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时间:2025-07-11
时间:2025-07-11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
2011年第2期(总第196期)社会主义研究
SOCIALISMSTUDIES No.2,2011
SerialNo.196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王恒兵
【摘要】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简要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理论和需要理论,提出人的双重本质决定了人的双重需要,分析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需要的多样性和层次性、变化发展性、发展不平衡性和条件制约性原理及明确指出了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其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系,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人的本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基础【中图分类号】81 A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0014527201102001005 A 【 1---
【,作者简介】男,河南温县人,副教授,博士,河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正处1965—) 王恒兵(级调研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必须了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
解和掌握人们的思想和动机。又因为人的各种需要是产生特定动机的根源,而一定的动机形成特定的并在这一思想支配下产生一定的行为。因此,思想,
做人的思想工作必须首先了解和掌握人的需要,进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
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尤其是需要理论,对指导目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的核心内容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论及人类社会历史发展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需——人们之间的关系、进而社会要问题的基本观点—
制度是由人的需要以及作为满足需要的手段的生产方面决定的。在这一观点的基础上,马克思等经典作家还对于人的需要问题做了进一步的阐述,经过不断发展,终于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需要的系统理论,这一理论也构成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大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既来自自然界,又高于自然界,因而人具有双重属性,即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人的社会属性主要是由人们所处的经济地位、生产关系所决定的。它相对于人的自然属性而言,具有易变性和时代性,在阶级社会里人还10
具有阶级性。但人毕竟是一种高级动物,因而人首“先有自然属性的一面,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
①
”正因为人同时具有这性或人性的程度上的差异。
两种本质即自然本质和社会本质,因此,人的存在与发展,同时受到双重规律,即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制约。
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人的双重需要,即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自然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社会发展需要,马克思有时也称之为“直接需要”需要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它包含了经济需要(。马克思指出,和在阶级社会里人们的政治需要)
在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甚至变成了唯一的需要对象。这是人的异化的一种极端表现形式。同时,社会需要还包括享受的需要和创造的需要,而创造的需要又包括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两个方面,即人作为主体施展自身才能的需要和作为个体享用人类文化成果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对需要的分类是相对的,各类需要之间也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
马克思主义人的需要理论核心内容是:人的需要产生出了真正社会关系,并进而形成社会制度。“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人的真正的社会联系,所以人在积极实现自己本质的过程中创造、生产人的社会联系、社会本质,而社会本质不是一种同单个人
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
相对立的抽象的一般的力量,而是每一个单个人的本质,是他自己的活动。他自己的生活,他自己的享受,
他自己的财富。因此,上面真正的社会联系……是由于有了个人的需要和利己主义才出现的
……”②在人的需要与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的关系
中,人的需要、人本身是目的,而社会制度永远是满足人的需要、人的自我实现的手段。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又没有将人的需要神圣化、神秘化。在现实性上,人的本质又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又规定、制约和影响着人的需要。人的需要以及需要的变化,
也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过程。马克思还提出人的“自然的需要也在不断地变化”的观点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需要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人的需要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它不断地启发着我们去探索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出现和遇到的新问题。这是我们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前提和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是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说:“需要是人类心理结构中最根本的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