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周三多版)期末复习第一篇
发布时间:2024-10-12
发布时间:2024-10-12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的 发展(第 1 章)
管理学的使命
道德与社会责任 (第 2 章) 全球化管理 (第 3 章) 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第 4 章)
管理学的基础
管理学的职能
决策与计划 决策与决策方法 (第 5 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 6 章) 战略性计划与实施 (第 7 章)
组
织
领
导
控
制
组织设计 (第 8 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 9 章) 组织变革与文化 (第 10 章)
领导概论 (第 11 章) 激 励 (第 12 章) 沟 通 (第 13 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第 14 章) 控制方法 (第 15 章)
创 主要影响 次要影响 信息反馈
新
管理的创新职能 (第 16 章) 企业技术创新 (第 17 章) 企业组织创新 (第 18 章)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一、管理活动 1、管理的定义
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周三多:管理是管理者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课件PPT) 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和协调各种资源的过程 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相关资源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 2、管理的职能
法约尔认为管理的五种职能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孔茨和奥唐内尔把管理分为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和控制五种; 罗宾斯和库尔塔分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四种。 本书管理职能有五种:决策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 决策职能是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 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 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来; 控制职能通过对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
创新职能是通过对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表现 3、各种管理职能的关系:
1)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决策和计划是其他管理职能的依据; 2)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 3)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4、管理者的角色
亨利·明茨伯格提出管理者的十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参与社会活动,出席集会、宴请客户) 领导者角色(对单位成败负责,与员工一起工作) 联络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角色(目的是获取信息) 传播者(将信息传递或隐藏给员工)
发言人角色(将信息传递给外界,向股东说明财务状况,以及对消费者、政府)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投资、开发新产品) 冲突管理者 资源分配者 谈判者角色 5、管理者的技能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二、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 (二)小瓦特和博尔顿:科学管理制度 (三)马萨诸塞车祸与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
(四)欧文:人事管理(欧文被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五)巴贝奇: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 (六)亨利·汤:收益分享制度 (七)哈尔齐:奖金方案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三、管理理论的形成
按时间顺序依次是: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管理理论,数量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权变管理理论,质量管理理论 (一)古典管理理论
1、科学管理理论(研究如何提高单个工人的生产率) 代表人物:泰罗、吉尔布雷斯夫妇、甘特
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著有《科学管理原理》
工作定额、标准化、能力与工作相适应、差别计件工资制、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吉尔布雷斯夫妇:动作研究和工作简化 甘特:“甘特图”,“计件奖励工资制”
2、组织管理理论(研究管理职能和整个组织结构) 代表人物:法约尔、韦伯、巴纳德 法约尔的贡献(“5+6+14”):
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六种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务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管理活动。 14条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报酬合理、集权与分权、等级链与跳板、秩序、公平、人员稳定、首创精神、集体精神。 其著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是第一位概括和阐述管理理论的管理学家。
韦伯的贡献:提出了“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其代表作是《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权威的三种类型:个人崇拜式权威、传统式权威、理性-合法权威。
