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

时间:2025-07-10

第9卷第6期2003年11月市场与人口分析

MarketandDemographicAnalysis

Vol.9No.6Nov.2003

人口普查与分析

文章编号:1006-4346(2003)06-0033-06

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

张善余

(华东师范大学 人口研究所,上海 200062)

摘要:基于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对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基本态势作了分析和概括,主要涉及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增长率、自然结构、受教育程度以及劳动适龄人口分布与投资分布相互匹配的关系。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庞大,增长迅速,其性别比下降,中位年龄增大,受教育程度不高,且存在着悬殊的地区差异。如何化解劳动适龄人口的巨大压力,改善就业状况,将是中国在今后一段很长时期内的重大问题。

关键词:劳动适龄人口;地区差异

中图分类号:C921     文献标识码:A

AnAnalysisontheLabourAgePopulationin

ChinaBasedontheCensusData

ZHANGShan-yu

(PopulationInstitute,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Shanghai200062,China)Abstract:Basedonthe2000Censusdata,thispaperanalyzedandgeneralizedthebasicsituationofthelaboragepopulationofChina,Itinvolvesthematterofthesizeofthelaboragepopulation,growthratenaturalcomposition,educatedlevel,andtherelationshipbetweendistributionofthelaboragepopulationandinvetment.Theanalysisonthelaboragepopulationsizeshowstheenormousquantityandrapidgrowth.Theanalysisonthepopulationstructureshowssexratio,averageageoflaboragepopulation,educatedlevel,andtheregionaldifference.HowtoreleasethehugepressureofthelaboragepopulationandtoimproveemploymentisthekeyissuefacedbyChinainthefuture.

Keywords:labouragepopulation;regionaldifference1 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数变动的基本态势

收稿日期:2003-09-01

作者简介:张善余(1942- ),男,江苏镇江人,华东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3年第6期

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参加社会生产的人口数量,与其人口的年龄构成关系很密切,由此引出了劳动适龄人口的概念,这就是一般所说的劳动力资源。

国际上通常将15—64岁年龄组列为劳动适龄人口,世界银行即指出:“15—64岁的人口

经常被用于粗略地估计潜在的劳动力”。中国有时则采用男16—59岁、女16—54岁的统计口

径。现在看来,中国的上述口径是计划经济时代、按照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的标准拟定的,它基本上只适用于在城镇工作的干部职工,占了全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与之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此外,有一些青年提前就业,一部分职工退休后仍然从事某种经济活动(2000年全国仅65岁以上的在业人口即多达2200万人)。考虑到这些实际情况,以及人们的平均寿命已比过去大幅度延长,为了增大国际可比性,劳动适龄人口似以15—64岁年龄组为宜。

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见表1),无论用哪种口径计算,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数量都是十分庞大的。2000年中国总人口占世界20.8%,劳动适龄人口则占了世界23.1%,其数量比所有发达国家的总和还要多1/10。从20世纪70年代起,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迅速上升,2000年已高达70%,显著超过了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仅略低于从国外大量输入劳动力的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新加坡等少数国家。

表1 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

计算口径

男女均为15—64岁,   万人          占总人口%男16—59岁,女16—54岁,万人          占总人口%

19533525159.312997852.83

19643872355.753415349.51

19826200461.55509554.88

19907566266.746805560.03

20008879270.158010163.28

  表1中的数据还反映出不同时期中国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速率及规模。大体上说,20世纪50年代,由于少年儿童人口规模的迅速膨胀,劳动适龄人口增长相对缓慢,年均不超过1%,比总人口约低0.5个百分点,促使其比重明显下降。从60年代中期到80年代初,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长速度最快,年均达到2.6%左右;此后逐渐减缓,90年代为1.6%,但仍明显超过总人口的增长率,相对比重因此持续上升。劳动适龄人口年均增长的绝对数量以80年代为最多,可达1700万人左右,远远超过过去任何时期;90年代减少至大约1270万人,仍然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字。还有一点也很值得注意:50年代总人口的增量中劳动适龄人口只占1/3,60—70年代占3/4,而80年代由于少年儿童减少,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量竟然比总人口的增量还要多9%,进入90年代二者的增量基本持平。这说明近20年来,中国增加的只是劳动适龄人口,而非劳动适龄人口已进入零增长和负增长。

展望未来,中国劳动适龄人口总量庞大、劳动就业压力沉重的特点在很长时间内是不可能改变的。但作为控制人口工作的丰硕成果之一,每年劳动适龄人口的增量正明显地趋于减少,这一点从21世纪的头5年全国10—14岁人口比60—65岁人口多2倍,第2个5年多0.94倍,第3个5年只多0.09倍上可以看得很清楚。2014—2015年全国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将第1次少于退出的人口,从而将导致劳动适龄人口总量的下降,这无疑将是中国人口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转折。当然,在一段时期内,这种下降的幅度是很微小的,更大的转折将出现在2028—2036年间,届时中国历史上出生人数最多的1963年及随后几年生育失控期出生的人将陆续退出劳动年龄,取而代之的他们的后继者在人数上仅为其1/2,甚至更少,这将使全国的劳动适龄人口每年减少大约1000万人。

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 此处隐藏:7059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基于普查数据的中国劳动适龄人口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