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试题及答案2014(2)
时间:2025-04-20
时间:2025-04-20
影像B超三基试题及答案。
23、低回声:病变回声辉度低于周围正常组织。
24、高回声:病变的回声辉度高于周围正常组织。
25、点状回声:细小的亮点回声,直径通常小于0.2 cm。
26、片状强回声:为片状明亮回声,直径0.3~0.5 cm。
27、团状强回声:为大于0.5 cm的团样明亮回声。
28、带状强回声:为线条样明亮回声。
29、环状强回声:为圆环状明亮回声。
30、透声:声波能良好地透过组织或病变,致后方回声增强。
31、声影:声波传播途径中,因反射吸收等因素,使声能大量衰减,阻碍声的传播,引起回声明显减弱。
32、靶环征:病灶中央呈等回声小团块,四周有较宽的弱回声环。
33、牛眼征:为强或等回声团块,周围有环状暗带,团状中央液化,酷似牛眼。
34、平行管征:胆管增粗与门静脉内径相似,形成平行管征。
35、彗星征:团状强回声后方有数条平行的条状回声。
36、假肾征:声像的形状像肾脏,但并非为肾脏。多见于胃肠道肿瘤。
37、声晕:实性肿块周围出现环状暗带。
38、卫星征:病灶周围出现小病灶,犹如卫星环绕。
39、镶嵌征:瘤体内包含小肿瘤,瘤体之间互相有隔带。
40、心底波群:于胸骨左缘第3肋间探查时,在心底短轴切面或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主动脉根部选择取样线即可见此波群,其解剖结构自前至后分别为胸壁、右室流出道、主动脉根部及左房。由于此等结构均在心底部,故称心底波群。主要有主动脉根部曲线和主动脉瓣曲线。
41、二尖瓣波群:于胸骨左缘第3~4肋间探查时,在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二尖瓣前叶选择M型取样线时即可见一组比较特异的波群,有二尖瓣前叶曲线、二尖瓣后叶曲线。
42、心室波群:于胸骨左缘第4肋间探查,在左心长轴切面上经过二尖瓣腱索水平选择M型取样线时可见心室波群。可见室间隔曲线、左室后壁曲线。
43、三尖瓣波群:在胸骨旁四心腔图检查时选择经过三尖瓣前叶的取样线,可见一活动幅度较大的双峰曲线,距体表较近(5 cm左右),为三尖瓣前叶的反射。
44、肺动脉瓣波群:于心底短轴切面上选取通过肺动脉长轴及肺动脉瓣后叶的取样线,即可记录肺动脉后瓣曲线,收缩期肺动脉瓣开放,曲线向后;舒张期瓣膜关闭,曲线向前。
45、多普勒效应:是奥地利物理学家Doppler在观察星球运动时发现的,即当星球与地球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所接收到的光波的频率会与发射频率出现差异称多普勒效应。由此频率差异(频移)可推算相对运动的速度。当超声用于血流测定时,血细胞的后散射能量虽小,但亦可产生多普勒效应。多普勒诊断仪可以截取这些信号,并分析血细胞运动的速度。用于诊断的超声频率为2~10 MHz,由细胞运动而产生的多普勒频移一般为0.5~10 kHz。根据血细胞的频移大小即可计算出血液流速和血流量。
46、彩色多普勒:在进行超声多普勒检测时,将扫描线上各点的频移方向、大小,均以伪彩色编码红、蓝、绿等颜色显示,此即彩色多普勒,能显示出血流的方向、速度、动态、有无反流与分流等多种信息。
47、频谱多普勒: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超声检测,将多普勒频移大小在零线上下显示为波幅高低的曲线,此即频谱多普勒,在观察血流方向与速度上有重要意义,其中包括脉冲型和连续型两种类型。
48、脉冲重复频率:是指每秒钟超声脉冲群发射的次数,它不同于超声发射频率,后者是指每秒钟内超声振荡的次数,即探头的频率。在超声仪器中,超声发射频率一般为数兆赫兹,而脉冲重复频率只有数千赫兹。超声换能器在发出一组超声脉冲波之后,需经过时间延迟Td后才发出下一组超声脉冲,因此,超声的脉冲重复频率为PRF=1/Td。在多普勒检查时,根据取样定理,脉冲重复频率必须大于多普勒频移的2倍,即fd<1/2 PRF才能准确地显示频移的方向和大小。
49、声像图伪像:是指超声显示的断层图像与其相应的客观的解剖断面之间存在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声像图中回声信息特殊的增添、减少或失真。
50、混响伪像:是指超声垂直照射到平整的界面如胸壁、腹壁上,超声波在探头和界面之间来回反射,所引起的多次反射。混响的形态呈等距离多条回声,回声强度依深度递减。
51、振铃伪像:超声束在一些“异物”内来回反射并逐步衰减所致。如胆囊壁罗阿氏窦中存在胆固醇结晶时可表现为“彗星尾征”。
52、切面厚度伪像:亦称部分容积效应伪像。超声束形状特殊而且波束较宽,即超声断层扫描时断层较厚引起。例如:肝
下一篇:高二地理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