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无形体病防控工作
时间:2025-05-02
时间:2025-05-0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及无形体病防控工作
1、加强疫情监测,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各级医疗卫生机构要按照《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防治指南(2010版)》和《山东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2012年版)》的要求,开展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监测和防控工作。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或法定报告责任人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或确诊病例时,参照乙类传染病的报告要求于24小时内通过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进行网络直报。各级疾控机构接到疫情报告后,按照调查方案要求及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个案调查率要达100%,个案调查表要录入数据库每月上报县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一旦发现聚集性疫情,要及时上报并进行调查和疫情处置,了解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原因,及时对疫情进行总结上报。对新发病例要及时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标本,送上级实验室进行血清学、病毒核酸检测和病毒分离工作。
2、加强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宿主媒介调查调查及病例危险因素调查。发生疫情的乡镇要对病例居住地和生产活动周围环境,积极开展动物种类(包括家畜及啮齿动物)以及媒介的分布情况调查,采集动物血清标本和媒介标本进行相关血清学和病原学检测,以查明可能的动物宿主和生物媒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2013年新发实验室确诊病例全部开展危险因素调查,了解传播途径及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3、加强健康教育,落实预防控制措施。加强对医疗机构和疾控机构专业技术人员防治知识培训,提高诊治和疫情调查处置能力,提高生物安全意识,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做好安全防护。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宣传单/宣传画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防护知识,提醒公众加强个人防护,减少或避免与蜱的接触;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防蜱灭蜱、防鼠灭鼠和环境清理等措施,降低环境中蜱的密度,减少感染机会。要加强病例管理,降低传播风险。对病人的血液、分
泌物、排泄物及被其污染的环境和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在抢救或护理危重病人时,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与病人血液直接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