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附加题题库及解析(十二)(551~600题)

发布时间:2024-10-12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自助家教网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附加题题库及解析(十二)(551~600题)

551. 已知:正三棱柱ABC—A′B′C′中,AB′⊥BC′,BC=2,求:线段AB′在侧面BB'C'C上的射影长.

解析:如图,取BC的中点D.∵AD⊥BC,侧面BCC'B'⊥底面ABC,∴AD⊥侧面

BCC'B'B'D是斜线AB′在侧面的射影.又∵AB′⊥BC′,∴B'D⊥BC′.

设BB′=x,在RtΔB'BD中,BE∶BD=BB',B'D= x. ∵E是ΔBB′C的重心.∴BE=∴x=

13

13

2

BC′=

13

4 x

2

2

x 4,解得:x=2.∴线段AB′在侧面的射影长为2.

2

552.ΔABC在平面α内的射影是ΔA′B′C′,它们的面积分别是S、S′,若ΔABC所在平面与平面α所成二面角的大小为θ(0<θ<90°=,则S′=S·cosθ. 证法一 如图(1),当BC在平面α内,过A′作A′D⊥BC,垂足为

D.

∵AA′⊥平面α,AD在平面α内的射影A′D垂直BC. ∴AD⊥BC.∴∠ADA′=θ.又S′=θ.

证法二 如图(2),当B、C两点均不在平面α内或只有一点(如C)在平面α内,可运用(1)的结论证明S′=S·cosθ.

553. 求证:端点分别在两条异面直线a和b上的动线段AB的中点共面.

证明 如图,设异面直线a、b的公垂线段是PQ,PQ的中点是M,过M作平面α,使PQ⊥平面α,且和AB交于R,连结AQ,交平面α于N.连结MN、NR.∵PQ⊥平面α,MN α,∴PQ⊥MN.在平面APQ内,PQ⊥a,PQ⊥MN,∴MN∥a,a∥α,又∵PM=MQ,∴AN=NQ,同理可证NR∥b,RA=RB.

即动线段的中点在经过中垂线段中点且和中垂线垂直的平面内.

554. 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BAC=30°,BC=1,AA1=6,M是CC1的中点,求证:AB1⊥A1M.

解析:不难看出B1C1⊥平面AA1C1C,AC1是AB1在平面AA1C1C上的射影.欲证A1M⊥AB1,只要能证A1M⊥AC1就可以了.

证:连AC1,在直角ΔABC中,BC=1,∠BAC=30°,∴ AC=A1C1=3.

AA1A1C1

12

A′D·BC,S=

12

AD·BC,cosθ=

A DAD

,∴S′=S·cos

设∠AC1A1=α,∠MA1C1=β∴ tanα==

63

=2

,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6

自助家教网

tgβ=

MC1

21 tan tan

==.∵cot(α+β)==

2A1C1tan tan 3

1 12

22

=0,

∴α+β=90° 即AC1⊥A1M. ∵B1C1⊥C1A1,CC1⊥B1C1,∴B1C1⊥平面AA1CC1,

AC1是AB1在平面AA1C1C上的射影. ∵AC1⊥A1M,∴由三垂线定理得A1M⊥AB1.

评注:本题在证AC1⊥A1M时,主要是利用三角函数,证α+β=90°,与常见的其他题目不太相同.

555. 矩形ABCD,AB=2,AD=3,沿BD把ΔBCD折起,使C点在平面ABD上的射影恰好落在AD上.

(1)求证:CD⊥AB; (2)求CD与平面ABD所成角的余弦值

.

(1)证明 如图所示,∵CM⊥面ABD,AD⊥AB, ∴CD⊥AB

(2)解:∵CM⊥面ABD

∴∠CDM为CD与平面ABD所成的角, cos∠CDM=

DMCD

作CN⊥BD于N,连接MN,则MN⊥BD.在折叠前的矩形ABCD图上可得 DM∶CD=CD∶CA=AB∶AD=2∶3. ∴CD与平面AB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3

556. 空间四边形PABC中,PA、PB、PC两两相互垂直,∠PBA=45°,∠PBC=60°,M为AB的中点.(1)求BC与平面PAB所成的角;(2)求证:AB⊥平面

PMC.

