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微波通信原理V1.1-C(11)

时间:2025-07-09

数字微波通信原理 V1.1文档密级:内部公开但微波也存在着相应的缺点:应具备视距传输条件,两站之间传输的距离不 是很远;频率必须申请;通信质量受环境的影响较大;通信容量不能做到很 大。1.4数字微波通信面临的挑战及机遇1.4.1 数字微波通信方式的最大的挑战是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的兴起是 20 世纪最重大的科技事件。自从 70 年代提出光纤传输理 论,80 年代走向实用化以来,光纤通信得到很大的发展。光纤通信以其巨大 带宽、超低损耗和较低成本而成为干线传输的主要手段,并对数字微波形成 巨大的冲击。 挑战之一:能否用干线数字微波作干线光纤的备用保护? 从二十世纪 90 年代起,电信主管部门开始以大容量光纤传输作为国家信息高 速公路的主要传输手段,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 我国电信主管部门在看到光纤通信巨大的传输容量的同时,也看到了光纤通 信在受到自然灾害及人为破坏时对通信造成的影响,为保证通信的正常运行, 建设了约十条国家干线 SDH 微波通信电路,用于干线光纤网络的保护。但好 景不长,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国家光纤网络形成八纵八横,上述光纤通 信网络的弊端已完全可以通过电路迂回来解决了,利用数字微波通信作光纤 通信备用保护的意义也降低了; 挑战之二:能否尽可能地提高数字微波的传输容量? 为提高数字微波的传输容量,微波研发人员采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 高状态调制解调,64QAM/128QAM/256QAM/512QAM 等; XPIC 技术,这是一种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可实现同波道频率复用,从而 在相同的射频带宽下实现传输容量倍增; 新型高效纠错编码技术,如 TCM、MLCM、RS 等; 一系列抗多径衰落技术,如频域均衡技术、时域均衡技术、空间分集技术及 各种分集合成技术等;其他新技术,如 ATPC 技术、发信功率谱成型技术等。 据称早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就有研究机构声称已在实验室实现在 28MHz 的 波道带宽下,采用 1024QAM 高状态调制解调、XPIC 交叉极化干扰抵消技术 及其他一系列高新技术,传输 STM-4,使得在 500MHz 的频段,例如 L6GHz2007-12-30 华为机密,未经许可不得扩散 第 11 页, 共 83 页

数字微波通信原理V1.1-C(1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