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学习(第一课时)
时间:2025-07-14
时间:2025-07-14
综合与实践
制作一个尽可能大的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一)
太原第二实验中学 白志红
学生起点分析
本节是学生初中阶段第一次进行“综合与实践”,他们对简单几何体的侧面展开图,列代数式,代数式的求值,统计图的画法等知识已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由于学生在本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多次探索性学习,所以他们具备了一定的探索、研究能力,基本适应了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为学习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以及能力基础。 教学任务分析
“综合与实践”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它需要学生综合本学期所学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通过解决问题的方式去获得对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进一步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本课题所涉及的内容有:长方体的展开、代数式表示、借助代数式值寻求规律、统计表;所涉及的活动有:制作无盖长方体形盒子、无盖长方体形盒子的容积表示、无盖长方体形盒子容积的规律、寻求尽可能大的容积。让学生经历试验、想象、分析、猜测、交流、推理和反思等过程。课题从学生熟悉的折纸活动开始,进而通过操作、抽象和交流,形成问题的代数表达;再通过收集有关数据,推断“容积变化与边长变化之间的联系”。最终,通过交流与验证等活动获得问题的解决,并对求解的过程作出反思。 教学目标
1. 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2. 经历试验、猜测、分析、推断和反思等数学学习活动,发展推理能力。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课前准备;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动手操作;;第三环节:活动探究,得出结论;第四环节:活动反思,课堂小结;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延续深化.
第一环节 课前准备
准备下列材料: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纸片,剪刀,胶带,计算器.
第二环节:提出问题,动手操作
1、将边长为20cm的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落剪去部分,设法折成一个无盖的长方体形纸盒,并用胶带粘好。同座两人一组,合作完成。
2、在剪去4个角落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你有哪些挫折和收获? 3、你得到的盒子的容积是多少,你是怎么算的?与同伴交流。 第三环节:活动探究,得出结论
4、根据你们的交流,哪一组的纸盒容积最大?能不能改变四个角落剪去的图形的大小,使得得到的纸盒的容积更大呢?说说你的感觉。
5、大家都是从4个角落剪去相
a
同的正方形折成长方体纸盒的。剪去正方形的大小直接影响着长方体的
形状和容积。为了研究方便,按照剪去的正方形边长a从小到大的顺序,
20cma
20cm将得到的长方体纸盒的容积填到下
表中。
随着a的增大,容积V有怎样的变化规律?
6、你估计a在什么范围内时容积最大?
在这个范围内,具体地a等于多少时,容积最大呢?不放在这个范围再多选几个数
据算一算!
学生认识到:不必在具体做出这些纸盒了,只要将纸盒的容积用a的式子表示出来,算一算就可以了。
7、现在你们得到的容积最大的长方体的容积是 ,相应的a是 。 按照这种方式,纸盒的容积还可能更大吗?
第四环节:活动反思,课堂小结
1、前面我们都是将四个角落剪去4个小正方形,然后粘贴成一个纸盒的。有没有其他办法,不用剪去这四个正方形,仍然可以粘贴成长方体纸盒呢?
2、你是否能想到不同于本节课所运用的剪法,如可以将剪掉的部分也用起来,也许容积可能更大,最大的容积是多少?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延续深化
1、撰写一篇研究报告,写清你的研究过程、结论和收获。
2、2人一组,选择某个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进行班级交流。 教学反思
在课的一开始,让学生剪一个长方体纸盒,实施过程中,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自然而然,事实上,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可能直接考虑,平面要变立体,自然要将边折起,在折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角上有多余部分,因此就考虑将四个角剪掉再折叠,但是,学生在剪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错误:就是在四个角上剪掉四个任意大小的正方形,或者剪掉四个长方形,此时老师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反复操作进行自我修正,从而发现:在正方形纸片的四个角上剪掉四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才能将原来的正方形纸片制成一个无盖长方体形盒子。
此环节教师做两手准备,如果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引导学生思考:既然折叠和展开是两个互逆过程,那么将原无盖长方体形盒子展开,找到平面展开图与正方形卡纸的差异,就可以解决问题。然后,再让学生动手试验。这种思路体现的是逆向思维在解决问题时的应用。不论学生表现如何,老师一定要参与学生的小组合作,这样既可以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情况,又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给予点拨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