解析:此题数据特殊,先考虑数据关系及计算、发现解题思路. 解 ∵ PA⊥AB,∴∠APB=90°

在RtΔAPB中,∵∠ABP=45°,设PA=a, 则PB=a,AB=2a,∵PB⊥PC,在RtΔPBC中, ∵∠PBC=60°,PB=a.∴BC=2a,PC=3a. ∵AP⊥PC ∴在RtΔAPC中,AC=PA PC

2

2

=a (3a)=2a

22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自助家教网

(1)∵PC⊥PA,PC⊥PB,∴PC⊥平面PAB, ∴BC在平面PBC上的射影是BP. ∠CBP是CB与平面PAB所成的角

∵∠PBC=60°,∴BC与平面PBA的角为60°. (2)由上知,PA=PB=a,AC=BC=2a. ∴M为AB的中点,则AB⊥PM,AB⊥CM. ∴AB⊥平面PCM.

说明 要清楚线面的垂直关系,线面角的定义,通过数据特点,发现解题捷径.

557. 在空间四边形ABCP中,PA⊥PC,PB⊥BC,AC⊥BC.PA、PB与平面ABC所成角分别为30°和45°。(1)直线PC与AB能否垂直?证明你的结论;(2)若点P到平面ABC的距离为h,求点P到直线AB的距离.

解析: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的综合应用及线面角,点面间距离等概念应用,空间想象力及推理能力

.

解 (1)AB与PC不能垂直,证明如下:假设PC⊥AB,作PH⊥平面ABC于H,则HC是PC在平面ABC的射影,∴HC⊥AB,∵PA、PB在平面ABC的射影分别为HB、HA,PB⊥BC,PA⊥PC. ∴BH⊥BC,AH⊥AC

∵AC⊥BC,∴平行四边形ACBH为矩形. ∵HC⊥AB,∴ACBH为正方形. ∴HB=HA

∵PH⊥平面ACBH.∴ΔPHB≌ΔPHA.

∴∠PBH=∠PAH,且PB,PA与平面ABC所成角分别为∠PBH,∠PAH.由已知∠PBH=45°,∠PAH=30°,与∠PBH=∠PAH矛盾. ∴PC不垂直于AB.

(2)由已知有PH=h,∴∠PBH=45° ∴BH=PH=h.∵∠PAH=30°,∴HA=3h. ∴矩形ACBH中,AB=BH

2

HA

2

=h (3h)=2h.

h

3h

32

22

作HE⊥AB于E,∴HE=

HB HAAB

2h

=h.

∵PH⊥平面ACBH,HE⊥AB,

由三垂线定理有PE⊥AB,∴PE是点P到AB的距离. 在RtΔPHE中,PE=PH

2

HE

2

=h (

2

32

h)=

2

72

h.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即点P到AB距离为

72

自助家教网

h.

评析:此题属开放型命题,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是先假设结论成立,然后“执果索因”,作推理分析,导出矛盾的就否定结论(反证法),导不出矛盾的,就说明与条件相容,可采用演绎法进行推理,此题(1)属于反证法.

558. 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C1中,M是CC1的中点,点E在AD上,且AE=在AB上,且AF=

13

13

AD,F

AB,求点B到平面MEF的距离

.

解法一:设AC与BD交于O点,EF与AC交于R点,由于EF∥BD所以将B点到面MEF的距离转化为O点到面MEF的距离,面MRC⊥面MEF,而MR是交线,所以作OH⊥MR,即OH⊥面MEF,OH即为所求. ∵OH·MR=OR·MC, ∴OH=

a59

.

解法二:考察三棱锥B—MEF,由VB-MEF=VM-BEF可得h. 点评 求点面的距离一般有三种方法: ①利用垂直面;

②转化为线面距离再用垂直面;

③当垂足位置不易确定时,可考虑利用体积法求距离.

