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时间:2025-04-04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 -2005) 为我国文后参考文献著录的国家标准,其中规定了两种参考文献的著录方法 ,即“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 参考文献表采用顺序编码制是按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参考文献表采用著者-出版年制组织时,各篇文献首先按文种集中,可分为中文、日文、西文、俄文、其他文种5部分,然后按著者字顺和出版年排列。中文文献可以按汉语拼音字顺排列,也可以按笔画笔顺排列。

凡是引用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在文中予以标注,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按照2005年的国家标准《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参考文献标注法中的顺序编码制的主要要求如下(详见《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 -2005 ):

一、参考文献与注释应分别标注

1、参考文献是为撰写论文而引用的有关文献的信息资源。参考文献采用实引方式,即在文中用上角标(序号[1]、[2] )标注,并与文末参考文献表列示的参考文献的序号及出处等信息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的,全文中始终标注第一次引用的序号。

文中同一处引用多个文献时,将各个文献的序号在方括号内全部列出,各序号间用“,”隔开;如为连续序号,可用“-”标注起讫序号。 示例:张三[1]指出 李四[2,3]认为 形成了多种数学模型

[11-13]

一篇文献如只被引用一次,页码在文末的参考文献表中著录;一篇文献如被多次引用,页码标注在文中上角标“[ ]”之外(如:[1]32、[5]256 )。

2、注释是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释、说明或补充,使用上角标(序号①、② )标注,并采用脚注方式。

二、参考文献著录项目与著录格式

1、专著著录格式

主要责任者.题名:其他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其他责任者.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文页码[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示例:

[1〕余敏.出版集团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179-193.

[2]昂温G,昂温PS.外国出版史[M].陈生铮,译.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3]全国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七分委员会.GB/T 5795-1986 中国标准书号「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6

[4]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5]孙玉文.汉语变调构词研究[D].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6]顾炎武.昌平山水记:京东考古录[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