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现代美学绪论

发布时间:2024-09-25

哲学笔记资料

绪论:现代西方美学发展概观

第一节现代西方美学的主导倾向

现代西方美学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此,目前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有的上限划得较早,从叔本华、尼采算起,主要是就其反对德国古典哲学、美学的反传统倾向而言的;有的则把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作为现代社会的起点,从而也作为包括哲学、美学在内的整个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的起点,这是从社会经济形态的角度所作的分期;还有的以十月革命为界,认为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是世界史由近代走向现代的转折点,因而现代西方哲学、美学也应从1917年开始,这是一种政治化的分期。

我们认为,从思想文化的发展来说,现代基本上就指二十世纪。二十世纪是一个充满重大变革的世纪,是人类创造力空前高涨与迸发,创造出远远超出前十九个世纪总和的生产力的世纪,是人类科学文化突飞猛进、达到”知识爆炸”程度的世纪,当然毋庸否认,也是发生过两次世界大战、人类蒙受前所未有的灾难与牺牲的世纪。在本世纪,人们的自然观、宇宙观、社会观、伦理观,乃至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都发生了、并继续发生着剧烈而深刻的变革。据此,我们把作为现代西方文化一翼的现代西方美学,在时限上界定为二十世纪的西方美学。

本世纪各种哲学、社会思潮具有鲜明的反传统色彩。而现代西方美学的反传统倾向,则集中体现在对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与美学的反叛。黑格尔美学是德国古典美学的高峰,也是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的整个西方传统美学的集大成。所以反黑格尔,实质上就是反整个传统。而现代西方美学的基本方向就是反黑格尔、逐步脱离黑格尔影响的方向。美国当代著名哲学家

M·怀特说得好:”几乎二十世纪的每一种重要的哲学运动都是以攻击那位思想庞杂而声名赫赫的十九世纪的德国教授开始的”,”我心里指的是黑格尔”。美学的情况亦大体相同。

黑格尔美学首先是一种理性主义美学。他的三大卷《美学讲演录》整个儿地奠基在”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中心定义和基本构架上,是理性决定感性、派生感性、并与感性溶化统一,才创造出美的艺术来。所以理性是灵魂。需要说明的是,黑格尔的理性主义,或其实质而言,是人本主义的理性主义,是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们人本主义理性主义的体系化与精致化。黑格尔把社会的人(或人类社会)作为理念发展的最后、最高阶段,即绝对精神如泛,认为现实的人是思维(理性)

哲学笔记资料

与自然在更高阶段的统一,是理性的实现或现实的理性。这恰恰表明黑格尔同先驱者们一样,对人无比崇尚,对人的理性充满着信心。这是一种以颠倒形式表现出来的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倾向。

黑格尔美学又是一种”形而上”的思辨的美学。从根本上说,这也是由黑格尔美学的理性主义性质决定的。综观《美学》全书,黑格尔的艺术思维逻辑、拾遗体累的方式与理论阐述的程序,鲜明地体现了思辨哲学的特点。他不是从观察、描述感性的艺术或审美经验出发上升到理性的观念、逻辑,而是从”类的理念”出发,来演绎出全部的现实美和艺术美的;具体艺术和审美经验,是作为他进行理念发展的逻辑推理的例证和材料,只是作为他”理念感性显现”的先验理论框架中的充填物;有时为了求得理论推演的自身穿整(大大小小许多三段式拼接成套),而不惜歪曲、背离经验事实;整个理论推演是极其抽象、晦涩、枯燥的,充满思辨色彩,而且为了追求”大而全”和包罗万象,不得不使美学体系枝蔓横生,过于庞杂。

