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3)

时间:2025-04-20

韦勒克文学理论,个人评价,非学术观点

研究不能真正认识文学的本质,“文学研究的合情合理的出发点是解释和分析作品本身。”在文学内部研究部分,韦勒克借鉴了俄国形式主义的理论,反对“内容与形式”的传统的二分法。“如果把所有一切与美学没什么关系的因素称为‘材料’(material),而把一切需要美学效果的因素称为‘结构’(structure),可能更好些。这决不是给旧的一对概念即内容与形式重新命名,而是恰当地沟通了他们之间的边界线。‘材料’包括了原先认为是内容的部分,也包括了原先认为是形式的一些部分。‘结构’这一概念也同样包括原先的内容和形式中的一些部分。这样,艺术品就被看成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或者符号结构。”10(第157页)

在文学的内部研究中,韦勒克又借鉴的波兰现象学家英伽登的文本层次理论,从声音、文体和象征等三个层面逐层分析了文学作品的整体意义。最后的四章,他又分别探讨了叙述性小说的性质和模式、文学的类型、文学的评价和文学史。

总体而言,韦勒克的文学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对文学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的划分。就我粗略的阅读感受,这种划分对我认识历史上诸多关于文学的理论有一种提纲挈领、高屋建瓴认识和把握,可以使我从总体上对西方文论的研究方法得到一种整体的认识。

虽然很多介绍者认为韦勒克真正得意的是文学的内部研究,“毫无疑问,‘内部研究’是本书的核心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倾注了最大的心力,对于许多概念和范畴做了十分出色的论述。”11 “这是一部公认的学识渊博、影响甚巨的理论著作,是新批评的一个重要成果。它最引人注目的特点,是把文学研究分为‘内部’研究和‘外部’研究。在‘文学的外部研究’那一部分里,作者意在指出那些‘超文学’研究方法的局限,但作者真正得意的是论述‘文学的内部研究’”。12但就我的阅读感受而言,韦勒克的这种划分消极的一面而言就是割裂了文学各个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他所谓内部研究并没有对新批评的具体方法、范畴进行总结,使之系统化,而是借鉴了波兰现象学家茵加登的“现象学”方法,虽然他自己承认文学是一个复杂的组合体(见前引文),但他的研究结果却忽视10

11 同上书,第157页。 刘象愚:《韦勒克与他的文学理论》,同上书,(代译序)第10页。

12 《西方文论史》,马新国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2版,第430页

读韦勒克的《文学理论》(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