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防止发生触电事故措施
时间:2025-07-12
时间:2025-07-12
第二节 防止发生触电事故的措施
2015-1-20
一、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和规律1.触电事故的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2)、违法操作规程 (3)、设备不合格
(4)、维修管理不善
一、 触电事故的发生规律和原因 2、触电事故的规律
1)、触电事故 季节性明显统计资料表明,每年二、三季度事故多。 特别是7、8、9三个月,事故最为集中, 约占全年触电事故的65%。主要原因为, 一是这段时间天气炎热、人体衣单而多汗, 触电危险性较大;二是这段时间多雨、潮湿, 地面导电性增强,容易构成电击电流的回路, 而且电气设备的绝缘电阻降低,容易漏电。
2)、低压设备 触电事故多
低压:71% 高压:29%
90%为用电者 100%为电工
国内外统计资料表明,低压触电 事故远远多于高压触电事故。 其主要原因是低压设备远远多于 高压设备,与之接触的人比与 高压设备接触的人多得多,而且 都比较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3)、携带式设备 和移动式设备 触电事故多携带式设备和移动式设备触电事故多的主要 原因是这些设备是在人的紧握之下运行, 不但接触电阻小,而且一旦触电就难以摆脱 电源;另一方面,这些设备需要经常移动, 工作条件差,设备和电源线都容易发生故障 或损坏;此外,单相携带式设备的保护零线与 工作零线容易接错,也会造成触电事故。
4)、电气连接部位 触电事故多大量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很多触电事故发生 在接线端子、缠接接头、压接接头、焊接接头、 电缆头、灯座、插销、插座、控制开关、接触器、 熔断器等分支线、接户线处。 主要是由于这些连接部位机械牢固性差、 接触电阻较大、绝缘强度较低以及可能 发生化学反应的缘故。
5)、错误操作和违章 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
大量触电事故的统计资料表明,有85%以上 的事故是由于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安全教育不够、 安全制度不严和安全措施不完善、 操作者素质不高等。
6)、不同行业触电 事故不同
冶金、矿业、建筑、机械行业触电 事故多。由于这些行业的生产现场 经常伴有潮湿、高温、现场混乱、 移动式设备和携带式设备多以及 金属设备多等不安全因素,以致 触电事故多。
7)、不同年龄段的人员 触电事故不同 中青年人、非专业电工、合同工和 临时工触电事故居多。主要原因是 这些人多是操作者,经常接触设备。 而且这些人经验不足,又比较缺乏 电气知识。
8)、不同地域触电 事故不同
部分省市统计资料表明,农村触电 事故多于城市,发生在农村触电事故 约为城市3倍。
二、直接接触电击
防护措施 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防止危险的带电部分不被有意或无意的触及
两个原则:a.防止电流经由身体的任何部位通过 b.限制可能流经人体的电流,使之小于电击电流。
基本措施:绝缘、屏护、间距、安全电压、电气隔离、漏电保护
二、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1.绝缘 定义: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 隔离
作用: 防止设备、元件短路;防止触电。绝缘是衡量电气设备寿命的指标
2015-1-20
钢化玻璃绝缘子串、 支柱式绝缘子 干式变压器
二、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屏护 作用:
2.屏护和间距
屏护:采用遮栏、护罩、箱匣、金属管等装置把带电体与外界隔开。(屏蔽和障碍 )
防电击、电弧烧伤、防止短路、便于 安全操作等。
屏护装置举例: 变压器遮拦、母线护网、开关罩盖、 开关柜、检修遮拦。
二、直接接触电击防护措施
3、间距:指带电体与地面之间、带电体与其他设备和设施之间、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必要的安全距离。
4、采用安全电压:在人们容易触电的场所,动力、照明电源采用安全电压。 安全电压是根据人体允许通过的电流(30mA)与人体电阻 (1700Ω)的乘积为依据确定的。 我国规定的安全电压额定值:42、36、24、12、6V 空载交流电压最大值50V,直流安全电压的上限72V. 采用安全电压并不意味着绝对安全!!
上一篇:河南省中考思想品德做题方法总结
下一篇:维修服务人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