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肇东市四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2)
时间:2025-07-10
时间:2025-07-10
报道、影视作品和图书读物等文化产品。发展中国家的一些人尤其是青年人,潜移默化地接受和认同西方文化,甚至把西方文化奉为更先进、更高级的文化样式,竭力学习模仿以求趋同,最终抛弃自己的文化传统。应当认识到,西方国家鼓吹“文化全球化”,目的是要加速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和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全球渗透,以攫取更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
当前,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走上发展快车道,多个发展中心在世界不同区域逐渐形成,经济全球化发展呈现新态势。进入新时代,我们应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廓清“文化全球化”的迷雾,在保持自身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同时,积极同世界不同民族和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对话,在多元文化和谐共生中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不断丰富发展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有效抵制西方文化渗透和扩张,推动经济全球化健康发展,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
(摘编自《“文化全球化”是一个伪命题》,《人民日报》2018年3月14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经济、科技的全球化推动了政治、文化的全球化,这是“文化全球化”产生的背景。B.“文化全球化”将趋同消融落后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它实际上是西方文化全球化。C.通过交流互动输出物质商品、文化产品是“文化全球化”的欺骗性与危害性的体现。D.西方国家借助扩张垄断资本与渗透价值观鼓吹“文化全球化”,以攫取更多利益。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阐述了在西方文化全球化思想渗透下中国应持有的立场,并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
B.文章着重从经济与文化两个角度论证中心论点,并阐述文化全球化推行的欺骗性与危害性。
C.文章采用道理论证与对比论证相结合的方法,论证有力,逻辑严密,体现了作者深度思考。
D.文章从产生背景、影响、本质、特征等方面对文化全球化这一伪命题作了细致的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当一个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风俗习惯时,这个民族等于失去了灵魂。
B.西方国家极力宣扬“文化全球化”是基于利益的驱使,并力图使它成为整个世界的共同尺度。
C.世界应是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如果以单一文化为取向,不能兼容反而消融其他文
试卷第10页,总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