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25-07-12

21 搭石(第1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丽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搭石

1、谈话引入

作家刘章爷爷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连绵起伏的山峦,有郁郁葱葱的树林,还有一条清澈见底、潺潺而流的小溪。而作者每次回忆起家乡,觉得最美的还是家乡的搭石。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平凡而美丽的搭石吧。

2、板书课题,生齐读

二、整体感知,初识搭石

1、自读课文,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给

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1)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2)如果没有搭石,家乡的人们要怎么样过小溪?找出文中句子读一读

(3)再来读读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们留下的印象(随机板书: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围绕风景,自主寻美

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四、交流体会,品味搭石

1、一行人“走”石图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 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读通句子,正音(多音字:行)

(2)引导学生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的方法,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朗读,体会画面的美

(5)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 理所当然的事。”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想象画面

(3)指导朗读,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体会画面美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五、总结

也许有一天,这里会架上桥,通上路,也许有一天,搭石在家乡会永远消失了。但是家乡的人们走搭石时的美,会永远留在作者、留在我们每个人心头!搭石上还有哪些看得见的美?还有哪些看不见的美?作者又是怎样表达这些美的呢?让我们下节课再一起来品味吧。

六、作业:本课生字词

板书:

21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一行人走石图

背老人过石图

课后反思:

《搭石》这篇文章,全文语言质朴,意境秀美,字里行间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如“搭石”一般于默默无闻中凸现。而课文中写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的和谐美。背老人过搭石一段,在写出景美的同时也体现出了相亲们的心灵美。全文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可以说就是“美”,而为了让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这种美,我选择了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这篇课文文字并不艰深,但其间传递的情感却是丰富的。这正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在学习第三自然段开始,让学生读书,谈谈自己的感受,有学生谈到了这个自然段很美,像画一样,于是我抓住这个“美”字作文章,让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一边读一边体会,文中的那些词句让你感受到美呢?这是一个难度很大的问题,同时又是一个透过文字直抵内心的引子。学生潜心全段,完全可以得出各具个性的阅读体验。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这一行走搭石的人,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在教学三段行人走搭石时,我引导学生抓住“协调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等词,想象画面,感受那藏于文字之中的美。通过学生的回答人们走搭石没有人突然止步,感受心灵美。从而整段的音乐美、画面美、心灵美浑然一体,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得到升华。

《搭石》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