559. 正方体ABCD—A1B1C1D1的棱长为a,求A1C1和平面AB1C间的距离. 解法1 如图所示,A1C1∥平面AB1C,又平面BB1DD1⊥平面AB1C. 故若过O1作O1E⊥OB1于E,则OE1⊥平面AB1C,O1E为所求的距离 由O1E·OB1=O1B1·OO1, 可得:O1E=

3a

3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解法2:转化为求C1到平面AB1C的距离,也就是求三棱锥C1—AB1C的高h. 由 VC

=VA BCC,可得h= ABC

1

1

1

33

1

a.

解法3 因平面AB1C∥平面C1DA1,它们间的距离即为所求,连BD1,分别交B1O、DO1与F、G(图中未画出)。易证BD1垂直于上述两个平面,故FG长即为所求,易求得 FG=

3a3

.

点评 (1)求线面距离的先决条件是线面平行,而求线面距离的常用方法是把它们转化为求点面之间的距离,有时也可转化为求面面距离,从本题的解法也可悟出求异面直线之间的距离的思路.

560. 在ΔABC中,M、N分别是AB、AC上的点,

AMMB

ANNC

12

==.沿MN把ΔAMN到ΔA′

MN的位置,二面角A′—MN—B为60°,求证:平面A′MN⊥平面A′BC.

解析:作AD⊥BC于D,设AD∩MN=P,∠A′PD=60°,可证A′P⊥平面A′BC.

561. 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到平面M的距离之比为1∶1∶1∶3,则平面M的个数应有多少个? 解 这样的平面应分4种情况讨论:

(1)4个顶点都在平面M的同侧,则有C4·1=4个(平面);

(2)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不同侧,则有C41·1=4个(平面);

(3)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中的1个同侧,则有C3·C4·1=12个(平面) (4)距离比为3的顶点与其他3个顶点中的2个同侧,则有C32·C41·1=12个(平面); ∴ 一共应有4+4+12+12=32个(平面)

562. 斜四棱柱侧面最多可有几个面是矩形

A、

C、2个 D、3个

解析:C。 只能相对的侧面均为矩形

563. 在四棱锥的四个侧面中,直角三角形最多可有

0个 B、1个

1

1

1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D。 如图,ABCD为矩形,PA⊥平面ABCD,则P—ABCD的四个侧面均为直角三角形 564. 正四棱柱的一个侧面面积为S,则它的对角面面积是__________。

解析:2S 设正棱柱底面边长为a,高为h,则ah=S,对角面面积为2ah 2S 565. 正n棱柱每相邻两个侧面所成二面角度数为__________。 解析:

n 2n

180

底面正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某两个邻面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正n

180

边形内角度数为

n 2n

566. 正六棱柱的高为5cm,最长对角线为13cm,它的侧面积是__________。

解析: 180cm 设正六棱柱底面边长为a,高为h,则h+(2a)=13,h=5,∴a=6,∴侧面积=6ah=180

567. 一个正棱锥的一个侧面与底面所成角是θ,底面积Q,则它的侧面积是________。 解析: Qsecθ 正棱锥的底面是侧面在底面上的射影,利用面积射影定理 568. 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A1B与对角面A1B1CD所成角为300

2

2

2

2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求证:此四棱柱为正方体。

解析:∵ A1B1⊥平面B1C

∴ 平面A1B1CD⊥平面BC1,交线为B1C

在平面B1C内作BO⊥B1C,O为垂足,连A1O 则BO⊥平面A1B1CD

∴ ∠BA1O为BA1与平面A1B1CD所成的角 ∴ ∠BA1O=30

设正四棱柱底面边长为a,高为h 则A1B a2 h2,BO ∵ sin∠BA1O=∴

12

a

2

BB1 BCB1C

a

ah

2

2

h

BOA1B

ah

h

2

a

2

2

h

∴ a2+h2=2ah ∴ a=h

∴ 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为正方体

569. 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ABCD是菱形,A1B=A1D,求证:(1)对角面AA1C1C⊥截面A1BD;(2)对角面D1DBB1是矩形 解析:(1)∵ABCD是菱形,∴BD⊥AC 设BD∩AC=0,又A1B=A1D, ∴ BD⊥A1O ∵ A1O∩AC=O

∴ BD⊥平面AA1C1C

∴ 平面A1BD⊥对角面AA1C1C

(1)

