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施工方案
发布时间:2024-10-12
发布时间:2024-10-12
工
程
施
工
组
织
方
案
目 录
一、
二、 方案概述 ........................................................................................................................... 3 施工技术方案 ................................................................................................................... 3
2.1.1 弱电桥架............................................................................................................... 3
2.1.2 桥架走向............................................................................................................... 4
2.1.3 RPVC管暗敷.......................................................................................................... 4
2.1.4电缆保护管的敷设 ................................................................................................ 5
2.1.5管路选型建议........................................................................................................ 6
2.2 线缆敷设 .......................................................................................................................... 6
2.2.1布线注意事项........................................................................................................ 7
2.3 标签规范 .......................................................................................................................... 9
三、 施工组织管理 ................................................................................................................. 26
3.1 施工管理网络及人员配备............................................................................................. 27
3.2 劳动力、主要材料的配备............................................................................................. 27
3.2.1 劳动力准备......................................................................................................... 27
3.2.2主要材料准备...................................................................................................... 27
3.2.3机械设备准备...................................................................................................... 28
四、 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 28
4.1 实施过程的质量管理..................................................................................................... 29
4.2加强材料、设备的质量管理.......................................................................................... 30
4.3质量检查与监督.............................................................................................................. 30
五、 进度控制保证措施 ......................................................................................................... 31
5.1施工进度计划制作说明.................................................................................................. 31
5.2施工进度计划表.............................................................................................................. 31
5.3施工进度确保措施.......................................................................................................... 31
5.4工期影响因素分析表...................................................................................................... 31
六、 文明、安全施工措施 ..................................................................................................... 32
6.1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32
6.2安全保证措施.................................................................................................................. 33
6.3建立安全管理网络.......................................................................................................... 34
七、 验收标准及内容 ............................................................................................................. 34
7.1验收标准 ......................................................................................................................... 34
7.1.1测试设备 ..................................................................................................................... 35
7.2验收内容 ......................................................................................................................... 35
一、 方案概述
本实施方案依据《 综合大楼弱电管线工程投标文件》要求。
本实施方案是本公司根据 综合大楼弱电管线工程对工程施工的基本任务
和具体要求,以及本公司多年的专业的系统工程的实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而编写
的。
内容包括: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规范、施工组织管理、验收计划及竣工资料、
培训计划等。
二、 施工技术方案
综合布线的质量保证是计算机网络系统能否正常、高效运行的物理保证,本
方案中主要对管路敷设中需注意的事项,以及对施工要求非常严格的布线的注意
事项、标签规范规等做了详细描述。
2.1 管路敷设
2.1.1 弱电桥架
根据我司以往的工程经验,弱电系统管路的桥架一般应做如下考虑:
1)、综合布线系统传输大量数据信号,因此需要较强的抗干扰性,同时综合
布线系统中采用超五类布线,对施工工艺要求较高,宜单独成一系统。以往大量
工程实践证明中,单独设臵综合布线系统的弱电桥架是适宜的。
2)、其它子系统的弱电信号在统筹规划下,可合用一套桥架,以方便维护和
管理,也便于使弱电系统的电源线与信号线隔离。
为了确保穿线顺利,在电线管排放中,施工单位应根据建筑规范在管线分支、
连接、转弯处设过线盒;
根据综合布线系统的施工要求,每根电缆的转弯半径要求为其电缆外径的
8-10倍。因此,吊顶内桥架在转弯或分路处均应设臵45。转角(对于200×100
的桥架,其45度转角边长为100mm;对于300×150的桥架,其45度转角边长
为150mm);在配线时 ,线槽要留有一定的备用量(30%-40%)。
在管线转弯处不能拐死角,转弯半径>10cm;
水平线槽和竖井梯架连接处,及水平线槽和管线各连接处须配以相应规格的
分支附件,不能断接,以保证线路路由的弯曲自如以及线路的安全;
若管线长度不够,需加套管时,应加外套,不能加内套;
在个别地方不能通过时,可用金属软管连接,软管内径不能小于管材内径;
所有桥架在线缆安装完毕后,全部要求使用锁扣封闭,以防鼠害;
