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考化学复习基础提高课件:第二章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全局性掌控
选项式诊断 诊断 × 判断正误,在诊断一栏内打“√”或“×”
1.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2010· 福建高考T8-C)
×√ ×
2.酸酐一定是氧化物(2010· 上海高考T5-A)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2010· 上海高考T5-C) 4.AgI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2010· 重庆高考T8-B)
全局性掌控
本节重点知识为物质的分类方法,胶体的性质及 应用.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所属类别,单质、氧化物、 酸、碱、盐的相互转化关系,胶体的性质、制备及应 用,2012年高考对胶体的考查可能在与生产、生活实 际相联系的试题中,对物质分类的考查会分散在其他 试题中,单独考查的可能性很小.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交叉分类法
2.树状分类法
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 提示:不一定.如O2和O3的混合物.
二、分散系、胶体1.分散系的分类 (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状态
2.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光通过胶体时,胶体内会出现一条光亮的通路 , 这是由 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 而形成的,利用该性质可 区分胶体与溶液. (2)介稳性
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其原因是:
①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相同,相互排斥;②胶体粒子的布朗运动.
(3)聚沉 胶体粒子聚集成较大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
出的过程叫做聚沉.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加入 电解质 ; ②加入 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 ③ 加热 . (4)电泳
在电场 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中作定向移动.如带正电荷的Fe(OH)3胶体粒子向阴极 移动.
3.胶体的制备 Fe(OH)3胶体的制备:向沸水中逐滴加入 饱和FeCl3溶液 ,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 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化学方程式为:△ FeCl3+3H2O= = = = = Fe(OH)3(胶体)+3HCl .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提示: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之间.
1.(2011· 济南3月模拟)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 )
①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 二元酸等 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的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
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溶液、 胶体和浊液
④根据反应中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
反应A.①③ C.①②④ B.②④ D.②③④
解析: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是依据酸在水溶液 中能够电离产生的H+个数;区分
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 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则是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分散 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依据是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
的直径大小.区分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的依据是反应中的热效应.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