(1),BD⊥平面AC1

∴ BD⊥AA1 又DD1∥AA1

∴ BD⊥DD1

570. 正四棱锥棱长均为a,(1)求侧面与底面所成角α;(2)若相邻两侧面所成角为β,求证:β=2α。

解析:如图,正四棱锥S—ABCD,SO、SF分别为高、斜高,∠SFO为二面角S—AB—O平面角,∠SFO=α,在△SBC中,作BE⊥SC,E为垂足,连DE ∵ △BCE≌△DCE ∴ DE⊥SC

∴∠BED为侧面B—SC—D平面角,∠BED=β (1)OF ∴ SF SB∴ sin

2

a2

,BF

2

a2

2

a,SO

SF OF

2

2

BF

63

3

22

a

SOSF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 arcsin

63

(2)连EO ∵ BE ∴ sin∵ ,

2 32

a,OB

63

22a

OBOE

2

(0, 2

2

)

得:

2

∴ 由sin

sin

∴ β=2α

571. 正三棱锥的侧棱等于10cm,侧面积等于144cm,求棱锥的底面边长和斜高。 解析:设底面边长为a,斜高为h’

a2 22

h' () 10 2则

1 3a h' 122 2

2

a 12 h' 8

a 16 h' 6

572. 斜三棱柱ABC—A1B1C1的底面△ABC中,AB=AC=10,BC=12,A1到A、B、C三点的距离都相等,且AA1=13,求斜三棱柱的侧面积。

解析:∵A1A=A1B=A1C

∴ 点A1在平面ABC上的射影为△ABC的外心,在∠BAC平分线AD上 ∵ AB=AC

∴ AD⊥BC

∵ AD为A1A在平面ABC上的射影 ∴ BC⊥AA1 ∴ BC⊥BB1

∴ BB1C1C为矩形,S=BB1×BC=156 取AB中点E,连A1E ∵ A1A=A1B ∴ A1E⊥AB ∴ A1E AA1 (∴ SAA

1C1C

2

AB2

)

2

12

SAA

1B1B

20

∴ S侧=396

573. 四棱锥V—ABCD底面是边长为4的菱形,∠BAD=1200,VA⊥底面ABCD,VA=3,AC与BD交于O,(1)求点V到CD的距离;(2)求点V到BD的距离;(3)作OF⊥VC,垂足为F,证明OF是BD与VC的公垂线段;(4)求异面直线BD与VC间的距离。 解析:用三垂线定理作点到线的垂线 在平面ABCD内作AE⊥CD,E为垂足 ∵ VA⊥平面ABCD

∴ AE为VE在平面ABCD上的射影 ∴ VE⊥

CD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 ∠BAD=120 ∴ ∠ADC=600

∴ △ACD为正三角形 ∴ E为CD中点,AE=∴ VE=VA

2

∴ 线段VE长为点V到直线CD的距离

32

4 23

AE

2

21

(2)∵ AO⊥BD

∴ 由三垂线定理VO⊥BD

∴ VO长度为V到直线BD距离 VO=VA

2

AO

2

(3)只需证OF⊥BD ∵ BD⊥HC,BD⊥VA ∴ BD⊥平面VAC ∴ BD⊥OF

∴ OF为异面直线BD与VC的公垂线 (4)求出OF长度即可 在Rt△VAC中 OC=

12

AC=2,VC=VA

2

AC

2

5

∴ OF=OC·sin∠ACF=OC·

VAVC

2

35

65

574. 空间四边形DABC中,P、Q为边CD上两个不同的点,M、N为AB上两个不同的点,连PM、QN,如图,问图中共有多少对异面直线?

