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版课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宣讲课件

时间:2025-07-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11规范宣讲1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2 11规范基本点和难点解析

3 独立基础加防水板设计4 地下室外墙设计 5 关于混凝土结构超长处理 6 地基承载力修正 7 地基变形计算

8 特殊土地基基础的设计问题9 地基勘探要求及勘察报告的利用 10 基槽检验

11 桩基有关设计要点

12 基础结构施工图审核要点13 CFG桩设计要点

14 桩筏基础结构设计案例分析15 筒仓基础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16 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案例分析 17 弹性地基梁概念宣讲 结语

1 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1.1增加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中基坑工程的相关内容:3.0.1:

1.2 将原表 3.0.2 列为 3.0.3 条款,再加上一条:“ 地基基 础设计使用年限不应小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第 3章由原来的5条变为7条款; 1.3 增加泥炭、泥炭质土的工程定义;

4.1.12

淤泥为在静水或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

并经生物化学作用形成,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 隙比大于或等于 1.5的粘性土。当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而 天然孔隙比小于 1.5 但大于或等于 1.0 的粘性土或粉土为淤 泥质土。含有大量未分解的腐殖质,有机质含量大于60% 的土为泥炭,有机质含量大于等于10%且小于等于60%的 土为泥炭质土。

,

3 在岩土界面上存在软弱层(如泥化带)时,应验算 地基的整体稳定性; 4 当土岩组合地基位于山间坡地、山麓洼地或冲沟地 带,存在局部软弱土层时,应验算软弱下卧层的强度及 不均匀变形。 原6.2节由原来的6条变为7条

1.7 增加岩石地基设计内容;6.5 岩 石 地 基 6.5.1 岩石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置于完整、较完整、较破碎岩体上的建筑物可仅进 行地基承载力计算; 2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乙级的建筑物,同一建筑 物的地基存在坚硬程度不同,两种或多种岩体变形模量 差异达2倍及2倍以上,应进行地基变形验算; 3 地基主要受力层深度内存在软弱下卧岩层时,应考虑 软弱下卧岩层的影响进行地基稳定性验算;

4 桩孔、基底和基坑边坡开挖应控制爆破,到达持力层 后,对软岩、极软岩表面应及时封闭保护; 5 当基岩面起伏较大,且都使用岩石地基时,同一建筑 物可以使用多种基础形式; 6 当基础附近有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和滑移 稳定性。存在不稳定的临空面时,应将基础埋深加大至下 伏稳定基岩;亦可在基础底部设置锚杆,锚杆应进入下伏 稳定岩体,并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要求。同一基础的地基 可以放阶处理,但应满足抗倾覆和抗滑移要求; 7 对于节理、裂隙发育及破碎程度较高的不稳定岩体, 可采用注浆加固和清爆填塞等措施。 6.5.2 对遇水

易软化和膨胀、易崩解的岩石,应采取保 护措施减少其对岩体承载力的影响。 原第6章由7节变为8节

除此之外,原“岩溶与土洞” 6.5.2—9 皆有变化,变化为 如下条款: 6.6.3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主体宜避开 岩溶强发育地段。 6.6.4 存在下列情况之一且未经处理的场地,不应作为建筑 物地基: 1 浅层溶洞成群分布,洞径大,且不稳定的地段; 2 漏斗、溶槽等埋藏浅,其中充填物为软弱土体; 3 土洞或塌陷等岩溶强发育的地段; 4 岩溶水排泄不畅,有可能造成场地暂时淹没的地段。 6.6.5 对于完整、较完整的坚硬岩、较硬岩地基,且符合下 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 洞体较小,基础底面尺寸大于洞的平面尺寸,并有足够 的支承长度; 2 顶板岩石厚度大于或等于洞的跨度。

6.6.6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且荷载较小的建筑物,当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不考虑岩溶对地基稳定性的影响。 1 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厚度大于独立基础宽度的 3 倍或条 形基础宽度的6倍,且不具备形成土洞的条件时;

2

基础底面与洞体顶板间土层厚度小于独立基础宽度的 3

倍或条形基础宽度的6倍,洞隙或岩溶漏斗被沉积物填满, 其承载力特征值超过150kPa,且无被水冲蚀的可能性时;

3

基础底面存在面积小于基础底面积25%的垂直洞隙,但

基底岩石面积满足上部荷载要求时。 6.6.7 不符合本规范 第 6.6.5 、 6.6.6 条的条件时,应进行洞体稳定性分析;基

础附近有临空面时,应验算向临空面倾覆和沿岩体结构面滑移稳定性。

6.6.8 土洞对地基的影响,应按下列规定综合分析与处理: 1 在地下水强烈活动于岩土交界面的地区,应考虑由地下 水作用所形成的土洞对地基的影响,预测地下水位在建筑物 使用期间的变化趋势。总图布置前,应获得场地土洞发育程 度分区资料。施工时,除已查明的土洞外,尚应沿基槽进一 步查明土洞的特征和分布情况; 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岩表面的岩溶地区,应注意人工降水 引起土洞进一步发育或地表塌陷的可能性。塌陷区的范围及 方向可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抽水试验的观测结果综合分析确 定。在塌陷范围内不应采用天然地基。并应注意降水对周围 环境和建构筑物的影响。 3 由地表水形成的土洞或塌陷,应采取地表截流、防渗或堵 塞等措施进行处理。应根据土洞埋深,分别选用挖填、灌砂 等方法进行处理。由地下水形成的塌陷及浅埋土洞,应清除 软土,抛填块石作反滤层,面层用粘土夯填;深埋土洞宜用 砂、砾石或 …… 此处隐藏:61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2012版课件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宣讲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