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构建智能电网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5)
时间:2025-04-30
时间:2025-04-30
抽水蓄能电站是目前最成熟的,应用最广泛的大规模储能技术,具有容量大,寿命长(经济寿命约50年),可为电网提供调峰、填谷、调频、事故备用等服务,其良好的调节性能和快速负荷变化响应能力,对于有效减少新能源发电输入电网时引起的不稳定具有重大意义。
但是,抽水蓄能电站其自身的劣势也暴露无疑,其选址需要有水平距离小、上下水库高度差大的地形条件,岩石强度高、防渗性能好地质条件,以及充足的水源保证发电用水的需求。另外还有上、下水库的库区淹没问题,水质的变化以及库区土壤盐碱化等一系列环保问题需要考虑。
另外还有电池储能,储能蓄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太阳能发电设备和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储能不仅能保证在最上游的发电环节接入的新能源电力是持续而且稳定的;在能源的使用端,白天和黑夜的巨大需求差异也需要储能削峰填谷;而新增加的电动车,有专家表示,如果中国现有车辆全部转换为电动车,将等于重建一个国家电网系统,简直是灾难性的投入。最理想的状态下,电动车应不仅能作为能量的吸取方,也可将电力输送回电网以调节峰谷,这可大大减少电网为了平衡负荷增加过多的建设。在终极能源版图里,储能将成为一种分布式、智能可控能源格局里基石。而现在,储能只不过占装机总量的不到2%。这显然意味着在上述3个方面,储能蕴藏这巨大的商业机会。
储能项目经济性难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储能电池关键性材料的研发技术,从而导致储能电池的成本居高不下。以国内主流储能电池如锂电池和全钒液流电池来说,核心材料都依赖大量进口,价格高昂。锂电池隔膜进口依赖度达到80%以上,电解质的核心材料六氟磷酸锂的进口依赖程度更是高达80%~90%;全钒液流电池的核心部件全氟离子交换膜则全部靠进口,此膜材料一度占钒电池成本比重的50%。
显然,实现储能材料加工利用的技术突破、降低储能电池的成本,是储能实现产业化的关键。对此,笔者有两点建议:一是相关研究机构和企业要重视储能材料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加强储能技术基础性研究,掌握核心技术;二是国家要加大储能技术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更重要的是制定明确的中长期产业发展规划。
储能产业所面临的挑战
作为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关键环节,储能产业的发展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目前,我国储能技术“门派众多”,正处于产业化的初始阶段。
然而我国储能处于初级发展阶段,无法大规模的投入应用,一是各种储能技术繁多,多数人不知如何使用和选择;二是相关技术及性能不成熟;三是价格偏高。与国际上较为先进
上一篇:中国铝土矿资源分布图
下一篇:磁芯螺线管微电感的计算机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