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时间:2025-04-02
时间:2025-04-02
工大 地质 实习报告
公路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 前言
二、 实习的目的
三、 实习地区简介
四、 实习内容记录
五、 结束语
六、 致谢
工大 地质 实习报告
一、前言
工程地质学是研究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租用的一门学科,它把地质学应用于工程实践,通过工程地质调查与理论性综合研究,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由此可见工程地质学的实习是至关重要的,大的工业需要的矿产资源、农业所必须的矿物材料、国民经济先行官的交通运输研究。需要地质工作者去调查研究,使我们更加合理的去运用资源。
二、实习目的
通过野外实习了解大自然,认识大自然,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所在。
三、实习地区情况简介
公路工程地质的实习基地位于土默特左旗万家沟地区。该路线对于山区公路颇具代表性,诸如路线勘测、过岭高度选择、桥、涵、隧道的定位、路堑及边坡的开挖等。万家沟地区的基本地质情况简介如下:
1) 自然地理概况如下:太古界、魏家窑子群石英片岩组、元古界、马家店群大理岩组、中生界、侏罗纪大青山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界
2) 区域地质构造:万家沟测区内广泛出露的是一整套前震旦纪的变质岩系。由于构造应力作用的结果,岩石的变质程度大、节理发育、岩层陡立,多数近于直立。其构造极为复杂,断裂十分多。
工大 地质 实习报告
3) 区域地质简史:该地区长期处于上升状态,自太古代接受魏家窑子群沉积后,地壳上升而使沉积间断并伴随着有构造运动,造成魏家窑子群石英片岩组与马家窑店群大理石组角度不整合接触,新时代时期,万家沟地区出现了三级阶地,四级在第四纪地质历史时期中处于持续的间歇性的上升,由此形成了多级阶地。
4) 区域地貌形态、类型:1、山岭地貌,构造剥蚀低山区2、构造侵蚀峡谷地形3、河流侵蚀堆积阶地4、河漫滩及山前冲洪积平原。 5)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由于长期的构造运动的变动的影响,加上强烈的物理风化作用,形成了以裂隙水为主,其次为风化裂隙水,均以下降泉的形式向河流下泄,个别的地段也有以上升泉的形式出现。
四、实习内容的记录
时间:2012.7.3 路线一:旧水委会——庙沟——返回
观测点一
①、地层:侏罗纪系大青山组、马家店群大理岩组(大理岩岩性:敲击清脆,中等风化,对工程基本无影响),变质岩,变晶结构,块状构造,风化程度为微风化或中等分化。
②、断层的发育程度判断依据:产状、发育程度和影响范围。 ③、断层的产状就由断层面的产状确定
④、处理方式:清除、加固或绕过。
⑤、主断层的产状三要素:走向80度 倾向167度 倾角50度
工大 地质 实习报告
观测点二
①、地层:侏罗纪大青山组 中生代 侏罗纪 大青山组
②、岩性:沉积岩系,包括砾岩,砂岩,页岩
③、风化程度:中等风化
④、根据倾角判断其影响范围
⑤、马家店群大理岩组与侏罗纪大理岩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⑥、通过沉积岩的接触关系可以判断沉积岩的相对地质年代单位 ⑦、产状的三要素:走向101度 倾向14度 倾角65度
观测点三
①、岩性:沉积岩系;砂岩、页岩;有凹陷,风化程度:中等风化 ②:右翼为人工治理边坡,左翼人工天然边坡
③、处理方式:半填半挖,边坡的倾角小于岩层的倾角基本稳定 ④、同样一条路线,选在左翼,占地面积小,防护量低,稳定性好,对环境影响小,但一次性的投入较大,路线选在右翼则与上相反。 观测点四
观察断层的发育
①、根据断层面上的擦痕来判断断层的存在
②、擦痕:岩体的移动后所留下的痕迹,从擦痕的大小可以判断这个岩体的滑动方向为向下运动;下盘向上运动,上盘相对向下运动,则
工大 地质 实习报告
该岩体所处的段层为正断层。
观测点五
细砂岩的性质
①、胶结钩:铁质
②、颜色:暗红色
③、岩性:含卵石
④、风化程度:弱风化或中等风化
⑤、构造:裂隙的分布与发育,裂隙只破坏岩体的强度,没有破坏岩体的连续性
⑥、此处岩体的裂隙属于张裂隙的范畴
观测点六:成因类型
1、类型,此处山体的土层的产状风不如下:
①、山顶:残积层、砾的磨圆度为棱角状、无层理、无极配
②、山脚:坡积层、砾的磨圆度为棱角状、微具斜层理、基本无极配或级配较差
③、脚下的土层:洪积层、具层理,但层理杂乱、砾的磨圆度为圆状
2、坡面岩石:孤岩,抗风化能力强、具有不均匀沉降的现象
观测点七
岩层:残积层、坡积层、冲洪交互层
①残积层:石分化作用产物。特征是结构松散、孔隙大、棱角状、
工大 地质 实习报告
无层理。
②坡积层:砾的磨圆度为棱角状,无层理,极配差,分布在低洼处。
③冲洪交互层:极配好是理想的建设场地。(上层最好,下层次之,中层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