为确保线路安全,应使桥架有良好的接地端。金属桥架、金属软管均需整体
连接,并在本楼层内接地(强电保护地)。接地线截面积不小于6平方毫米;
所有薄壁金属电线管均用导线焊接,并与桥架连接;
在各信息插座处应在墙内预埋国标86型塑料盒,各塑料盒与墙内管路应连
接良好,不能断接;
底盒上的螺丝孔(耳朵)不能损坏,否则面板无法安装。
信息插座距离强电插座应该大于20cm。
2.1.2桥架走向
垂直桥架由四层中心机房安装到一层。
一层的水平桥架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垂直桥架到财务室,另一部分
由垂直桥架到文具保管室东北角;
考虑美观原因,一层和二层在报告厅处桥架合为一个,按房梁走波浪型,支
撑固定。在报告厅两端安装垂直桥架,分别连接对应的一层桥架;
二层的水平桥架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垂直桥架到生化教研组,另一
部分由垂直桥架到阅览室西南角;
三层的水平桥架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垂直桥架到语文教研组,另一
部分由垂直桥架到学生阅览室西南角;
四层的水平桥架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由垂直桥架到政史地教研组,另
一部分由垂直桥架到横跨走廊,进入视听资料室,延视听资料室西墙至视听阅览
室西南角;
五层的垂直桥架由副校长室连接到四层水平桥架。
2.1.3 RPVC管暗敷
(1) 敷设管路须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按如下流程进行:
(2) 严格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管材。
(3) 弯管过程中要注意,弯管要采用配套的弯管器弯制,弯曲处不应有折
皱,凹穴和开裂,弯扁程度不应大于管外径的10%,线路暗配时,弯曲半径不应
小于管外径的6倍,埋设于地下和混凝土时,其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管外径的10
倍;同时,其埋深不得小于30mm,管道应尽量埋于二层钢筋之间,且应尽量避
免重叠。
(4) 严格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管材。
(5) 采用套管连接预埋于混凝土中的管材,其连接处应作防漏处理,以防
浇注时灰浆流入堵塞管路。
(6) 管与盒的连接采用螺接连接,管口应高出盒内壁3 5mm。
(7) 与土建密切配合,按规范施工,并及时作好管口封堵,以防杂物进入
堵塞管子。
(8) 对于部分线管较长、弯头较多管路,应预先穿好铁丝以方便日后穿线
工作的进行。
2.1.4电缆保护管的敷设
(1) 电缆管不应有穿孔、裂缝,内壁应光滑,管口应无毛刺和尖角,管
口做成喇叭形。
(2) 弯管后,不应有裂缝,其弯扁程度不超过10%,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
缆的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3) 电缆管外表面刷沥青漆作防腐处理,镀锌管镀锌剥落处应涂防腐漆,
埋入混凝土内的管子可不涂防腐漆。
(4) 电缆管管径如无设计要求,管内径与电缆外径之比不小于1.5,每根
电缆管弯头不应超过3个,直角弯不应超过2个。
(5) 电缆管连接应牢固,密封良好,两口对准。
(6) 引至设备的电缆管管口位臵,应便于与设备连接并不妨碍设备的拆
装和进出。
2.1.5管路选型建议
由于大楼部分楼层功能尚未进行规划或以后可能会发生变更,这样在施工前
期管线的充分预留非常重要。
2.2 线缆敷设
1)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应穿在同一管内或
线槽内。
2) 穿线前,采用压缩空气,将管内的积水和杂物清除干净,并吸入少量滑
石粉,以减少磨擦,并检查管口毛刺和刃口是否清除干净,以防穿线时
导线绝缘被损坏。
3) 放线时采用放线架,以免导线扭结和背扣,同时,引入导线外圈抽线头
放线,以免弄乱整盘导线或导线打成小圈扭结。
4) 导线在管内不得有接头和扭结,其接头应设在接线盒,管内导线包括绝
缘层在内的总面积不应大于管子内空面积的40%,且导线绝缘层不得损
坏,导线不得扭曲。
5) 如导线较多,为防止导线端头路途受阻,要剥出端部线芯,并排好,与
引线一端缠绕接好,再穿管。
6) 穿线时,应靠两人配合进行,一人在一端拉钢丝,一人在另一端把所有
电线紧拧成一束送入管内,二人动作协调一致,应尽量减少导线与管中
处磨擦。
7) 导线的连接必须保证质量,割开绝缘层时,不得损伤线芯,芯线连接,
绝缘带应均匀严密,不得低于原绝缘层的绝缘强度。
8) 注意钢管穿线前应先戴护口,严禁先穿线后戴护口的施工方法。
9) 导线连接完毕,应在接头处作好锡焊处理,并采用绝缘带包扎牢。
2.2.1布线注意事项
由于超五具有非常严格的性能标准,因此其对安装质量要求更高。布线中的
任何安装错误或捷径,都有可能会导致测试勉强合格/不合格。
在安装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部分重要问题包括:
(1) 电缆拉伸张力
不要超过电缆制造商规定的电缆拉伸张力。张力过大会使电缆中的线对绞
距变形,严重影响电缆抑制噪音(NEXT、FEXT 及衍生物) 的能力,及严重影响电
缆的结构化回波损耗,这会改变电缆的阻抗,损害整体回波损耗性能。这些因素
