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环境的思考——以重庆铜梁扎龙世家为例
发布时间:2024-10-11
发布时间:2024-10-11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第 3 7卷
第 3期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J u na fS u h s iest ( o ilS in e iin o r lo o t we tUnv r iy S ca ce c sEdto )
21 0 1年 5月Ma v,2 1 0 1
Vo . 7 NO 3 13 .
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环境的思考——
以重庆铜梁扎龙世家为例
戚序,海明王(庆大学艺术学院,庆市 403 )重重 0 0 0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态的精神文化遗产,承人是其活态载体的重要承载与传递者。因此对传传承人现状的系统调查和评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有效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内容。被国家 2 0是 0 6年首批
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龙舞”是集民俗、舞、扎工艺为一体的民间艺术系统,中的彩扎铜,歌彩其工艺是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因而基于系统方法和田野调查,寻其保护、展的机理,探发对于建设和谐文化、造“文重庆”有重要现实意义。打人具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承人;传价值;生存环境;改善
中图分类号: 1/0 G 2J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63 812 1)3 11 6 17— 4(01O一 l 0 9 O
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种形态、种成果。但无论是物质文化还是非物质文化,两其发展与传承的主体都是人。为此,本文以 2 0 0 6年被国家首批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龙舞”铜的道具彩扎工艺的传承人为切人点,系统梳理其不断传承和发展变化的内在机理及理论与现实意义。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护传承人的重要性,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性决定的。非物质文化保是遗产区别于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基本特性,是依附于个体的人、就群体或特定区域空间而存在的,一是
种“活态”文化。l l这一无形、 活态、以人为载体的文化形态,因绝大部分信息都集中并生动地存储于传承人身上,得传承人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使
“铜梁龙舞”以彩扎龙形道具为主的集美术、是舞蹈、乐、育竞技为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态,音体而“梁龙灯”
是由以龙形为主的彩扎系列工艺制品所组成的灯饰系统。故当地人将“梁龙舞”称铜则铜统
为“舞龙灯”是具有独特地域特色的民间文化现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来界定和保护的“梁龙舞”从,铜,系统的角度进行分析,是由编导、则舞蹈、竞技、音乐、具……共同构成的一个整体的行为系统,系统道各要素之间均有密切的相关性。虽然铜梁龙舞的造型种类和舞龙灯的舞蹈形式非常丰富,无“”但龙为道具的舞蹈不成其为龙舞,行为不属于龙舞的行为系统,“”具存在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故龙道 目前,物质文化遗产“梁龙舞”个系统的传承现状均不容乐观,非铜整以道具彩扎工艺的传承人扎龙世家
为例的调查研究发现,其生存现状相对窘迫,随老一代传承人的逝去,关技艺潜在走向消亡的风险。伴相为此,笔者以为,护传承人对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具有重要的意义,保而且彰显的是人驾驭物的和谐观。一
、
铜梁龙舞发展历史简述
铜梁龙舞始于明,于清,史悠久。在清道光本《粱县志 风俗志》盛历铜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元张灯“火,自初八、九至十五日,辉煌达旦,扮演龙灯、灯及其他杂剧,闹街市,月逐人、随马之观。[并狮喧有尘,2’3
每逢新春佳节,乡下人纷纷涌向县城巴川镇,:东、 JJ _ I小川北一带的客商云集铜梁,睹龙灯会盛况。3 J争 l l
收稿日期:0 9 l一 3 2 0一 1O
