此,基础底板在养护期间不会出现收缩裂缝。

4.8 测温方案

使用φ48的脚手架管或其他无缝钢管,管壁厚度以2mm为宜,内径为30~50mm。按量取所需长度截断,其一端用比钢管外径大10mm的圆钢板焊牢密闭,使其不能渗水,见图1。

焊接好的钢管呈三角形,布置于绑扎好的底板钢筋网架上,并焊牢,再用橡皮套管套于距钢管底部50mm处,管两端用铁丝扎牢,确保水不能渗入管内。钢管口用木块塞好见图2、3、4。图2中A、B、C为钢管平面布置点,两点间距为600mm;图3中上管底距混凝土板面150mm,中管底距板底为1/2板厚,下管底距板底150mm。

混凝土浇筑后,既向钢管中装图自来水,每隔一定时间用棒式温度计伸入管中,即可知该钢管下部混凝土温度。将不同深度管中所测温度相比较,既能得知该处混凝土下点的温度。从而能控制混凝土养护温度,确保底板混凝土工程质量。

4.8.3 测温时间

1)混凝土浇筑开始起测温,第1~4d 每1h 测温1 次。

2)第5~15d 每2h 测温1 次。

3)第16~30d 每4h 测温1 次。

4)第31~60d 每12h 测温1 次。

5)原则上,在混凝土中心温度低于入模温度后可停止测温。

6)如监理或设计方有要求,第61~90d 每24h 测温1 次。

4.8.4 测温数据的管理

利用计算机对测温数据进行信息化实时管理。

预先编制好温度曲线的描绘程序和温度应力的计算程序,及时整理录入测温数据,描绘出温度曲线、计算出累加温度应力,与浇筑前的估计情况进行比较,推断下一时段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趋势,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是否调整保温方式和保温层厚度。

4.8.5 设置专人负责测温工作,并在施工前对测温人员进行详细的交底,保证数据采集的准确性。

4.8.6 测温注意事项

4.8.6.1 浇筑混凝土前应检查支撑钢筋是否牢固,测温点标高是否准确,探头、插头是否包严。

4.8.6.2 使用探头测混凝土入模温度时,不得在流动的混凝土中探测。探头插入混凝土约一分钟左右后读数,每次使用完毕应将探头擦试干净。

4.8.6.3 严密监测混凝土的温升情况,根据温度记录,增减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控制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小于25℃。当大体积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超过25 ℃时,可增加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超过30℃,可适当减少保温材料厚度或层数,反之亦然。

4.8.6.5 是否停止保温、测温,必须听从本项目技术部门指令,不得擅自停止测温。

第5 章施工部署

5.1 商品混凝土

5.1.1 供应商的确定

通过“业主、监理、施工”三方现场考察的方式选定中建五局三公司和中煌两家公司为本工程商品混凝土的供应商。

在签订商品混凝土供应协议时,申明使用部位、混凝土的性能与数量。框定混凝土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坍落度、浇筑时间和工程部位等数据,工程质量在材料保证上首先得以落实。

5.1.2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

商品混凝土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相关国家规范和本方案第2 章的规定。针对本工程施工的季节、气候、运距以及工程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在常规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对混凝土的配合比有针对性的试配,根据试验结果确定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原材料及混凝土的检验试验报告在施工前报交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查验,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等共同认可后,方投入施工。外

加剂、砂石等必须覆盖,不得露天存放,避免阳光直射,并在拌合前2d 将碎石洒水降温;拌合水应使用地下水,并预先加冰块降温;散装水泥的出场温度较高(可达75o C),因此,散装水泥必须提前进料降温,保证拌合时的温度在35 o C 以下。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必须保证混凝土的到工地温度不超过本方案第4 章4.2.6 条的规定。

5.1.3 商品混凝土供货

为了保证混凝土能够及时运送到工地,我部与混凝土供应商对运输线路进行了考察。确定了搅拌站到工地的线路,同时对运输线路上的车流量高峰时间进行了分析,准备应急方案,来确保混凝土及时送到现场。行车路线见附图1~附图6。混凝土浇筑前2d,会同混凝土供应商对选定的路线要再次进行详细考察,根据当时的交通状况和现场条件,调整交通方案和制定应急方案,完善混凝土供应方案。

为预防底板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出现停、断混凝土的情况,已与两家租赁公司联系好混凝土运输车,作为备用车辆。

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装料前需将拌筒中积水排净。运输途中,拌筒以1~3r/min 运行,以防止混凝土离析。混凝土罐车到工地现场卸料前,应使拌筒以8~12r/min 速度转运1~2min,然后再反向转动卸料。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量大,混凝土供应商随供货派出现场调度、技术人员各一名驻场,随时反馈工地混凝土的质量并及时调整。

5.1.4 商品混凝土试验

商品混凝土应提供商品混凝土书面资料,即提供:原材料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含碱量报告;商品混凝土配合比申请通知单;商品混凝土开盘

鉴定书;商品混凝土出厂合格证;商品混凝土抗压试验报告、抗渗试验报告等。

5.1.4.1 混凝土试块的取样方式

现场取样时,以搅拌车卸料1/4 后至3/4 前混凝土为代表。

5.1.4.2 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测试

交货地点的坍落度与出站前坍落度允许偏差≤20mm。

浇筑现场每5 车检查一次坍落度。

5.1.4.3 每车混凝土入场后都必须检测温度。

5.1.5 保证混凝土质量措施

5.1.5.1 严格原材料的进场检验,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

5.1.5.2 严格混凝土的开盘鉴定,保证开盘混凝土的原材料相符,计量符合规定,混凝土的和易性满足要求。

5.1.5.3 要根据混凝土浇筑量大小和施工进度,合理调整搅拌进度,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符合要求。

5.1.5.4 出厂的混凝土车严格检查,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准出厂。

5.2 混凝土浇筑施工安排

本分项工程施工安排指导思想是在《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下,按部

就班、有条不紊地按混凝土工程“拌(合)—运(输)—浇(筑)”3 大过程即施工工艺流程进行作业,以期完成质量目标和工期目标。

5.2.1 施工段及施工顺序

按设计后浇带和施工后浇带将整个底板分成A、B、C、D四个施工段,施工段划分见图1。

根据+0.000 以下施工进度计划,确定施工顺序如下:

A 段→

B 段→D段→C段

5.2.2 各段混凝土浇筑机械设备的投入

5.2.2.1 混凝土泵的平均泵送量Q1 的计算

根据Q Q 1 = max 〈

式中 Q1——每台混凝土泵的实际平均输出量,m3/h;

Q max——每台混凝土泵的最大输出量,m3/h;

α1——配管条件系数,取0.8~0.9;

η——作业效率:可取0.5~0.7。

本工程采用的混凝土泵的输送能力为60 m3/h。

α1=0.85;η=0.6

=60×0.85×0.6=30.6m3/h

1 Q

5.2.2.2 每台混凝土泵所需配备的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辆

Q N 计算公式

式中 N1——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台数;

Q1——每台混凝土泵实际输出,m3/h;

V1——每台混凝土搅拌车容量8m3;

S0——混凝土搅拌运输车平均的车速度,km/h;

L1——混凝土车搅拌车往返距离(km), 取定20km;

T1——每台混凝土搅拌车总计停歇时间,min;

则:

5.2.2.3 各段须配备混凝土搅拌车、输送泵数量及浇筑时间详见表27

岳麓.现代城基础底板混凝土工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