现代西方美学恰好同黑格尔美学的上述两个基本方向背道而驰。我们认为,本世纪欧美美学的全部发展,同哲学相似,可以概括为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两大思潮的流变更迭。然而,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是非理性主义或反理性主义,这无疑是对黑格尔以理性主义为特征的传统人本主义美学的反动。另一方面,现代科学主义美学无论是审美经验的描述,还是语言和逻辑的分析,都是建立在实证主义和主观经验主义基础上的,都是从具体特殊的审美经验或事实出发来进行理论推演和一般概括的,这是从另一侧面对黑格尔的思辨美学的反动。李斯托威尔曾对”近代科学美学的创立者”费希纳开创的实验美学评价道:”这是一种‘从下而上'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方法。目的形而上学的方法,即‘从上而下'的哲学方法我以为这一评价完全适用于现代科学主义的美学思潮。而科学主义美学“从下而上“的方法,正是对黑格尔“从上而下“的“形而上学'美学方法的革命。而-且,严格说来,这不仅是方法的变革,而且也是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革。现代西方美学正是从这两个方向反对黑格尔为代表的传统美学,发展出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两大思潮来的。 在对现代西方美学发展趋向的基本概括上,我们不同意李泽厚、朱狄二同志的意见。李泽厚同志认为,”如果说,上世纪末的快乐说是美英资产阶级美学的新阶段的开始,那么今天的种种理论则是它的发展或完成。其中也可以说两派,一段普重所谓经验内容,一派着重表现形式。……在英美,前一派如贝尔一佛莱较重形式'在当代则有朗格等人予以继续发展;后一派如芮恰兹、杜威等人,着重所谓经验本身的内容关系,门罗等人可说:唐此方向,甚至在心理学的美学中,格式塔派与弗洛伊德、也可说是以不同的面貌表现了这两种不同倾向。它们又日益在符号美学的各自下接近和合流“(《美学论集》第471页)。这是按重内容与重形式作为划分现代美学思潮的主要尺度。这种分法未

哲学笔记资料

能揭示出现代美学同传统美学的根本差异,因传统美学亦可作如是划分;同时未顾及现代美学的复杂基础。当然李先生此文撰写于1964年,当时两大哲学、美学思潮的动向还未如今日展现得那么洁楚,所以用传统的内容形式二分法来区分美学思潮是不奇怪的。

朱狄同志则说:”整个二十世纪,西方对美学的思考就是以加深经验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这两种类型的区别来进行的这样,这两种最基本的类型。就被划分为‘科学美学'和‘分析美学'。”(《当代西方美学》第4页)这样概括恐更失之偏颇。因为就基本倾向而言,科学美学与分析美学都可归入科学美学思潮的范畴,这样,人本主义美学这另一大潮流就整个儿地被忽略了。

第二节现代西方美学主潮之一:人本主义美学

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与思潮。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与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人本主义思潮在西方源远流长。从文艺复兴起始的反神学的人文主义,经十七、十八世纪形形色色的人道主义到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属古典人本主义范畴,它们都竭力提倡理性、发扬个性,提高人的地位与价值P它们在自然观上,一般倾向于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由于主张抽象人性而陷入唯心主义。然而,从十九世纪中叶起,人本主义思潮在延伸中开始发生质的变化,而具备了某些“现代“特点,即不仅在社会观,而且在自然观与本体论上也转向唯心主义;不仅把人抽象为生物学上的自然人,而且把人的本质等同于“自我“的生命、气心灵“、“幽灵“或其他某种非理性的生理心理功能(如意志、欲望、直觉、情感、人格等);这样,就把人的某种非理性因素抽象化、普遍化,上升到本体论和认识论的高度,如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克罗齐的直觉论、柏格森的生命哲学、弗洛伊德的泛性欲论等无不如此。这种表面上不一定强调人,实质上把人局部的非理性的精神本枣夸张到荒谬和神秘的地步的做法,正是现代人本主义的显著特点。

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的前驱是十九世纪以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美学。叔本华极度贬低理性,认为世界的本质和原动力是一种非理性的“生活意志“,而认识与理性只是这种“意志“客体化发展到一定级别(人的阶段)后才产生的,是意志的派生物与工具,而且在对世界的认识中,理性也低于直觉,以直觉为据才能达到真理,而理性一旦介入就会出现谬误;他还把这一观点运用于美学,认为只有用一种直觉式的神秘的“观审“方法,即艺术的方式才能认识理念,