解析:为使计算异面直线条数的过程中不出现重、漏的现象,可采用逐步添加的方法。首先考虑空间四边形DABC的四条边DA、AB、BC、CD连同对角线AC、BD,这六条线段可形成三对异面直线DA与BC,AB与CD,AC与BD。

其次添加线段PM,则除去与PM相交的CD、AB,又可新形成4对异面直线,即PM与DA、BC、AC、BD。

因QN与PM位置等同,当添上QN时,也同样新增4对异面直线。 最后注意到,PM与QN也是异面直线。 ∴ 图中共有3+4+4+1=12(对)异面直线

575. 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BC=b,AA1=c,求异面直线BD1和B1C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析:显然,通过平移在长方体的表面及内部不可能构造出一个BD1和B1C所成的角,但同时又为了使构造出的角便于计算,故可考虑补上一个与已知长方体相同的长方体DCEF—D1C1E1F1。具体作法是:延长A1D1,使A1D1=D1F1,延长B1C1至E1,使B1C1=C1E1,连E1F1,分别过E1、F1,作E1E // C1C,F1F // D1D,连EF,则长方体C1D1F1E—CDFE为所作长方体。 ∵ BC // D1F1

∴ BD1 // CF1

∴ ∠B1CF1就是异面直线BD1与B1C所成的角。 ∵ BD2=a2+b2

∴ Rt△BDD1中,BD12=BD2+DD12=a2+b2+c2 ∴ CF12=BD12=a2+b2+c2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 B1C2=b2+c2,B1F12=a2+4b2 ∴ △B1CF1中 cos∠B1CF1=

CF1 B1C

2

2

B1F1

2

2CF1 B1C

a

2

c b

2

2

b

2

2

b

2

c c

2

(1) 当c>b时, cos∠B1CF1>0

∴ ∠B1CF1为锐角,∠B1CF1就是异面直线BD1和B1C所成的角

(2) 当c<b时,cos∠B1CF1<0

∴ ∠B1CF1是钝角

∴ π-∠B1CF1就是异面直线BD1和B1C所成的角

(3) 当c=b时,∠B1CF1=900

∴ BD1⊥B1C

法二:作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过程,其实就是平移异面直线的过程。借助于三角形中位线的平行性,也可以达到平移的目的。

如图,分别取BC、BB1、B1D1的中点P、M、Q,连PM、MQ、PQ 则 MP∥B1C,MQ∥BD1

∴ ∠PMQ(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BD1与B1C所成的角

△ △

PMQ中,MP=MQ

12

12

B1C=

a

2

12

2

b

2

c

2

2

2

BD1=

12

b c

,PQ=c

a

2

4

利用余弦定理可以得到与解法一同样的结果

576. M、N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中点,求证:MN<证明:取AC中点P,则MP=∴ MN<MP+NP=

12

12

12

(AD+BC)。

BC,NP=

12

AD

(BC+AD)

577. 长方体ABCD—A’B’C’D’中,AB=2,BC=BB’=1,M、N分别是AD和BC中点,求异面直线MN和BC’所成角的大小

解析:∵MN∥AC,AC∥A’C’,∴MN∥A’C’ ∴ ∠BC’A’就是MN与BC’所成的角

BA’C中,BC’=2,BA’=A’C’=5

BC' A'C' A'B'

2BC' A'C'

2

2

2

∴ cos∠BC’A’=

10

578. 正方体ABCDA1B1C1D1中,若E、M、N分别是棱AB、BC及B1D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N与MC1所成的角。

解析:连NG、EM、EN、DE

∵ EM //

12

AC,NC1 //

12

AC

∴ NC1 // EM ∴ NE∥MC1

∴ ∠DNE为异面直线DN与MC1所成的角 设AB=a,则DE=EN=GM=

52a

2

,DN=DD1

D2N2

62

a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DNE中,cos∠DNE=

DN

2

EN

2

30

dE

2

2DE NE

3010

10

∴ 异面直线DN与MC1所成的角为arccos.