作者简介:序 ( 9 4 )女,龙江人,庆大学艺术学院,授,戚 15一,黑重教主要研究艺术学。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建国后, 1 5自 9 8年“跃进”,文革”大起至“时期的大破“旧”四等运动,铜梁龙舞”民问习俗都曾受到不“等同程度的影响和限制,传承发展的生态环境一度恶化并逐渐消失。其 改革开放后,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国各地广泛开展具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全使得铜梁龙舞再次获得新生,当地政府的重视亦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问。1 8 9 4年国庆 3 5周年盛典, 9条不同颜色、 7长 0米的铜梁大蠕龙象征中华九州,天安门广场翻腾起舞; 1 8在到 9 8年铜梁龙舞首次在
北京国际旅游
年龙舞大赛上独获金杯,铜梁龙开始频繁出现在国内各种大型庆典演出舞台上,且殊荣连连。如 1 8 9 9年获沈阳国际秧歌节民间舞蹈大赛最高奖;9 4年获福州全国龙舞邀请赛冠军;9 5年铜 l9 19梁龙舞队首次以“中国龙舞队”的名义出征广州增城,国际龙狮大赛冠军; 9 7年获北京首届“庆获 19龙
杯”舞艺术最佳奖;9 9年 9在济南夺得“龙 19月国家舞龙队”冠名权;9 9年 1月, l9 0国庆 5 O周年大典上, 9条金色的长 5 0米的铜梁大蠕龙再次在天安门广场为全国人民和世界各国观礼嘉宾表演,以雄壮的阵容,磅礴的气势,腾挪翻卷中赢得“在中华第一龙”的美誉;0 0年元旦,梁龙腾舞北京中华世纪坛, 20铜迎接新千年;0 2年在第二届全国体育运动会上铜梁龙舞再获两金一银,现了重庆市在国家体育运动 20实会上金牌为零的突破;0 0年 1 20 O月经国务院、文化部批准,铜梁成功举办了首届“庆中国铜梁龙灯艺重术节”国家文化部命名铜梁县为中国民间艺术 (灯)乡,,龙之从此铜梁龙成为“中华龙”的象征。2 0 0 8年铜梁龙特邀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进行了专门表演, 9条特制的铜梁大蠕龙在“巢”跃翻腾,鸟跳格外引人注目。铜梁龙不仅在国内大展风采,还多次应邀到日本、国、国、法美加拿大以及东南亚、阿拉伯等国 家和地区展演,到之处,所无不掀起一股龙舞的热潮。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的传承问题,非正
面临一个转型期。从系统的角度对“梁龙舞”行分析,铜进则是涉及编导、舞蹈、技、乐、竞音道具、员等人多元要素的整体。而基于系统方法来检视其文化基元,它涉及舞蹈学、乐学、音体育学、美术学、民俗学、 社会学等不同的相关学科。虽然一方面“舞”的就是龙—~以“”主要道具的舞蹈即是龙舞;龙舞龙为但舞蹈行为本身又不属于制“”龙的工艺系统;另一方面,前所诉,制龙舞道具的民问工艺与掌握其工如扎
艺的民问艺人又都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经调查,目前重庆铜梁龙最主要的几户扎龙世家及
扎龙厂已面临创作人员流失 ( )逝和后继乏人的忧患。
二、梁龙扎龙世家传承人生存环境的透析铜传承人的当代生境问题直接影响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文化典籍整理工作。本文的重点是对扎龙世家的生存现状进行系统调查,铜梁地区最具影响力的以蒋玉霖、泉太、均安为代表的三大对傅周扎龙世家的生存现状进行记录与梳理,调查情况列表如下。表 1蒋家彩扎艺术传承人基本情况[
成员情况
出生年月
性别
主要经济来源
主要收入情况政治面貌学历
学艺方式
蒋玉霖
1 2 - 20 94 05
男
彩扎工艺
1 8 -1 8 9 4 9 6年3左右/万年 1 8—2 0 9 6 0 1年1 5万左右/ .年
群众
小学
拜师学艺(曾拜李平扬、秀廷、张 刘连山为师 )
从业获得荣誉
摹害
娇铺 丰厂 ’
副 。一一
18 94年作品赴法、、士等西欧国家演出。英瑞 18年被四川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川省文化局授予“川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号。 98四四称
14 9年被重垡旦堡至重 9堕:堕垦茎查窒: :整昱:
据铜梁县原文化馆馆长王星富介绍:铜梁民间纸扎工艺厂’‘‘’由县文化局牵头,以蒋玉霖、周均安、傅泉太三人为主要技术骨干,9 4年在安居镇成立,玉霖任技术副厂长,被业界公认的彩扎技艺最好 18蒋是
的艺人。在建厂期问,工艺厂每年的收入大约 1 0万元左右,玉霖个人每年分配约 3万元左右。1 8蒋 96年因经济分配的原因,厂解体。之后蒋玉霖自办“梁县扎龙厂”收入每年大致 1 5万。2 0该铜, . 0 5年蒋1 2 1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玉霖去世,其后代以种田为主,闲时到外地打工,农已无人从事彩扎技艺,蒋家扎龙工艺人亡艺歇,去人艺绝。表 2傅家彩扎艺术传承人基本情况嘲
成员情况傅泉太
出生年月 13一 94
性别男
主要经济来源彩扎工艺
主要收入情况政治面貌学历 1 8— 18 9 4 9 6年 3左右/万年1 8—2 0 96 0 1年
学艺方式拜师学艺(曾拜唐银先、北溪周为师)
中共党员重庆市政协委员
中
专
