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备课资料(人教版中(5)

时间:2025-04-20

泗水岸边亭子移迁在县老城区泗水亭公园内。它现在已作为刘邦的遗迹,成为沛县名胜之一。

徐州西南汉王乡丁塘山下有两口名泉,一称拔剑泉,一叫马扒泉。前者为一长菱形泉眼,很像宝剑插地拔出的样子;后者则有篇眼似的泉眼,颇具马扒痕迹。目前,两泉水流不断,且四泉水温不变,保持16℃,冬季水雾缭绕,颇有神秘之感。相传,这两泉是刘邦与项羽交战时留下的。刘邦在项羽进攻各国之际,率兵攻占了彭城,尽收楚宫珍宝、美女。项羽闻讯,率兵赶回彭城,大败刘邦,刘邦率军向南山溃逃,又被楚军包围。此时,突然一股大风从西北吹来,天昏地暗,刘邦借此逃走,来到丁塘山下。人困马乏,饥渴难忍,他在绝望中将宝剑插入地下,他的座骑也仰天长嘶,马蹄不住扒地,越刨越深,竟有泉水渗出,刘邦拔出剑来,竟也有泉水随涌出,从刘邦在丁塘山下就留下了拔剑泉和马扒泉。因刘邦被项羽当时封为汉王,后人就在泉旁边修了汉王庙,庙中放有刘邦的试剑石,北宋大文学家苏轼,还专为此石写了铭和序。两泉名声从此大振。

现在沛县博物馆有一歇石式仿古高台建筑,台内立有汉代和元代的《大风歌》碑各一块。这就是著名的大风歌台。《大风歌》是公元前195年征讨淮南王黥布得胜后,路过沛县时与乡亲父老饮酒庆贺时高唱的一首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共三句,后人为纪念此事,在刘邦高歌的地方筑起高台,竖起碑刻,名之为大风歌台。汉代《大风歌碑》,高一丈一尺,宽四尺四寸,为大篆书,东汉蔡邕所写;元代的《大风歌碑》是摹刻碑,比原碑略小,记录此碑摹刻的意图和经过,很成功,足以乱真。

大风歌台至今已2000多年,曾多次倒塌毁坏,又多次修复,最后一次毁于日本占领沛县之时。解放后,1951年又修复大风歌台,将汉代碑竖于亭内,元碑立于亭外。1989年再修建,将两碑同立亭内,请书法家按原碑临刻一块《大风歌集》字碑立于亭外,台前竖起一座高两米的汉刘邦雕像。亭壁嵌有清代文人咏颂大风歌台的石刻两块。现代书法家武中奇为大风歌台题写“歌风台匾额”。

三、相关插图

四、精选试题

1、秦朝的暴政表现在( D)

①繁重的徭役 ②沉重的赋税 ③残酷的刑法 ④焚书坑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有资料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说明

了 ( )

A.刑法严酷,人民经常受处置 B.当时社会治安混乱

C.人们的法制观念淡漠 D.国民素质不高

答案A(点拨:阅读分析史料,抓住关键词“囚”“犯”结合课本秦朝暴政的表现,可选出正确答案A.)

3、秦朝的暴政对社会造成的最根本的影响

是 ( )

A.阶级矛盾尖锐 B.政局动荡不安

C.人民生活痛苦 D.生产力严重破坏

答案D(点拨:此题为最佳选择题,考查对秦的暴政的理解能力。亲的暴政给社会带来灾难,加剧了阶级矛盾,使秦的政局动荡不安,也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痛苦,归其根本,是使社会生产力遭到破坏。故D项正确。)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备课资料(人教版中(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