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时间:2025-05-02

大二学生马哲课必读篇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读后感,以宏观的角度把控全文。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

【摘要】

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部分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了上层建筑,在整个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若是社会制度等上层的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必定是因为其深层的社会生产方式发生了改变。而社会生产方式的改变是基于生产方式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而存在的,两者相互依存,互相促进。

【社会结构】

“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现在公认的所谓社会结构,通常分为“经济基础”和政治等“上层建筑”两部分,而上层建筑是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的,一个倾向于物质,一个倾向于精神,也就是说,以最简单的视角来分析这个社会,是科学家“创造”的还是诗人,政治家“创造”的。换句话说,这是人类的两个层次的需求,只有当第一层次的需求,即“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人类才会去追逐精神方面的追求,追求艺术,组织,集体。人结合而成社会,所以社会的结构关系正是人类需求的宏观表现。是物质决定了精神,而不是精神决定了物质。澳大利亚是全球犯罪率最低的国家,这又为什么呢?每个人都天生或受了良好的熏陶而品德情操高于其他国家吗?不是的,只是因为每个人生活都很富足,对生活很满意,又有什么罪可犯呢。

【社会发展规律】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

所谓社会发展的规律,就是每一发展阶段共有的特点。大体来讲,就是当社会生产关系成为物质生产力的阻力时,一切都会向前推进。也就是说,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相互依托相互关联的。在某一个特定的时刻,生产关系会成为生产力的阻碍力量,而此时,生产力就会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一时刻,就是我们在寻求的那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临界点,从这一点发展出去,影响的不仅仅是物质,也会波动经济基础所支持的上层建筑。正如当年的工业革命,正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大量增加,从而使物质的交换发展起来,也就打破了封建的小农经济,封建社会便由此而过度到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趋势】

“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作是经济的社会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 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生产力的发展带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进而带来了社会形势的改变。研究结果,首先要研究根本,因此需要考虑在人类发展过程中这几大社会形势变化背后的生产方式的变化趋势。

社会生产方式由最开始的田园,雇佣的形式变为自给自足,最后又变为资本集中。而社会的形式是由奴隶社会发展到封建社会再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根据马克思的理论,人类最终的生产方式会达到消灭私有达到公有制的境界,而在这种生产方式的影响下所形成的社会形式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社会发展动力】

大二学生马哲课必读篇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读后感,以宏观的角度把控全文。

社会发展的动力,归根结底就是矛盾的存在,只有存在矛盾,才能思其不足,才会有有识之士在关键时刻进行一番革命性的领导。每一种先进的生产方式都孕育于现有的并不完善的生产方式之中,并且不到完全成熟之时永远不会被人所窥见。而这种孕育,本身就是基于一种矛盾,所以,只有矛盾存在,社会才会不断发展。

大二学生马哲课必读篇目《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的读后感,以宏观的角度把控全文。

信管1002班 10243031 李奥

《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读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