巴纳德的贡献:把组织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为“社会系统学派”理论奠定了基础。 著作有《经理人员的职能》。
(二)行为管理理论(由人际关系学说发展为行为科学即组织行为理论) 1、人际关系学说
代表人物:梅奥(霍桑实验)—《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以及他和周围人的关系 提高生产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人的满意度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2、行为理论
代表人物:马斯洛及其需要理论; 麦格雷戈的X-Y理论;
麦克利兰、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弗鲁姆的期望理论。
(三)数量管理理论(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
1、运筹学(数量管理理论的基础) 2、系统分析 3、决策科学化
(四)系统管理理论(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 (五)权变管理理论(研究组织与环境的联系,并确定各种变量的关系类型和结构类型) 环境是解释变量,管理方式是被解释变量,环境决定组织管理方式 例如:经济衰退时期要集权,经济繁荣时期要分权 (六)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不断改善) 戴明和朱兰:质量管理之父
关注顾客、注重持续改善、关注流程、精确测量、授权于员工 (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管理理论新发展
1、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2、精益思想(消除muda)
3、业务流程再造(结果是公司规模的缩小和外包业务的增多)
4、核心能力理论(企业的战略重心应建立在企业的核心资源上) 第二章: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1、伦理最初的自然形态就是风俗习惯,而道德就是在一定风俗习惯下所形成的各人的品质和气质。
2、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一)功利主义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能给行为影响所及的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才是善的,完全根据行为结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果来判断人类行为善恶。例如: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这种道德观存在的缺点: 为了实现最大利益,可能采取了不公平、不道德的手段。 会造成贫富两极分化 (二)权力至上道德观
这种观点认为能尊重和保护个人基本权利的行为才是善的 强调个人利益的同时也要强调尊重他人和组织的权利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管理者不能因种族、肤色、性别等因素对部分员工歧视,按照同工同酬的原则和公平公正的标准支付薪水是善的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只要按照企业所在地区政府和员工都能接受的社会契约所进行的管理行为就是善的; 是功利主义道德观的变种。 (五)推己及人道德观 中国儒家道德的观的高度概括 3、道德管理的特征
①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遵守道德规范视作组织获取利益的一种手段,而且把其视作组织的一项责任;
②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从组织自身角度更应从社会整体角度看问题;
③合乎道德的管理尊重所有者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善于处理组织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也善于处理管理者与一般员工及一般员工内部的关系; ④合乎道德的管理不仅把人看作手段,更把人看作目的; ⑤合乎道德的管理超越了法律的要求,能让组织取得卓越的成就; ⑥合乎道德的管理具有自律的特征;
⑦合乎道德的管理以组织的价值观为行为向导。 4、影响道德管理的因素 1) 道德发展阶段 a.
最低层次——前惯例层次:个人只有在其利益受到影响的情况下才会做出道德判断
b. 中间层次——惯例层次:道德判断的标准是个人是否维持平常的秩序并满足他人的
期望 c.
最高层次——原则层次:个人试图在组织或社会的权威之外建立道德准则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有关道德发展阶段研究表明:人们渐进地通过这六个阶段,而不能跨越;道德发展可能中断,可能停留于任何一个阶段,也可能倒退和堕落;多数成年人的道德发展处于第四阶段,也有少数人能始终坚持自己信奉的原则,出污泥而不染。 2) 个人特性
管理者的个人特性(个人价值观、自信心 、自控力 )对组织的管理道德有着直接的影响 3) 组织结构
组织内部机构和职责分工有没有必要的权力制衡、监察、检查、审计机制,有没有外部群众和舆论监督
组织内部有无明确的规章制度,上级管理行为的示范作用,绩效评估考核体系会起到指挥棒的作用。 4) 组织文化
有无诚信、包容的组织文化 5) 问题强度
所谓问题强度,是指该问题如果采取不道德的处理行为可能产生后果的严重程度。 道德问题强度会直接影响管理者的决策,具体有六个因素。 5、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制度建设) (三)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四)设定工作目标(生产任务不至于过重) (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强化自觉性)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既考核经济,又考核道德)
(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加强监督)—包括例行的和随机的审计 (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有效防止打击报复) 6、企业的价值观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7、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企业的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于对环境、对员工、对顾客、对对手(竞争对手)、对股东(投资者)、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企业对环境的社会责任:
在环保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特别是在推动环保技术的应用方面发挥示范作用; 企业要以“绿色产品”为研究和开发的主要对象; 企业要治理环境。 企业对员工的社会责任