哲学笔记资料

艺术就是由纯粹观审而掌握的永恒理念的复制品,艺术的唯一源泉与目的就是认识理念和传达对理念的认识。叔本华建立这种反理性主义思想体系,一开始就是自觉地以黑格尔的理性主义学说为靶子的。他说自己之所以不懈地构筑自己的理论,就因为“不断地看到“黑格尔“那些虚伪的、恶劣的东西,还有荒唐的、以及无意义的东西反而普遍地被赞赏、被崇拜“,就因为当代“二十年来把黑格尔这个精神的现利本(按z恶魔)当作最伟大的哲学家叫嚷着“,所以他要出来唱唱反调。叔本华,还有尼采的反理性主义美学,为现代人本主义思潮开辟了方向。

本世纪西方第一位重要美学家是意大利的克罗齐,他所创立的表现主义美学,是现代人本主义美学第一个重要流派。美国当代著名美学家比尔兹利(M.Beards1ey)指出,”二十世纪的美学讨论可以说是由克罗齐这位无疑是我们时代最有影响的美学家所开创的。他半个世纪来坚持不懈地从事于美学和批评(以及其他哲学问题)的研究,给每一个认真思考过这些问题的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吉尔伯特和库恩的《美学史》也说,”在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交替时

第三节 丑和荒诞产生的背景:走向否定的社会、人和哲学

本世纪的西方美学之走向丑和荒诞,走向美的否定,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人、哲学之走向否定方面有深刻的关系。19世纪末叶以前,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资产阶级作为进步的势力,处于上升阶段。这个阶级利用新发展起来的社会制度、科学技术和解放出来的生产力,从而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进步和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它凭借着新的科学技术来驾驭自然力,组织社会化大生产,从而表现出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意志力和理性的控制力。正是通过这种意志力和理性控制力,资本主义对自然进行征服,使整个自然屈服于人的控制之下。也正是理性对自然的有效控制,使得人们对理性产生了无限的信赖,并随此而产生了对科学技术的信赖和崇拜。但是,理性与科学技术合谋,使理性变成了工具理性,这种工具理性一方面通过科学技术征服了自然,与此同时,也就把自然这个生命的本源降低为可利用的对象。自然不再作为入的家园,而是作为可以进行无限开掘和利用的利益的源泉。在品种工具理性的支配下,自然本身被肢解了。另一方面,工具理性通过对社会和人进行有效的组织,来进行社会化大生产,因为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的目的是商业利益,人作为目的就同时被贬抑为可以利用的物质资源,变成了工具。这就是劳动的异化和人的异化。自然的被肢解和人的异化正是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末叶的普遍现实。正是从这时开始,人和社会的发展就出现了深刻难解的悖谬:任何发展都走向人和社会的否定方面。