2万左右/年.……
从业经历
18 9 4年由铜梁县文化局牵头在安居镇成立“梁民间纸扎工艺厂”,任厂长。铜时 18 9 6年 1月自办“居纸扎工艺厂,今安,至。
I8 9 8年被四川省轻工业厅授予“ I民间工艺美术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号。 I四川省称 18 9 9年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组委会当选为“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
19 9 0年被重庆市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研究理事组委会当选为“庆市民族民问工艺美术研究理事”重。l9 9 2年被四川省轻工业厅授予“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号。称 获得荣誉 l9 4年被重庆市文化局授予“庆市民间艺术家”号。 9重称 19 9 6年被重庆与世界灯会组委会办公室聘为“庆与世界灯会艺术顾问设计制作部主任”重。 19 9 9年被重庆市文化局授予“庆市巴渝十大民间艺术家”重。 20 0 0年被重庆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当选为“庆市民问文艺家”员。重会 2 0年被国家文化部授予“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号。 07中称傅登株傅泉太长女从业经历获得荣誉
16 97
女
彩扎工艺
2万左右/年
群众
初中
继承父业
继续经营“居纸扎工艺厂”安。
19年制作的小型工艺龙被铜梁县妇联指定在北京参加全国农村妇女“ 99双学双比’’十年成果展,获荣誉证书,后被《国文化报》《国商报》《 I人报》媒体进行专题报道。先中、中、四J工 l等
傅
芸 1霎女 9 6 9
女从装业 2右 群初父传 现事修务万/左年众中女承
从业经历
18 19 9 6 9 2年在其父开办的“居纸扎工艺厂”事彩扎工艺。安从 1 9起至今从事装修业务。 92 1 8年制作的小型工艺龙先后在《国日报》语版、人民日报》外版、中国文化报》《国教 97中外《海《、中
获得荣誉傅静傅泉太长子
育》报刊登,97年并被重庆日报评为“国十大新闻人物”一。等 18 全之1 7 1 9男现在铜梁县“风名居”尚地
1 2万左右/ .年
群众
初中
未从事彩扎工艺
产
公司做保安傅涛
傅泉太次子
1男 9 7 5
茎簧 .左/群初未事扎艺 z右 众中从彩工万年
傅泉太目前仍健在,年事已高,但其纸扎工艺厂规模较小,厂址距城区较远,营销情况不容乐观。目 前工艺厂完全从事扎龙工艺的只有其长女傅登株,其他扎龙工人主要经济收入不靠彩扎,多兼营其他大行业,只在特定时间段,年节期间有业务的时候参与其中,点劳酬。由此可见,家目前的经济收入如取傅显然无法完全依靠彩扎工艺,家扎龙工艺的传承状况令人担忧。傅表 3周家彩扎艺术传承人基本情况[ 6]成员情况周均安出生年月 I 0 l 9 98 93性别男主要经济来源彩扎工艺主要收入情况政治面貌学历 18 l 8 9 4 9 6年3万左右/年19 86— 1 0拄 99
学艺方式拜师学艺
群众
小学
2万左右/年从、经历 I …一一… 获得荣誉 l8 9 4年由铜梁县文化局牵头在安居镇成立“梁民间纸扎工艺厂”铜时任技术骨干。 l8 9 6年自办“梁县凉井民间纸扎工艺厂”铜。 19 9 0年被铜梁县人民政府授予“村技师”号。农称
ll 3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周生超周均安长子从业经历
13 - 96
男
彩扎工艺
3万左右/年
群众
小学
子承父业
继续经营“梁县凉井民间纸扎工艺厂”铜。]9 9 4年被铜粱县文化局授予“粱县民间工艺美术家”号。铜称 1 3一 99男彩扎工艺 3左右/万年群众小学子承父业
获得荣誉周生全周均安次子从业经历
l9 9 5年在铜梁县自办“梁县龙城龙灯工艺厂”铜。
获得荣誉周合平周生超长子从业经历
1 9被铜梁县文化局授予“梁县民间工艺美术家”号。 9 4年铜称l 6 98男彩扎工艺 2 O万左右/年群众高中 子承父业
2 0年在铜梁县自办“梁县合平龙灯制作中心” 01铜1 9年先后四次应邀到新加坡、联酋、来西亚、国等国家扎龙和承做龙灯业务。 98阿马泰 2 0年被重庆市人事局、庆市经济委员会、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授予
庆市民间工艺美术大 07重重重师”号。称 2 0年与其弟周健共同扎制而成的 4条大蠕龙在北京参加“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活动” 08奥。
获得荣誉
周健周生超次子从业经历
17一 91
男
彩扎工艺
1 2万左右/年
群众
高中
拜
1 8年在铜梁县太平镇自办“梁县太平镇新艺龙灯彩扎厂” 96铜。
19年赴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5周年庆典活动,中共铜梁县委员会、梁县人民政府颁 99 O获铜发的荣誉证书。 2 0年获铜梁县委、梁县人民政府颁发“届职工艺术节暨老年艺术节手工制作”等奖。 05铜首二获得荣誉 2 0年被重庆市人事局、庆市经济委员会、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授予“ 07重重重庆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号。称 2 0年龙灯系列产品,“一届重庆市工艺美术展”奖,庆市经济委员会颁发获奖证书。 08获第铜重 2 0年其兄周合平共同扎制而成的 4条大蠕龙在北京参加“运会开幕式文体表演活动” 08奥。周天菊周生超长女周丽1 64 9