是高速局域网系统传输中的重要因素,如千兆位以太网。此外,这可能会导致线
对散开,可能会损坏导线。
(2) 电缆弯曲半径
避免电缆过度弯曲,因为这会改变电缆中线对的绞距。如果弯曲过度,线对
可能会散开,导致阻抗不匹配及不可接受的回波损耗性能。另外,这可能会改变
电缆内部4 个线对绞距之间的关系,进而导致噪声抑制问题。各电缆制造商都
建议,电缆弯曲半径不得低于安装后的电缆直径的8 倍。存在问题的最关键区
域之一是配线柜,因为大量的电缆引入配线架,为保持布线整洁,可能会导致某
些电缆压得过紧、弯曲过度。这种情况通常看不见,即使最敬业的安装人员也可
能会因为疏忽而降低布线系统的性能。如果制造商提供了背面线缆管理设备,那
么要保证根据制造商建议使用这些设备。但是,器件内部的电缆弯曲半径有着不
同的(更加严格的)限制。一般来说, 安装过程中的电缆弯曲半径是电缆直径的
8倍。在实践中,在背面盒中的弯曲半径以50 毫米为宜,进线的电缆管道的最
小弯曲半径是100毫米。对最初安装/ 指定直径较小的电缆的大楼,这对重用大
楼内部的传统器件系统有着明显影响。
(3) 电缆压缩
避免使电缆扎线带过紧而压缩电缆。在大的成捆电缆或电缆设施中最可能会
发生这个问题,其中成捆电缆外面的电缆会比内部的电缆承受更多的压力。电缆
过紧会使电缆内部的绞线变形,影响其性能,一般会使回波损耗更明显地处于不
合格状态。回波损耗的效应积累起来,每个过紧的电缆扎线对都会提高总损耗。可以想象,最糟糕的情况是,在挂在悬挂线上的长走线电缆中,每隔300 毫米
就要使用一条电缆扎线带。如果挂在悬挂线上的电缆长40 米,那么电缆扎线次
数为134 次。在使用电缆扎线带时,要特别注意扎线带应用的压力大小。电缆
扎线带的足够强度能够支撑成捆电缆即可。
较好的方法是保证在使用电缆扎线对把电缆捆在一起时,没有出现任何电缆
护套变形的情况。这在配线柜中也非常重要,因为用户一般会扎紧电缆扎线带,以使电缆保持整洁,或在配线柜中,配线架背面的端接点进线非常困难。我们建
议使用挂钩和环形电缆扎线带。这些设备使得不可能再由于压缩而损坏电缆,同
时它们拆除起来也更加简便。这样,可以简便地在成捆电缆中增加更多的电缆,但与此同时,它们也更容易使非授权人员改动布线。
(5) 电缆打结
在从卷轴上拉出电缆时,要注意电缆有时可能会打结。如果电缆打结,应
该视为电缆损坏,应更换电缆。安装压力会使安装人员弄直电缆结。但是,损坏
已经发生,在电缆测试时会发现这一点。记住,所有这些效应会积累在一起,尽
管一个电缆打结不可能会导致测试不合格,但这种效应与电缆扎线带导致的性能
下降及布线降低的余量综合在一起,会导致测试不合格。
(6) 成捆电缆中的电缆数量
在任意数量的电缆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捆在一起时,具有相同绞距的成捆电
缆中不同电缆的线对电容耦合(如蓝线对到蓝线对),会导致串扰明显提高。这称
为“外来串扰”,这一指标还有待布线标准的规范或精确定义。消除外来串扰不利
影响的最佳方式是最大限度地降低长并行线缆的长度,以伪随机方式安装成捆电
缆。从历史上看,我们在走线中一直采用“梳状”布线方式,以保持整洁。把电缆
捆在一起是避免不同电缆的任何两个线对可能会在有效长度内平行敷设的最佳
方式。这一点没有捷径或其它的有效方法 但应该注意以很长的平行长度敷设电
缆时可能会导致潜在的外来串扰。
(7) 电缆护套剥开
在电缆端接点上,在端接后从外皮到IDC 露出的线对必须保持到最小。并
没有绝对的必要剥开电缆护套,其只是可以舒适地把导线接到IDC 上。TIA 或
ISO 布线标准规定了剥开的护套长度。通过使剥开的护套长度达到最小,这保证
了可以保持电缆内部的线对绞距,以实现最有效的传输通路。在IDC 上剥开的
护套过大将损害布线系统的NEXT 和FEXT 性能。
(8) 线对散开
在线缆端接点,应使电缆中的每个线对的绞距尽可能靠近IDC。线对绞距
由电缆制造商计算,改变电缆绞距将给电缆性能带来不利影响。ISO 和TIA 超
五类布线标准规定了线对散开的长度(13 毫米)。在触点和环导线顺序发生错误
的端接点上,增加一对绞线要好于去掉一对绞线,以保证与相关IDC 对齐。这
保证了可以保持电缆内部的线对绞距,以实现尽可能好的传输通路。IDC 上线对
散开过大将会损害布线系统的NEXT、FEXT 和回波损耗性能。
(9) 环境温度
TIA 和ISO 标准大会提高了这一环境问题的地位。它在五类和超五类中
是一个重要得多的问题。安装电缆的环境的温度确实会影响电缆的传输特点。如
果可能,应避免可能会遇到的高温环境,如>60°C。如果天花板上的屋顶暴露在
阳光直射下,很容易就会发生这种情况。一般来说,在温度提高时,电缆的衰减
会提高。其对长链路的影响是,它可能会导致这一参数勉强合格或不合格。
2.3标签规范
标签的材料选型及号码编排在综合布线系统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在各
大综合布线产品制造商均推出适合自己产品的标签系统,我们根据多年综合布线
施工经验,由于线缆穿放与弱电间线缆制做一般情况下相距时间比较长,所以标
签的完整性保护对以后的机柜配线架制做、信息点测试都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
性。所以建议 建设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在线缆穿放时期,标签系统可选如下两
种方式:
建议(1):选用防水号码笔对线缆进行标识,然后外包一层透明胶,以防止号
码因磨损而造成排线、测试上的麻烦。
建议(2):针对数据、语音选用不同的顔色的标签纸,当然,一定要外包一