579. 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AB的中点,试判断下列各对线段所在直线的位置关系:

(1)AB与CC1;(2)A1B1与DC; (3)A1C与D1B;(4)DC与BD1; (5)D1E与CF

解析:(1)∵C∈平面ABCD,AB 平面ABCD 又C AB,C1 平面ABCD ∴AB与CC1异面

(2)∵A1B1∥AB,AB∥DC,∴A1B1∥DC (3)∵A1D1∥B1C1,B1C1∥BC,∴A1D1∥

则A1、B、C、D1在同一平面内 ∴A1C与D1B相交

(4)∵B∈平面ABCD,DC 平面ABCD 又B DC,D1 平面ABCD ∴DC与BD1异面

(5)如图,CF与DA的延长线交于G ∵AF∥DC,F为AB中点, ∴A为DG的中点,又AE∥DD1, ∴GD1过AA1的中点E,

∴直线D1E与DF相交

580. 证明:如图,假设空间四边形ABCD则AC、BD共面于α,则A、B、C、D顶点不在同一平面内)”相矛盾。

故假设错误,因此AC、BD常用到。

581.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中,E、H别是BC、CD的中点,求证:四边形上的点,G是DC上的点,且AC共点。

证明:(1)如图(甲),连结BD。 ∵EH是的△ABD中位线, ∴EH//

12

12CFCB

CGGD

BD,同理FG//BD

根据公理4,EH//FG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http://www.77cn.com.cn(2)如图(乙)由(1)知 EH // ∴FG∥BD,FG=2 BD 3

自助家教网

海量教学资源, 海量教学资源,免费下载

1 CF CG 2 BD,又在△ABD 中, = = 2 CB GD 3

A

H 由公理 4,∴EH∥FG,又 FG>EH。 E ∴四边形 EFGH 是梯形。 D 则直线 EF、GH 相交,设 EF∩GH=P G B 则 P∈EF,又 EF 平面 ABC F ∴P∈平面 ABC,同理 P∈平面 ADC。 C 乙 又平面 ABC∩平面 ADC=AC 由公理 2,得 P∈AC, 即 EF、GH、AC 三条直线共点。 点评:证明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或者梯形,首先必须证明它是平面图形,本题中的 EH∥FG 是关键 582. 如图,在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E、F 分别是 B1D1,A1B 的中点,求证:EF∥AD1。 解析: 要证两条直线平行一是证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 再用平面几何知识证明它们平行; 解析: 二是用平行公理即平行直线的传递性,找到与它们都平行的“公共”直线。 这里 E 为 D1B1 的中点,易想到用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方法直接证明平行。因此,连 AB1 是 非常重要的步骤。 D1 C1 E 证明:连 AB1,则 AB1 过 A1B 的中点 F。 A1 B1 又 E 为 D1B1 的中点, ∴EF 为△AD1B1 的中位线, F C 则 EF∥AD1 D 583. 如图,α∩β=C,a α,a∩c=A,b β,b∩c=B,A、B 为不同点。则 a 与 b 的位置 B A 关系为( ) A、平行 a α B、异面 c A C、平行、异面均可能 B b D、平行、相交、异面均可能 β 解析: 解析:B 符合两条异

面直线的判定,选 B 584. 下面的三个命题:①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 四边形;③若四边形有一组对角都是直角,则这个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 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 A、1 个 B、2 个 C、3 个 D、0 个 D1 解析: 解析:D 均不能保证它们是平面图形,故均不正确,选 D A1 B1 585. 空间两个角α和β,若α和β的两边对应平行,当α=50°时,β = 。 D 解析: 解析:50°或 130° β与α相等或互补 B A 对。 586. 正方体的 12 条面对角线所在的直线中,互相异面的直线共有 解析:30 解析: 面对角线中,与 AC 相交的有 5 条,平行的有 1 条,(自身为 1 条)故与 AC 异面的直线有

C1

C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12-5-1-1=5

则共有12×5×

12

587. 四面体ABCD解析:180°

588. 在四面体出线段SD与过点解析:图中,SD面ASD(平面CSD解:连接AS交BC∵M∈AD,AD ∴M∈平面AED

∵F∈ED,ED ∴F∈平面AED

又M∈平面MNP,F∴平面AED∩平面∵O∈SD,SD ∴O∈平面AED,又则O∈MF

即O为MF与SD589. 已知直线a证明:∵a∥b

∴经过a、b ∵c∩a=A ∴A∈α 则AB α ∴a、b、c点评:利用a∥b,α590. 空间四边形证:四边形PQRS 证明:∵PQ为 又PQ 平面 又平面PQR ∵R为DC中点,行四边形

评述:线面平行”是证平行关系的常用方法。

变式题:如图,在四面体ABCD中,截面EFGH是平行四边形.求证:AB∥平面EFG.