哲学笔记资料

20世纪初,是资本主义的垄断时期,资本和资产阶级的意志同时出现成正比例的极度膨胀,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工具理性的依赖有增无减,对自然的肢解和对人的普遍压抑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同时对资源的掠夺和对世界市场的争霸,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世界大战,使资产阶级和资本的意志力得到了总爆发。到了第二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不同于传统工业社会或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它涉及的是劳务生产而不是货物生产,它的大多数劳动力是从事白领工作而不是体力劳动的职业,这些人中的许多人都是从事专业管理和技术工作的雇员,原来的工人阶级正在消失,工业社会的许多阶级冲突也正在消失,以地位和消费为基础的新的组合代替了以工作和生产为基础的旧的组合。人的日常生活无处不渗透着商品流通的逻辑和受商品市场变动的制约。人变成了消费者,并被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所产生的一次次消费潮流所左右和控制。科学技术的发展更进→步与工具理性合谋,并使资本主义统治全面合怯化和合理化。这种合法化的统治所要求于人的只是驯服和顺从,它并且因此而允诺,只要顺从和屈服于这种合法化的统治,人就以过好日子和幸福的生活。但是正是在这种统治的合法化中,资本主义的控制变得无孔不入,因为这种合法化的统治对人的生活的所有方面都进行了所谓合理的安排,从而使人全面丧失了自己对自己的支配能力,变得失去了自我和本性。马尔库塞把这种社会全面控制下的人称为“单面的人气即丧失了自身的自由和反思维度的人,一个只按合理化的方式进行生活的人。他还认为,资本主义的合理化的普遍统治是一种合法化的专制。而海德格尔在批判技术统治时指出:”技术统治的对象化特性越来越快,越来越无所顾忌,越来越遍及大地,取代了昔日所见和习惯所为的物的世界的内容。它不仅把一切物设定为在生产过程中可制造的东西,而且它通过市场把生产的产品送发出来。在自我决断的制造中,的人性和物的物性,都分化为一个在市场上可计算出来的市场价值。这个市场不仅作为世界市场而遍及整个大地,而且也作为意志的意志在存在的本性中进行交易,并因此将所有的存在物带入一种计算的交易中。“这就是西方20世纪资本主义社会和人的异化的普遍现实。

与这种社会异化和人的异化的普遍现实相对应,不仅与人亲近的整个自然被肢解了,而且,真正属于人的精神家园的文化也被资本主义的商品流通和市场规律所控制和支配,成为资本主义的另外一种工业,即文化工业。正如工业产品的“使用价值“被“交换价值“所取代一样,文化的精神价值也同样被市场价值、消费价值所取代。文化产品被纳入资本主义的总交换之中,精神价值的神圣光环被剥掉了。文化工业按照资本主义合法化统治的需要来进行生产,并按照其对人性需要的精神计算来安排文化产品的具体格调和调制方法,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就进入了对资本主义合理化统治的协调性的适应之中。

哲学笔记资料

因此,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在表面上走向肯定、繁荣和进步的背后,隐藏着走向否定的事实2公平交易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自由经济变成了垄断控制;生产劳动巩固了束缚生产的种种关系,而社会生活的维持则变成了人自身精神生活的全面贫困,科学技术和工具理性对社会和人的生活进行所谓理性的安排的结果,却是生活的全部非理性状态。而这中间最大的否定就是人自身走向了自身的否定,即人走向了人的否定方面。这就是人的异化。人的普遍异化和压抑状态,使人本身处于深刻的危机之中,人有了物质上的满足,却越来越丧失了自身的精神和自然的家园。社会化大生产和世界市场的建立,使人类社会具有了前所未有的产生力,但人则处于一种完全不幸的生活之中,从而丧失了真正的属人的东西。

与这种社会和人自身走向自身的否定方面相对应,整个西方哲学文化也走上了否定的道路,这种否定的特征正是本世纪西方哲学的总体特征。尼采对这种否定时期的到来,第一个作了全面的揭示,并且为这否定而欢心雀跃。他说:”我们目前正达到相反的地步,我们真的期望达到这一步,即极端的意识,以及透视自我和历史的能力。“但是我们必须指出,哲学的这种否定性特征与社会和人之走向其否定方面有着非常复杂的辩证关系。这种复杂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哲学之走向否定,一方面是对资本主义的既定现实的反叛,是对人的普遍压抑和异化的反叛,同时,另一方面,在这种否定的反叛中又全面包含、体现了社会和人走向否定方面的全部本质。也就是说,哲学之走向否定,既是资本主义社会和人走向否定的产物,同时又包含了对这种社会和人之走向自身否定方面的反叛的意味和姿态。

哲学之走向否定方面是以反理性和非理性主义为其特征的。在西方的思想家看来,只有非理性的人才能反叛资本主义的既成现实,才能捣毁工具理性对人的统治。于是他们把非理性的东西看做是人的唯一拥有的东西,是唯一能够超越工具理性的人的内在的力量。这也显示了近代以来的理性由于与工具理性的合谋而在20世纪逐渐丧失了威信。这正是尼采、生命哲学、现象学、存在主义哲学的非理性主义的特点,也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所走的道路,也是整个现代主义美学和后现代主义美学和艺术所走的道路。哲学之走向否定方面,即走向非理性化,深刻地蕴含着人的非理性化和世界的非理性化。人的非理性化实质上就是人本身走向了其自身的否定方面。