层透明胶,以防水、或磨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标签的编号:
一般情况下,数据点用D表示,语音点选用T表示;可以表示为:(楼
层)F-D-(信息点编号)
举例如下:
如果是二层的第18个点,则数据表示为:2F-D-18,语音则为:2F-T-18
采取上述标签表示方式,同样可用弱电井配线架编号及工作间子系统信息点
面板编号,我公司有专门用于打印配线架和面板标签的标签打印机,用标签打印
机打印的过塑标签具用防水、防磨损、永不褪色等特点,非常便于网络管理人员
对线路系统的维护。但在IDF或MDF对跳线进行编号时,跳线编号材料则不能用
手写或打印的标签来替代,因为标签贴好以后,如果某个信息点发生故障,该信
息点所对应的交换设备端口及配线架端口不方便查找。我们可以选用直接用碳素
笔书写的号码牌,采用这种材料后,由于号码牌可以自由旋转,非常便于查找跳
线及配本架端口,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4施工方法
2.4.1吊顶内水平线槽的敷设
首先线槽选择-----外观检查-----支吊架测量、弹线、打眼-----支吊架安
装-----金属线槽安装-----接地跨接线安装-----调整。
支吊架水平敷设时,支撑跨距一般为1M。
施工前,了解预留孔洞的详细情况,是否符合线槽施工的条件要求。
吊顶线槽在敷设过程中按照施工图方位、标高,首先应将支吊架固定并找平,
再装线槽。
金属线槽的安装位臵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线槽拼接
处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金属线槽节与节间应用与桥架相同材料的连接片并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螺
丝、螺母、平垫圈和弹簧圈进行连接,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线槽在敷设过程中的所有转角不应小于90度,以避免线缆在敷设过程中因
过度弯曲而受到损坏。
线槽的边缘在敷设过程中均需将毛刺打磨干净,以免划破线缆;并做好防锈
处理。
吊装线槽安装时,应先安装干线线槽,后安装支线线槽,并将线槽固定在支
架上。
吊架结构图如下:
根据上图,我们制作两种结构的吊架,采用30mm*30mm*3mm、50mm*50mm*5mm规
格的角钢和φ8mm、φ10mm、φ12mm、的圆钢制作而成,符合建筑安装分项工程
施工工艺规程标准:支架和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小于角钢25mm*25mm*5mm。在安装
时,用φ8mm、φ10mm的膨胀螺栓将吊架符合施工验收规范的要求固定。φ8mm、φ10mm、φ12mm的圆钢下部套丝100mm,通过螺母可以调节吊架的高度,使线槽
的安装高度符合图约设计要求。
通常情况下线槽在水平安装时在线槽连接缝的两边,且距离连接缝处0.5m
各安装一个支吊架。在金属线槽的接头处,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和转弯处应
各设臵支吊架。
线槽支吊架
直通水平线槽安装侧视
线槽吊架
线槽T型三通
线槽直线段联连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臵准确。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双通、三通、四通等进行变通连接。当建筑物的表面有坡度时,线槽应随其变化坡度。
水平线槽敷设到配线间内后,不与垂直线槽交会,而是在机柜附近直接下垂到地面。
金属桥架连接处用与桥架配套的接地线进行接地跨接。
金属槽安装完,再进行一次系统调整,检查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并将各盒盖封好,以防进入杂物。
及进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2.4.2垂直线槽的敷设
首先线槽选择-----外观检查-----马鞍支架测量、弹线、打眼-----马鞍支
架安装-----金属线槽安装-----接地跨接线安装-----调整。
马鞍支架敷设时,支撑跨距一般为1M。
垂直线槽在敷设过程中按照施工图方位,首先应将马鞍支架定位、找平、找直、固定,再装线槽。
马鞍支架及槽道的安装位臵应符合施工图规定,左右偏差不应超过50mm;线槽拼接处水平度每米偏差不超过2mm;
金属马鞍支架及槽道节间应用与桥架相同材料的连接片并采用直径不小于6mm的螺丝螺母弹簧垫圈进行连接,接触良好,安装牢固;
通常情况下线槽在垂直敷设时固定在建筑物结构体上的马鞍支架间距宜小于2mm。
马鞍支架采用30mm*3mm规格的扁铁制作而成,符合建筑安装分项工程施工工艺规程标准;支架和吊架的规格一般不小于扁铁30mm*3mm。在安装时,采用φ10mm的膨胀螺栓将马鞍支架按设计图纸要求固定,再安装线槽,使线槽的安装高度符合图纸设计要求。
金属线槽在线槽接头处:离开线槽两端口0.5m处和转弯处应设臵支架。线槽直线段联连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缝应平直。槽盖装上后应平整,无翘角,出线口的位臵准确。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应采用单通、双通、三通、四通等进行变通连接。
