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

时间:2025-07-09

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

86杜甫《山寺》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

刘 雁 翔摘要:麦积山石窟名列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但文献资料向来稀少。以唐为例,直接描写麦积山景况的只有杜甫《山寺》一诗,而近年来质疑之声不断,所以审视历代杜诗注释,正本清源,辨明《山寺》所咏只能是麦积山石窟原本必须。以此做基石,诗史互证,力图全面揭示《山寺》所蕴涵唐代麦积山石窟信息,从而勾画出其轮廓,为麦积山石窟史添一诗证。

关键词:杜甫《山寺》 杜诗注 麦积山石窟

中图分类号:K242.2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6252--13现存杜甫诗集中以《山寺》(今甘肃天水),一作于梓州(今四川三台县),(759年)杜甫流寓秦:

,山园细路高。

麝香眼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穿人过①,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纤毫②。

唐代国力强盛,佛教也比较兴盛,按理,麦积山之唐代遗迹自当不少,而事实上因受地震等因素的影响,麦积山现存209个洞窟没有一个是纯粹的唐代洞窟。唐代遗迹只是在前代洞窟中保留少量雕塑和壁画。唐代的题记也只有6则,且都是标明时间的游人刻划,类“到此一游”。而就图书文献言之,《山寺》一诗而外再无片言只语。所以,意想研究唐代麦积山石窟景况,深入揭示《山寺》所蕴涵的相关信息无疑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欣赏本诗,乍一看,分明如画;细一抠,雾中看花。诸如“野寺残僧少”的宗教背景是什么?“麝香”是鸟是兽?“金桃”为何种水果?“悬崖置屋”和“上方重阁”所指者何物?等等。此类问题困扰了历代的读杜、注杜之人。北宋以降,注杜诗者从来都有“千家注”、“百家注”之类的说法,而这些“千家”、“百家”之注,具体反映在《山寺》一诗上,相因者多,求实者少,其结果是注释越多越混乱。因此,意想全面揭示《山寺》所蕴涵的相关信息,梳理历代与之相关的“杜注”也是必要的。①乱水”一作“乱石”。按注者各自的理解,各种版本的杜诗往往任选其一。麦积山前山后均有溪水横流,“乱水”正是其真实写照。

②“纤毫”一作“秋毫”。按注者各自的理解,各种版本的杜诗往往任选其一。“山寺”是写佛寺之诗,而“纤毫”正是佛家用语,因此应以“纤毫”为准。

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

一、《山寺》定位按通行的新旧杜诗注本,一致认定“山寺”即是今甘肃天水市的第一名胜———麦积山石窟。而1980年代始,随着杜诗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对“山寺”即“麦积①山”的传统观点提出质疑。其核心证据是———认为清代注家不断称引的“旧注”辗转

征引,来历不明,本非确论,终无信征。《山寺》所咏即麦积山石窟,这是我们“揭示”的前提,如《山寺》定位不稳,则论证根基全无,一切都成无本之木。故而,对“旧注”以《山寺》为麦积山的来由追根溯源,辨明真相,貌似累赘,无疑还是必要的。

杜甫一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历尽人间苦难。而其身后,诗文依旧时运不济,亡逸散失,不成全编。现存杜集最早者为北宋王洙搜罗初编、王琪重编刊刻的《杜工部集》20卷。是为以后各种杜集的祖本。宋代,杜诗学大兴,,注杜、解杜之作蜂拥而出。明确提出《山寺②史》,诗集在注“悬崖置屋牢”时引苏注曰:“,以岩造成屋,今日自为石岩寺。”点出“山寺”。此书成于南宋孝宗时。其中“苏曰”,所谓“苏曰”前人已辨明纯系假托,”也系假托,均是当时书商迎合大众心理、,本诗集是现存最早的集注本,“其中保留了许多宋

③人古注,,。”当然,将“山寺”和“麦积山”

划等号的“苏曰”就是“宋人古注”之一。抛开苏轼的因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因有现在已不得见的某种依据,北宋文人在注《山寺》伊始,即将其定位在麦积山,《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杜陵诗史》所遵循的就是北宋文人的注释。“苏曰”是假冒苏轼大名,而以“山寺”为“麦积山”的“苏曰”所反映却是宋代注家一种普遍认识。之后,有佚名编《分门集注杜工部集》、黄希黄鹤父子的《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完全继承“苏曰,姚崇梵僧居麦积山下,以岩造成屋,今自为石岩寺”一语④,进一步证明宋代的注家———包括识见高远的黄希、黄鹤父子对“山寺”即是“麦积山”的看法是认可的。

到了南宋另一个注杜大家蔡梦弼的《杜工部草堂诗笺》,则开宗明义,在《山寺》诗题下注云:“《天水图经》,陇城邑南唐杜工部故居、工部之侄佐草堂,在东柯谷南,

①王廷贤:《读“陇右诗”志疑》,天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编《杜甫陇右诗研究论文集》,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56~159页;张志仁:《杜甫陇右诗〈山寺〉新探》,《兰州学刊》,1999年第6期。

②有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1年影印本,封面标名《影宋编年杜陵诗史》。

③寥仲安:《杜诗学》,中国杜诗研究会编《杜甫研究论集》,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306~307页。

④《续修四库全书》第1306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21页;《四库全书》第1068册,1987年,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第393页。

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瑞应寺上。山形如积麦,佛龛刳石,阁道回旋,上下千余尺。盖麦积山之野色

①②也。鹦鹉,陇外所产。山下水可涉。”又在“野寺残僧少”句下注“寺谓瑞应寺也 …… 此处隐藏:12173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诗与唐代的麦积山石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