但是,这种走向否定的非理性哲学以及其中所包孕的人之走向否定在现代主义时期和后现代主义时期有着明显的变化。F.杰姆逊认为,现代主义与垄断资本主义对应,而后现代主义与晚期资本主义对应。他认为这两个时期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对世界的体验和自我体验,从垄断资本主义到晚期资本主义的变化,标志着不同的心理结构,标志着人的性质的一次改变。我们认为,现代主义时期的非

哲学笔记资料

理性哲学张扬的是非理性主体的中心地位,并且赋予非理性主体某些在它看来是可靠的主体性内蕴,即非理性意志力和流涌着的生命力或者以性欲为核心的潜意识。在这种主体的主体性中,理性已经完全被否定了。在这种对非理性主体的高扬中,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它对资本主义的工具理性的不信任和反叛,但是在这种对非理性主体的高扬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垄断资本主义社会那种极度膨胀的意志力的折射。同时它又是对笛卡尔以来哲学思想中对“我思“主体的过分依重的极端发展。而任何极端化都会走向否定,因此,非理性主体的过分高扬恰恰包含着对理性主体的否定。正是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哲学走向否起和人自身走向其否定方面的内在秘密。正是非理性主体既构成对资本主义工具理性的反叛的姿态,隐藏着垄断资本主义强大的、膨胀了的自我身影的这种双重性,使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惨痛经验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尔诺既反对启蒙的理性,又反对非理性主体的中心地位。这便产生了向后现代主义的转化。

后现代主义时期的哲学否定了非理性主体的主体,而只留下了非理性。就其否定主体本身而言,更可以看出它的否定性质,以及人自身之走向自身的否定。后现代主义不仅宣布主体已经死亡,作者已经死亡,而且人也已经死亡,只留下了“去中心“、主体丧失、历史意识消失、进行无限的消解和解构。在后现代主义的这种非理性思潮中,也同样具有双重的性格,即后现代主义的非理性思潮采取了用非理性来反对社会的非理性和人的异化反叛姿态,也是社会和人走向自身否定的揭示和反映。后工业社会中对阶级差别的取消,以及被置于一种高科技合理化统治中的人,都不可能产生任何超越性的思路军也就是说人处于一种消除深度的平面社会中。人看到的只是自身的卑琐和微不足道。与此同时,人与自然的割裂,以及高科技的生产,使人处于人工产品和符号的包围之中,从而失去了其与意义本源的关系。这样人处于一种对既定的现实进行超越的绝望中,人丧失了关于自身是主体的任何感觉。因而后现代主义的非理位思潮不可能诉诸任何主体的东西,只能诸诉非理性本身,并且用这非理性来捣毁主体。这是人走向自身否定的更为极端化的发展。

无论是高扬非理性的主体,还是固守否定主体的非理性,2O世纪西方哲学的总体特征是走向否定。在这种否定的总趋势中,否定所依赖的东西从根本上缺乏一种肯定性的和建设性的承诺。而远种缺乏肯定性和建设性承诺的否定,只能加深处于普遍异化中的人自身的危机,并对人克服社会异化和恢复人的主体地位感到绝望。这就是19世纪末叶之后整个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和哲学文化发展的内在逻辑:只能走向否定,而缺乏肯定性维度和选择,走向否定本来是为了解除危机,结果,注定最终只能是对拯救的绝望和没有出路的感觉。在这种社会、人和哲学总体走

哲学笔记资料

向否定的过程中,美学也必然地走向了否定的方面,即美的否定,在美走向否定的过程中,丑和荒诞作为审美成为可能。

西方现代美学绪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