女
务农
1万左右/年
群众
高中未从事彩 - Z艺 ̄ _ L
周生超次女
1 66 9
女
务农无
1万左右/年无
群众
高中未从事彩扎工艺高中未从事彩扎工艺未从事彩扎工艺
周欢周健之女周朋
1 2 99
女
群众
在读高中在读
1 94 9
周健之子
男
无
无
群众
周家的几个扎龙工艺厂现阶段虽有规模,距城区较近,收入也相当可观,周家自周均安起到其孙但周合平、建兄弟止。目前无人学习扎龙工艺,代的谋生方式的选择 E趋多样化,家扎龙工艺也摆周后 t周脱不了后继乏人的阴影。
通过调研后的列表分析,以看出铜梁龙舞的传承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经济来源分析,可从除了周家主要经济来源依靠扎龙技艺之外,其他几家的经济收入水平普遍偏低,主要经济支撑不完全依其靠扎龙技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过去大多数仅靠一技之长为生,在历史发展变迁的过程中情况也随但之发生着改变,阶段仅靠一技之长求
生存显然已非常不现实。由此可见,量民间艺人赖以生存的某现大种技艺因适应不了时代的改变或选择而无法再传承甚至无需再传承,其技艺自然不再成为主要的生存
来源。即使是国家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他们的后代也不再单纯依托或选择其父 ( )曾母辈经引以自豪的技艺求生存。
从政治方面来看,以上列表显示,从铜梁扎龙艺人中只有傅泉太是中共党员和重庆市政协委员,其他人员既非党员也非团员,政治倾向不明显。与经济方面的强烈要求相比,青一代更无主动提升自己年政治地位的基本意识和追求。这种在政治上自我边缘化的行为无法为自己事业的发展构筑良好的政治话语平台。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重庆铜梁地区扎龙世家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文化的价值以及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 E身存在的价值缺乏清醒的认识, l导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缺乏主动性,本上是一种基11 4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被动的讨生活的心态去从事扎龙技艺,非是“绝为艺术的人生”。但凡有另外一种方式可以提升现有的生存状态,也许某些人首先选择放弃的就是祖传的扎龙技艺。因此,受教育程度的状况分析,国非从中
物质文化遗产铜梁龙舞要想传承下去,该考虑如何提升传承人社会地位的问题。应
三、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生存环境的思考改基于对铜梁龙舞传承人的系统调查,扎龙世家生存所面临的环境困惑并非是孤立的现象,而是我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中“见物不见人”的发展观和行为方式的“影”缩。在这个意义上,国非物我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要坚持和贯彻科学发展观,且要建立一套以人而为本的、够持续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机制。能 ( )立和完善地方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责任机制一建
经济是基础,但经济建设只是手段而非目的。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归才宿。因此,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和相协调的社会发展的评价机制和指标体系,来动态检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与机制,是政府D社会建设的责任。
调查显示,应 N_ g ̄包括铜梁龙在内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生活环境,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不相适应的。如保护机制和水平 (与政府的经济支持与扶助 )没有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联动的增长机制。又如,府有关部门在提供必要经济支持的同政时,还应对掌握杰出的为社区和群体所公认的有影响力的传承人或世家提供法律保护,为其搭建一个良好的发展平台。
( )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技能提供较完善的法律保护二对