①不歧视员工 ②定期或不定期培训员工 ③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④善待员工的其他举措 企业对顾客的社会责任
①提供安全的产品 ②提供正确的产品信息 ③提供售后服务 ④提供必要的指导 ⑤予以顾客自主选择的权利 企业对对手的社会责任
①不压制竞争、不搞恶意竞争; ②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 ③规模经济与规模效益(做大做强、并购重组); ④中小企业联合创造品牌。 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
①为股东(投资者)带来有吸引力的投资回报; ②将财务状况及时、准确地报告给投资者。 企业对社区的社会责任
①提供就业机会 ②通过适当方式把利润中的一部分回报社区 ③参与社区的公益活动 ④尽其它义务(社区福利投资、社会慈善事业) 所以企业要做到:
(一)办好企业,把企业做强、做大、做久 (二)企业一切经营管理行为应符合道德规范 (三)社区福利投资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四)社会慈善事业 (五)自觉保护自然环境
第三章:全球化与管理
1、全球化既是一个事实,又是一个过程。事实是指其反应的是世界各国及各国人员之间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依赖,且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过程是指其既是技术发展,又是人类发展的过程,反应了全球化背后的两股最根本的推动力。 2、全球化的内涵:
可以从不同层面来定义和理解全球化,如世界、国家或地区、产业、公司,甚至是公司内的某一部门或某一业务 3、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一般环境:
A) 政治与法律环境:国家政治体制、政治的稳定性、政府对外来经营者的态度、法律环境; B) 经济和技术环境: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发展潜力、市场规模及其准入程度、科技发展水平、社会基础设施;
C) 文化环境:权利距离、不确定性的避免、个人主义或集体主义、男性化或女性化、长期导向或短期导向。 任务环境:
供应商(全球化使得全球化采购和外包得以进行); 销售商(全球化给企业带来更为丰富的销售商选择机会); 顾客(差异化产品);
竞争对手(来自国内外日益加剧的竞争挑战);
劳动力市场及工会(促进劳动力流动,加快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和规范化) 4、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a) 国际商务知识 b) 文化适应能力 c) 视角转换能力 d) 创新能力 5、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 (一)出口—国际化经营初级阶段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间接出口(低级,与目标市场联系松散)
直接出口(出口阶段的高级形式) (二)非股权安排—国际化经营的第二阶段
特许(将技术、商标或专利使用权让给另一方)
合资进入 独资进入 新建进入
购并进入(横向购并—同一产业,纵向购并—母子公司,混合购并) 6、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在选择目标市场和东道国市场的进入方式后,管理者就需要在战略目标的指引下,管理和组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和代理机构。这就需要企业在全球化和当地化之间进行权衡,选择恰当的组织模式。
全球一体化的压力 (产品需求的同质性 降低成本;全球战略协调的竞争对手的出现) 当地化反应的压力 (不同国家的习惯不同;不同国家之间分销渠道和销售方式的差异;东道国政府在经济和政治上的要求)
从以上模型中可以看出有四种可供选择的全球化组织模式:
1) 多国组织模式(分权联盟):设在多个国家的子公司作为独立的业务单位来运营; 2) 国际组织模式(协同联盟):利用现有能力向国际市场拓展; 3) 全球组织模式(集权中心):将全球视为单一的市场,公司总部统一经营; 4) 跨国组织模式(一体化网络):专业化工厂符合本地反应的要求,通过复杂的协调
机制进行全球一体化。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第四章:信息与信息化管理
1、数据:记录客观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如文字、数字、图形和曲线; 信息:由数据组成,如报表、账册、图纸。 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2、有用信息的特征: 高质量(精确,清楚,有序,信息传递的媒介对质量有重要影响) 及时(时间敏感性,例外报告,反应当前情况,频繁) 完全(范围广,简洁,详细,相关) 3、信息管理工作 (一)信息的采集
定义:信息是指管理者根据一定的目的,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搜寻并占有各类信息的过程 采集的要点: 明确采集目的 界定采集范围 选择信息源 (二)信息的加工
定义:对采集来的通常显得杂乱无章的大量信息进行鉴别和筛选,使信息条理化、规范化、准确化的过程。
步骤:①鉴别(确认信息可靠性) ②筛选(取舍) ③排序 ④初步激活 ⑤编写 (三)信息的存储
定义:指对加工后的信息进行记录、存放、保管以便使用的过程 注意的问题:准确性、安全性、费用性、方便性 (四)信息的传播
定义:信息在不同主体间的传递
导致信息畸变的原因:传播主体的干扰 、传播渠道的干扰、传播的客观障碍的存在
根据老师讲的重点整理的哦,知识点比较全,结构比较清晰,给大家做做参考。一共有五篇,因为我整理的时候是按篇整理的,方便打印,所以也就顺便分开传了。。。
(五)信息的利用
定义有意识地运用存储的信息去解决管理中具体问题的过程。 它是信息采集、加工、存储和传播的最终目的。 (六)信息的反馈
定义对信息利用的实际效果与预期效果进行比较,找出发生偏差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保证信息的利用符合预期的过程
要求: 反馈信息真实、准确; 信息传递迅速、及时; 控制措施适当、有效。 4、信息系统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5、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一)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二)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三)制造资源计划(MRPII) (四)企业资源计划(ERP) 一般的管理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1)生产控制(计划,制造),是ERP系统的核心 (2)物流管理(分销,采购,库存管理) (3)财务管理(分为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