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资源套餐】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三 第6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复习课
时间:2025-05-01
时间:2025-05-01
必修三
文化发展历程
观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 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集中反映。因此,挖掘文化背后的政治和经济,理性 把握中国及世界的文化史是非常必要的。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学派 人物 阶级 孔子 儒家 孟子 荀子 墨家 墨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 兵家孙武 奴隶主
主要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敬鬼神而远之,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礼法并施,君舟民水,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
地主
下层
兼爱,非攻,尚力,尚贤,节俭
奴隶主
地主
道、辨证法、无为而治 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集权、法治、变革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军事规律 重视人的作用
孙膑
地主
二、西汉:儒学主流思想(正统) 地位的确立儒学被确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的背景? 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来源是什么?其理论 基础是什么?还有其他什么内容?这一学 说有何意义? 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中有哪些是对孔孟 之道的继承?哪些是对孔孟之道的发展? 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取得“独尊”的地位?
董仲舒改造后的儒学与传统儒 学有何异同?同:都主张统治者实施“仁政” 异:改造后的新儒学以《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了阴阳家、 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在天人观方面,传统儒学持怀疑态度,主张敬而远之,而新 儒学持肯定态度,提出“天人感应”学说; 在政治主张方面,传统的“仁政”建立在民本思想上,认为 “君权民授”,而新儒学“仁政”建立在“天人感应”学说上, 认为“君权神授”,并以天来限制君主的权力过度膨胀; 新儒学既主张“仁政”,又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等等。 总之,改造后的儒学把传统儒学神学化了, 使其披上了浓厚的 神秘色彩,虽然对巩固国家的统一有积极作用,但是有碍于人们 认识自然和社会,禁锢了思想的发展。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对当今社会发展有何现实意义? 有利于协调人际关系; 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有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
例题:谈谈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应怎样正确认识儒家思想?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人类文明 宝贵遗产;
继承和发扬儒家文化的合理内容和优秀成果, 有助于提高个人道德修养、促进社会和谐稳 定发展,甚至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推动人 类社会文明进步。 儒家文化在现代重新受到重视的原因?
(答案同上)
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批判、继承、改造
三、宋明理学宋明理学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说说宋明理学的
主要流派及其代表人物?宋明理学的两个流派有何异同?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宋明理学?
从成语典故“醍醐灌顶”、“修身养性”、 “三纲五常”中可以看出下列对中国传统文化 发生影响的教派有 ①佛教 ②道教 ③墨家 ④儒家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朱熹说:“…天得之 (理) 而为天,地得之 (理) 而为地,凡生于天地间者,又各得之 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 此话主要是( ) A 从统治者的角度阐述封建伦理道德 B 阐述了自然界的法则 C 阐述了君主专制的道理 D 为了规范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
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 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 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均以 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四、明清之际儒学在批判继承中发展 (一)背景: 1、经济: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政治: 矛盾尖锐 封建专制统治日益腐败,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 3、思想文化: 反传统思想出现
西学东渐,近代科技的传入开阔 了眼界
(二)代表人物及其思想1、明朝晚期的异端思想家李贽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李贽的进步思想:(1)否认孔孟学说的绝对权威 (2)批判、揭露程朱理学的虚伪,倡导 个性的自由发展和男女平等 (3)高度评价和肯定改革和农民起义 (4)提出“万物皆生于两”,否定天理的存在
评价李贽的思想?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 要求,带有民主色彩。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思想对比表:政治 经济 思想 代表作
黄宗羲顾炎武
王夫之 共同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