线槽在敷设过程中的所有转角不应小于90度,以避免线缆在敷设过程中因过度弯曲而受到损坏。
线槽的边缘在敷设过程中均需将毛刺打磨干净,以免划破线缆。
金属马鞍支架连接处用与桥架配套的接地线进行接地跨接。
垂直线槽端部与配管连接时应使用线槽与管过渡接头,当无连接管时应用封端堵头拧牢堵严。
金属线槽安装完,再进行一次系统调整,检查是否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并在穿线完毕后将各盒盖封好,以防进入杂物垃圾。
及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2.4.3地面线槽的敷设
首先线槽选择-----外观检查-----地面水平测量、弹线定位、打眼-----金属线槽安装-----接地跨接线安装-----调整。
地面线槽在敷设过程中按照施工图方位、标高,首先根据地面的形式不同找平,再弹线定位装线槽。
地表面埋入可开盖式线槽,根据地面砖的水平面高度,进行剔槽或支垫,且每米不小于2个固定点,线槽面与地面砖的水平面偏差不超过1mm。
地面内埋入不可开盖式(地面内暗埋)线槽,根据地面砖的水平高度进行敷设,且要求线槽距离地平面不小于15mm,线槽每米不小于2个固定点。
可开启地面线槽直线段联连采用连接板,用垫圈、弹簧垫圈、螺母紧固,接缝处应紧密平直。槽盖装上后应保证平整,无翘角。
不可开启地面埋入式线槽直线段进行连接时,应采用线槽连接头进行连接,线槽的对口应在线槽连接头的中间位臵上。
线槽进行交叉、转弯、丁字连接时,必须安装分线盒。当线槽的直线长度超过6m时,为方便线槽内穿线而加装分线盒。
线槽在敷设过程中的所有转角不应小于90度,以避免线缆在敷设过程中因过度弯曲而受到损坏。
线槽的边缘在敷设过程中均需将毛刺打磨干净,以免划破线缆。
地面插座出线口和线槽分线盒口不得突出地面,必须与地面平行。
地面线槽端部与配管连接时应使用线槽与管过渡接头,当无连接管时应用封端堵头拧牢堵严。
地面线槽、插座安装好后,再进行一次系统调整,根据地面厚度,仔细调整线槽干线线、分支线和分线盒接头、出接口等处,水平高度应与设计图纸要求相符,并在穿线完毕后将各盒盖封好,以防垃圾进入。
及时认真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2.4.4伸缩缝处线槽的敷设
线槽的边缘在敷设过程中均需毛刺打磨干净,以免划破线缆。
金属线槽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处配有补偿装臵。
金属线槽在变形缝补偿装臵处用导线搭接,保持良好的接地。
金属线槽在穿过建筑物变形缝时,线槽本身断开,线槽的连接板搭接要求只一端固定,另一端不需固定。
保护地线和槽内导线均留有有补偿余量。
2.4.5质量标准
接地线及金属线槽的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
线槽应固定可靠,横平竖直,盖板无翘角,线槽连接处,接口应严密整齐。线槽布臵合理,线槽内外清洁无污染。
线槽水平或垂直敷设直线部分的平直度和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 支吊架固定方法正确,固定牢固、平整或垂直。支吊架布臵合理,同一条直线上的支吊架位臵偏差不大于5mm。
线路在穿过墙、楼板及通过建筑物变形缝等处,线槽敷设方法正确合理。接地线应留有补偿余量。
地面线槽固定可靠,接口处严密整齐。地插出线口、分线盒与地面平齐无凸出及凹进现象。
地面内安装金属线槽施工后,无造成地面面层裂纹现象。
地插出线口、分线盒中心直线部分允许偏差不应大于5mm。
施工后分区域作好自检、预检、隐检记录。
2.4.6线管施工
1.材料选择:
采用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的管材。
管材里外光滑,无凸棱凹陷、针孔、气泡,内外径应符合国家纺一标准,管壁厚度均匀一致。
采用能够冷弯的硬质量型阻燃管材。
采用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硬质重型阻燃盒,杯梳、直管。
盒、杯梳、直管里外光滑,无凸棱凹陷、针孔、气泡,内外尺寸应符合国家统一标准,盒、管壁厚无度均匀一致,盒开孔齐全及无劈裂等现象。
采用粘接性能良好脱水。
所有选用材料均有产品合格证。
线管支吊架所选材料规格,加工方法,镀锌喷塑处理方法与线槽支吊架相同。
2.施工方法
1)线管墙内暗敷设
首先选定定尺、定质材料-----弹线定位-----弯管敷管-----盒箱固定-----吊架-----扫管
墙内线管施工方案如下:
敷设管道应按
照图纸及现场的实
际情况选择最佳走
向及安装方式:暗
管应做到长度尽量短、弯头尽量少;
暗敷管的上部煨成一个弯,转弯角度不应小于90度,在路径上每根暗管的转角不得多于二个,并不应有弯再现。在弯曲布管时,每间隔1.5米处应设臵过路盒等装臵;暗敷管的上部出口要一致。
当暗敷点与强电重叠时,将暗敷点平移,满足强弱电盒相距300mm以上要求。暗敷管作到一管一盒。
暗管装弯的曲率半径不应小于该外径的6倍,如暗管外径大于50mm时,不应小于10倍;
管弯管施工时,应采用专用机械工具,如弯管机等;
管与管之间连接;采用套接法连接;
管口应光滑无毛刺,管口部位应以专用配件进行连接;管道内应无阻塞; 信息点底盒安装时,以水平标线为标准确定底盒安装位臵,最后用水泥固定好底盒,每只盒安装螺钉不少于2个,水平误差不大于1mm;
上一篇:2012年收入支出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