证明 ∵面EFGH是截面.∴点E,F,G,H分别在BC,BD,DA,AC上.∴EH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ABC,GF

面BAC,面ABC

面ABD,由已知,EH∥GF.∴EH∥面

ABD.又 ∵EH

∩面ABD=AB∴EH∥AB. ∴AB∥面EFG.

591. 两个惟一性定理.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已知平面垂直 (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已知直线垂直

过点A垂直于直线a的所有直线都在过点A,且垂直于直线a的平面内,试证之.

已知:A∈α,a⊥α于点O,AB⊥a.求证:AB 证明:假AB不在平面α内,连结AO. ∵a⊥α∴a⊥AO.又a⊥AB,且AO∩AB=A. ∴a垂直于相交直

AO、AB所确定的平面β.

说明: 关于直线和平面垂直的问题中,有两个基本作图:

(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和一条直线垂直. 这两个基本作图可作为公理直接使用.

592. 直线l上有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这条直线和平面α的位置如何?

解析:(1)若直线l上的两点到平面α的距离都等于0,这时直线l在平面α内(如图) (2)若直线l上的两点在平面α的两侧,且到平面α的距离相等,这时直线l与平面α相交(如

图).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解析:过C作CE∥AB交β于E,取CE中点P则 ∥α

(1)MP∥β;(2)PN∥ED

PN∥β.∴面MN∥面β∴MN∥面α,MN∥α

598. 平面α∥平面β,A、B∈α,C∈β,AA′⊥β于A′,BB′⊥β于B′,若AC⊥AB,AC与β成60°的角,AC=8cm,B′C=6cm,求异面直线AC与BB′间的距离. 解析:∵BB′⊥α∴BB′⊥AB 又∵AC⊥AB ∴AB为AC与BB′的公垂线 又∵AB=A′B′ AB∥A′B′ AC⊥A′B′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A′C′⊥A′B′ A′B′=B C 2 A C 3

6 (9cos60 )

22

6 4

22

20 25

599. 某人买了一罐容积为V升、高为a米的直三棱柱型罐装进口液体车油,由于不小心摔落地上,结果有两处破损并发生渗漏,它们的位置分别在两条棱上且距底面高度分别为b、c的地方(单位:米).为了减少罐内液油的损失,该人采用罐口朝上,倾斜罐口的方式拿回家.试问罐内液油最理想的估计能剩多少

?

解析:如图所示,建立模型,设直三棱柱为ABC—A′B′C′,破损处为D、E.并且AD=b,EC=c,BB′=a.则罐内所剩液油的最大值即为几何体ABC—DB′E的体积. 连结BD、CD

∵VD BCEB =VA BCEB , 而

VD BCEB VA BCC B

a c2a

,VA BCC B =

23

V,

∴VD BCEB =又∵

VD ABCVA ABC

(a c)V3aba

.

ba

=,∴VD-ABC=·

V3

bV3a

.

(a b c)V

3a

故 VABC DB E=VD BCEB +VD-ABC=

(a b c)V

3a

,即最理想的估计是剩下升.

600. 要修建一座底面是正方形且四壁与底面垂直的水池,在四壁与底面面积之和一定的前提下,为使水池容积最大,求水池底面边长与高的比值.

解析:为了建立体积V的函数,我们选底面边长和高为自变量.

设水池底面边长为a,水池的高为h,水池容积为v,依题意,有a2+4ah=k(k为定值).

k a

2

a(k a)

2

∴v=a2h=a2

116

4a

132

4

(v>0),

∴v2=

132

a2(k-a2)2=

2

2

·2a2(k-a2)(k-a2)

2

≤(

2a k a k a

3

)=

3

132

·

8k

3

27

k

3

108

(当且仅当2a=k-a时,即k=3a时等

222

号成立),

故 a2+4ah=3a2,

这里收集了500道高中的立体几何的典型题,通过这些练习,立体几何要保证一分都不丢!

即a∶h=2∶1时,水池容积最大为

k

k

.

63

高中立体几何典型500题附加题题库及解析(十二)(551~600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