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专业备考版)
时间:2025-07-07
时间:2025-07-07
专业备考植物病虫害复习
《植物病虫害》复习资料(终极版)
病害:植物遭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袭后,其内部生理活动、细胞组织结构和外部器官形态表现出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寄主植物受病后本身所表现出来的不正常变化。
病症:病原物的在寄主病部产生的各种结构特征。
病状类型:畸形、萎蔫、流胶、变色、坏死、腐烂。
病症类型:粉霉状物、锈状物、颗粒状物、线状物、伞马蹄状物、胶状物。
无性繁殖:指真菌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从营养体上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无性孢子类型: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芽孢子、粉孢子。
有性繁殖:真菌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
有性孢子类型: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真菌生活史:真菌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通常包含了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个步骤。
真菌门5亚门: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
锈菌的5大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夏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病害循环: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植物侵染性病害连续发生的过程。包含了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传播、初侵染源、再侵染源以及病程。
浸染循环:病原菌在植物一个生长季节引起第一次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第一次发病的整个过程。
寄主植物抗病性:寄主植物抑制或延缓病原活动的能力称为抗病性,是寄主的一种属性。
病原物的致病性:病原物的所具有的破坏寄主而后引起病害的能力。
侵染过程: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到寄主发病的过程,分为侵入前,侵入,潜育,发病4个时期。
病程的四个过程: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发病期。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指一个国家或地方政府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禁止或限制危险性病、虫、杂草等人为地传入或传出,或者传入后为限制其继续扩展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园林植物检疫对象:1.松材线虫 2.猕猴桃细菌性溃疡病菌 3.松疱锈病菌 4.落叶松枯梢病菌 5.杨树花叶病毒 6.冠瘿病菌 7.草坪草褐斑病菌。
观赏木本植物检疫:1.柑橘溃疡病2.桑萎缩病3.苹果锈果病及柑橘黄梢病。
细菌类群:1.棒杆菌属2.假单胞杆菌属3.黄单胞杆菌属4.野杆菌属5.欧式杆菌属。
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特点:侵染性病害 :1不少侵染性病害产生特异性的病害症状,后期还有病症出现,而且侵染性病害在危害植物上的症状一般有一个渐进发展的过程或迹象 2 病害在田间的分布往往有发病中心,并有从中心向周围扩展蔓延之势3侵染性病害在一特定地点通常发生在个别或少数种类的记住植物上。
非侵染性病害:1症状一般不呈现一个渐进扩展的模式,也没有病症出现。2 无明显发病中心和蔓延趋势3.在一个地方几种或多种而且在分类上互不相关的植物上发生类似症状。
病害诊断的方法:1.区别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2.症状观察3.病原物的显微镜观察4.病原性的确定。
病害综合治理的总的策略和思想:综合治理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防治要求合理运用各种防治法方法,使其相互协调,取长补短。策略:1杜绝和铲除2免疫和抗病3保护4治疗。
病害循环:植物从上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至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