政府相关部门或社会团体,应从保护和发展民族民间文化的宏观角度来重视,到其对中华民族文看化的贡献并给予一个扩大社会影响力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和谐的社会空间。这包括:方面,一对传
承人在保护、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作出的贡献,发应持续地给予肯定表彰奖励,以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社会地位;另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价值在于他其们世代相传的技术、艺和技能。政府在鼓励他们开发、续传承人的技术、艺和技能的同时,技延技更应注意有责任为他们提供配套的法律保护,出台地方性法规、如申请专利等。( )试建立中国铜梁龙舞民间艺术数据库三尝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整理和保护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调研发现,铜梁扎龙技艺精湛且材料十分丰富,目前仅依靠其后代进行传承是困难而和不具备可持续性的,应尽快建立铜梁龙舞系统民间艺术数据库,今后龙文化艺术的创作具有一定的对启迪和借鉴作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艺术形态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通过数据对]库的强大功能收集、理、护这些珍贵的扎龙技艺及其代表作品,用文字、整保采图片、录音、录像等手段对扎龙工艺进行系统整理,利用多种载体对其行为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将工艺流程、主要作品等转化为数
字形式保存下来,便于后续研究的查找、使用、共享、息传递与刷新。利用现代手段可以使精湛技艺及信相关实物完整地保存与再现,避免类似民间艺人蒋玉霖等扎龙技艺人亡艺歇、去艺绝的现
象发生,人为今后的传承研究做好文献典籍的收集、理、存工作。网络共享平台的应用,可使相关部门与研究整保还
人员及时了解铜梁扎龙工艺发展现状与相应的创新形态和理论研究成果,传承人的相关信息记录也对为其今后的宣传与传承研究提供详实的形象与文字等方面的材料,可为传承人在新时期生动多样的亦文化生境中自由和谐地生存开拓新的发展空间,对铜梁龙舞的传播与发扬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这( )立民间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四建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民族文化和民问文化的活态形式,生存发展或演变传承,其必然要受到我国民间文化生态环境发展、变的影响,演甚至可以说,某些民间艺术的消失与衰落,与人们的现代生活和生活
方式的嬗变休戚相关。换句话说,民间艺术保留和传承所面临的严峻现状,于民间文化与民间生活传缘统的多元形态丧失和背景变迁。因而如何有效地保护、]维护非物质文化传承活动赖以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防止民族文化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滥觞,防止文化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等,摆在我们面前的一是11 5
简要介绍资料的主要内容,以获得更多的关注
项重大挑战。调查发现,庆市铜梁地区有意识地保持了每逢年节的龙灯会与舞龙习俗,重即把非物质文化生态建设纳入地区文化建设的发展规划中,为传承人的传承活动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生存土壤,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 )五完善年青一代与创新型艺术人才的培养机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类社会正在形成一种多元共生、人开放、回应、 同构与共赢的发展趋势。而“多元共生”意味着各种思潮和观念相互激荡;开放”味着事物的发展具“意有不同的社会参照 (会、治、社政思想、观念、济、经文化、艺术的开放)和几乎所有的事物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了能够集合资源的机会与可能性;回应”“意味着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处于一种封闭的状态或
者“独善其身”“;同构”既是事物发展与整合的前提条件,是人们社会互动的基本过程;后,共赢”又最“既是全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公平、正、等的结合,公平又是人与自然、人与
社会、人与人实现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结果。因此我们更应该从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战略高度,检视其文化及特有的民族去
