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时间:2025-04-20

构造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大地构造学的研究对象、内容、方法、意义

研究对象: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球过程的综合学科。

研究内容: ①区域或全球尺度的地壳与岩石圈构造变形特征及圈层相互作用,如:大洋-大陆相互作用、地球内部圈层相互作用、造山带与盆地的形成过程等; ②构造变形与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的相互关系; ③地壳与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过程; ④地球表面海-陆的形成与演变方式及过程; ⑤地球深部作用过程及其机制。

研究方法:大地构造学研究方法需要综合利用地质学其他学科以及地球物理探测、地球化学的研究手段与研究成果。

研究意义:大地构造学研究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二、固体地球构造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包括固体构造几何学与构造运动学的研究。

固体地球的构造几何学:主要研究地球的组成成分及结构。方法有: ①研究暴露在地表的中、下层地壳乃至地幔顶部剖面,通过地质、地物、地化综合研究,揭示地壳深部物质组成、结构构造、物理性质、岩石矿物及元素的物化行为、温压条件、地热增温率、有关元素及矿物成分的聚散规律; ②研究火山喷发携带到地表的深源包裹体,揭示深部物质与构造特征; ③人工超深钻探直接取样(目前为止涉及最深深度12km); ④地震探测:分为天然地震探测和人工地震探测,利用地震波的折射与反射可揭示地球深部构造特征。

固体地球构造运动学: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与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地质历史时期的大地构造运动学可以利用古地理学(岩相、生物、构造)、古气候分区、地球物理学与古地磁学进行研究;现今固体地球表面的构造运动可以利用空间对地的观测与分析技术。

三、大地构造学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可以为认识和分析构造地质学的研究背景和形成机制提供宏观的上成因解释;

实际应用意义: ①大型成矿集中区(矿集区)等成矿构造背景、资源规划; ②大规模破坏性地震产生于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与稳定性评价; ③绝大对数大型、灾难性地震都发生在活动板块边缘带(区)上,或与板块相互作用有关的次级活动构造单元边界区域。

第二章 固体地球主要构造特征

一、地球表面基本面貌:海陆分布、高程分布及其意义

海陆分布特征:陆地面积占29.22%;海水覆盖面积70.78%;

高程分布特征:陆地主要分布在海平面以上数百米高程范围,大洋的主体分布在海平面以下5km的高程上;

构造

意义:这种地形特征直接反映了大陆和大洋地壳物质组成、厚度和密度的差异。也与构造变动、侵蚀作用、气候特征等因素有关。

二、固体地球的圈层构造:成分分层(地壳、地幔、地核),洋壳与陆壳的年龄及各自分布范围;流变学分层(岩石圈、软流圈、中部层圈、地核);各圈层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特征

成分分层:①地壳:大陆地壳面积34.7%,大洋地壳面积占65.3%,最老的大陆壳3.96Ga,记录了地球演化96%的历史,最老的大洋地壳0.18Ga,记录了地球演化历史的4%; ②地幔:a.上地幔:范围:Moho面以下到大约400Km深处,在大洋区域:100-200Km深度上存在明显低速地震速度异常区,这种低速异常在大陆区域并不存在b.中地幔:位于400-670Km深度区间,存在一系列地震速度突变,这种突变可能是由于地幔物质相变所造成的。c.下地幔:位于670-2900Km深度区间,地震波速度随深度逐渐增加; ③地核:液态外核和固态内核;

流变学分层: ①岩石圈:地壳+上地幔(≤ 1300º C); ②软流圈:大洋部分均匀且厚,大陆部分较薄,局部不可见; ③中部层圈; ④地核;

各圈层的地震波传播速度特征:地球内部存在着地震波速度突变的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将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地震波分为横波纵波,横波能通过固体传播,纵波在固液态都能传播。莫霍界面时,横纵波速度突然加快。古登堡界面时,横波消失,纵波速度下降。

三、大洋地壳:分布面积、年龄、厚度、地貌类型、物质组成与构造特征

分布面积:大洋地壳占地球地壳表面积的65.3%,记录了4%的地球演化历史;

年龄:最老大洋地壳时代为~180Ma;

厚度:地壳厚度0-10km,多数3-10km,平均5km;;

大洋地壳的组成:玄武岩或相当成分的侵入岩,Fe、Mg硅酸盐为主要组成矿物; 大洋地壳的物质组成:

深海沉积物

枕状玄武岩

席状岩墙群

辉长岩

堆晶岩

====Moho

地幔(橄榄岩)

大洋地壳的类型: ①大洋地壳边界区域:a.增生型洋壳边缘:时代新,厚度薄,密度低,地势高,以洋中脊(中央海岭)为特征,高出深海平原约2500m,延伸长逾40000km,海岭宽1000-3000km,因此,中央海岭的边坡坡度一般仅有1-2°;b.消减型洋壳边缘:时代老,厚度大,密度大,地势低,通常以延伸数千km的岛弧-深海沟对的出现为标志性特征,岛弧中的火山岛一般间距80km,岛弧宽可达数百km,海沟最深达海平面以下近12km,海沟 …… 此处隐藏:9895字,全部文档内容请下载后查看。喜欢就下载吧 ……

《大地构造学》知识点总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