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24-09-25
发布时间:2024-09-25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
物本1001班
张胜东(201009110024)
李春雷(201009110059)
郑云婌(201009110019)
刚体转动惯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熟悉扭摆的构造、使用方法和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
2.用扭摆测定弹簧的扭转常数K和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3.验证转动定理和平行轴定理。 【实验仪器】
(1)扭摆(转动惯量测定仪)。
(2)实心塑料圆柱体、空心金属圆桶、细金属杆和两个金属块及支架。 (3)天平。 (4)游标卡尺。 (5)HLD-TH-II
转动惯量测试仪(计时精度
0.001ms)
。
【实验原理】
1. 扭摆
扭摆的构造如图所示,在垂直轴1 上装有一根薄片状的螺旋弹簧2,用以产生恢复力矩。在轴的上方可以装上各种待测物体。垂直轴与支座间装有轴承,以降低磨擦力矩。3 为水平仪,用来调整系统平衡。
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 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将物体在水平面内转过一角度θ后,在弹簧的恢复力矩作用下物体就开始绕垂直轴作往返扭转运动。根据虎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
b M=-Kθ (1) 式中,K为弹簧的扭转常数,根据转动定律 M=Iβ
式中,I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由上式得 令 2
M (2)
K
,忽略轴承的磨擦阻力矩,由(1)、(2)得 d2 K2
(3) 2
Idt
上述方程表示扭摆运动具有角简谐振动的特性,角加速度与角位移成正比,且方向相反。此方程的解为:
θ=Acos(ωt+φ) (4)
式中,A为谐振动的角振幅,φ为初相位角,ω为角速度,此谐振动的周期为
T
2
2
I
(5) K
由(5)可知,只要实验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和K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
本实验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几何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算出本仪器弹簧的K值。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定其摆动周期,由公式(3)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2.弹簧的扭转系数
实验中用一个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塑料圆柱体),它的转动惯量可以根据它的质量和集合尺寸用理论公式直接计算得到,再由实验数据算出本一起弹簧的K值。方法如下: (1)测载物盘摆动周期T0,由(5)式得其转动惯量为:
(2)塑料圆柱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1,由(5)式其总惯量为:
(3)塑料圆柱的转动惯量理论值为
则由 得:
3. 测任意物体的转动惯量
若要测定其它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只需将待测物体安放在本仪器顶部的各种夹具上,测其摆动周期,即可算出该物体绕转动轴的转动惯量。
待测物体的转动惯量为
4.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O时,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
I=IC+mx2 (6)
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 【实验步骤】
测定弹簧的扭转系数K及各种物体的转动惯量。
(1) 用游标卡尺分别测定各物体的外形尺寸(各量重复测定六次),用天平测出相应 质量
(2)调整扭摆基地脚螺丝,是水平仪的气泡位于中心。
(3)将金属载物盘卡紧在扭摆垂直轴上,调节它使之静止时正对传感器。给一个力矩,测出摆动周期T0。
(4)将塑料圆柱体垂直放在载物盘上,测出摆动周期T1。 (5)用金属圆筒代替塑料圆柱体,测出摆动周期T2。 2.验证平行轴定理
(1)取下载物盘,将金属细杆及夹具卡紧在扭摆垂直轴上(金属细杆中心必须与转轴重合),测定摆动周期T3。
(2)将滑块对称放置在细杆两边的凹槽内,此时滑块质心离转轴的距离分别为5.00,10.00,15.00,20.00,25.00厘米,测定摆动周期T。此时由于周期较长,可将摆动次数减少。
【数据记录及处理】
设周期的误差限为△,其标准差S=,(k为与该未定系差分量的可能分布有关的常数),故:S周期= =0.000058, S卡尺==0.00115
S天平==0.5773
则有:T0=1.04140.000058
kg* =
=
△=0.01
K=0.0192760.01
kg*
△I2==0.01 kg*
= 1.61836* kg*
百分误差:E=30.4% 2.验证平行轴定理
由表格中的数据得,故平行轴定理得到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