文化的安全问题。“梁龙舞”铜的传承如何与时俱进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趋势?如何承载中国社会进步与文明的历史责任,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这又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在这些方面,日本、韩国及欧美许多发达国家对其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经验可以借鉴。
铜梁县为中国民间艺术 (龙灯 )乡,之龙舞行业虽有发展,由于传承人才缺乏等方面的原因,但使得铜梁龙舞的传承面f尴尬。传承人是延续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链条中最重要的环节,承人才的传
培养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等途径,可采取科学和有效的建立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方法,将包括铜梁龙舞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知识纳入当地大、、学校中小
的教育教学的内容中,通过该途径使其传承后继有人。如重庆梁平县在上级文化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和大力扶持下对县城辖区内的美术教育课程的设置进行了系统的结构调整,使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民间年画走进课堂。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等环节,使青少年一代对本地区的民问艺术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学习民间艺术的过程是对民族文化更加深刻了解的过程,塑造学生的文化是人格和心理的过程,更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体现。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于民族文化的继承应对该是立足于透过外部形式把握内在精神实质,将文化内涵转化为自身修养,要达到对民族民间文化遗貌取神的境界,只有对民族民间文化认识深,基础厚,底气足,化艺术的创新才能有深度、度、文广厚度。通
过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传承民族民间优秀的传统文化,常有助于下一代共享这一独特的文化资源,非积极参与到民族艺术的学习和传承中,一代创新型艺术人才亦可不断涌现,新这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可起到积极的推导作用。对我国当下民艺传承的现状不应只是以表面的结果来衡量其传承水平,在于而关注它是否始终维持着继续发展的态势。所以,通过教育的手段传承非物质
文化遗产应是当下民族艺术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平台。我们民族的文化应该在与全球文化的积极交流与冲撞中、在历史与现实之
间坚守自身文化的价值和凸现自身的力量,该在交流与冲撞中、积极地学习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基应在础上始终保持我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自身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关注应是我们艺术工作者积极应对发对达国家强势文化全球化的策略,也是构建民族特色文化的责任,更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参考文献: []郑巨欣主编 .民俗艺术研究[ .杭州:国美术学院出版社,0 8 9 . 1 M]中 20:7[]铜粱县志编修委员会 .铜梁县志[] 2 z .重庆:庆大学出版社,9 1莺 19. E]李明忠 .龙乡的诱惑[ .成都:都时代出版社,0 7 2 1 3 M]成 2 0:3 []铜梁县原文化馆馆长王星富、间艺人傅泉太 L述 .王海明、 4民 I王世基收集整理报告[ . 0 8 R] 2 0
[]铜梁县原文化局副局长王万明、 5民间艺人傅泉太、原铜梁县川剧团舞台美术设计师苏涛口述 .王海明、世基收集整理报告[]20 王 R 09[]民间艺人周建、铜梁县川剧团舞台美术设计师苏涛口述 .J明、 6原 E海王世基收集整理报告[』20 R. 0 9 _ r]戚序,振河,纯 .梁平木板年画工艺传承专题数据库建设研究[] 7薛郭 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文社会科学版,0 98:2—2人 2 0 ( )2 628[]潘鲁生 .匠心独运[ .重庆:庆大学出版社,0 9 13 8 M]重 2 0:3.
责任编辑刘荣军
1 6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