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冲刺---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边疆的治理 - 副本
发布时间:2024-09-25
发布时间:2024-09-25
主讲:黄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 纪登启
一、中考考点
1、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北魏孝文帝改革;隋唐时期唐与吐蕃、回鹘、南诏等少数民族关系。
2、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过程中重要史实。
二、命题规律
自古以来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明清时期为维护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反抗外来侵略,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有效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三、考查趋向
近几年中考命题考查趋向以隋唐时期民族融合为主,关注民族融合主要方式,和亲、会盟、册封;明清时期中央政府加强对西南、东南及北部边疆地区管辖措施。
四、专题知识教与学
(一)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我国是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创造了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当然,各族之间也曾发生战争,但战争没有侵略与反侵略之分。从整个历史进程看,友好交流和民族融合是主流,是长期的;战争、对抗是支流,是短暂的。
1、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1)秦朝: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秦始皇征发农民修筑长城,抵御匈奴;秦朝发动征服越族、统一五岭以南地区的战争,开凿了灵渠。
(2)西汉:①西汉初年与匈奴和亲。②汉武帝时,对匈奴用兵。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西域各族夹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打败匈奴之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的地区;重新设置郡县,加强对五岭以南广大地区(包括海南岛)的管辖;征服西南夷,开发西南。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
(1)从东汉末年起,匈奴、鲜卑、羯、氐、羌“五胡”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
(2)北魏孝文帝改革,大力推行学习汉族文化风俗的政策,从而加速了黄河流域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3、唐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交往
(1)唐朝利用联姻、册封和经济文化交流等方式加强与少数民族的联系。
(2)唐太宗实行恩威并施的民族政策,改善民族关系。用和亲、封赏等办法笼络少数民族贵族上层,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对公开反对唐朝的东突厥则以武力讨伐,并予以妥善安置。
(3)唐玄宗册封南诏、回纥等少数民族的首领,加强与他们的经济文化交流。
(4)唐太宗和唐中宗时,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使唐蕃“和同为一家”。
4、两宋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关系
(1)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继位者改国号为辽。1004年,辽进攻北宋。第二年,宋辽订立澶渊之盟,之后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
(2)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发动对宋的战争。后双方议和,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关系。
(3)1115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后来金朝进攻北宋,灭北宋。
(4)1127年,南宋建立,宋金对峙。在抗金斗争中,岳飞抗金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尊敬。
5、元、明、清时期的民族关系
(1)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蒙古先后灭西夏、金,1276年,元灭南宋。文天祥抗元,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2)元朝的统一,为各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族融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和汉族逐渐融合在一起。一些由中亚、西亚迁到中国居住的各族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一回族。
(3)清朝初年册封达赖和班禅、设驻藏大臣、创立“金奔巴瓶制度”,大
大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巩固了对东南边疆的统治。粉碎大小和卓叛乱,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和伊犁将军,加强对北部和西北边疆的控制。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制度,国家按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则,建立了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新型民族关系。
(二)历代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1、对东南边疆台湾的管辖
(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过夷洲(今台湾)。
(2)隋炀帝时,三次派人去“流求”(今台湾)。
(3)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作为管理琉球(今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4)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没置,巩固了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1885年,清朝设立台湾省,台湾正式成为一个省级行政区域。
(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使日本统治台湾长达50年。
(6)1943年,中、美、英三国发表《开罗宣言》,明确规定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7)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日本投降,离开中国50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8)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造成海峡两岸分离至今的局面。1950年,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
(9)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确立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方针,并采取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2、对西北新疆地区的治理
(1)西汉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和内地的联系。
(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西域(今新疆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3)东汉时,班超经营西域,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的统治,恢复和加强
了西域和内地的关系。
(4)清朝前期,乾隆帝粉碎大小和卓叛乱后,设伊犁将军,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
(5)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
3、对西藏地区的治理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唐朝时,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唐朝与吐蕃的经济文化交流,唐朝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元朝时,增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的一个行政区域。
(3)清朝初年,顺治、康熙先后册封达赖和班禅;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乾隆时创立“金奔巴瓶制度”。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4)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各民族实现了大团结。
五、方法指导
例1、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直接控制黄河流域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政策
C.采用汉族统治阶级的统治秩序
D.颁布均田制
答案:A
思路分析:
黄河流域是当时经济文化最繁荣的地区,为了政权的巩固,之前的历代都城一般都在黄河流域。平城在黄河以北,距离经济文化中心太遥远,而洛阳就在黄河中游,曾经是四个王朝的都城。孝文帝此次迁都,有利于北魏王朝直接控制黄河流域。
解后反思:
此题的四个选项都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所以具有很大的干扰性。在考虑各个选项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直接控制”。仔细分析这些选项,抓住关键词,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例2、宋代刘迎在诗中写道:“迄今井邑犹荒凉,居民生资惟榷场。马军步军自来往,南客北客相经商。”从民族关系角度分析此诗,最佳分析是( )
A.榷场的设置促进了民族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B.尽管战乱频繁,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可阻挡
C.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的友好交往和合作是历史的主流
D.宋辽民族交往十分频繁
答案:C
思路分析:
本题以诗考史,有一定的难度。考生应首先弄清诗中的主要意思:虽然战乱不断,但边境地区的各民族仍然充分利用“榷场”这一贸易场所进行交往。这体现的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解后反思:
考生在碰到此类材料型的题目时,一定要弄清两点:一是既要看现象更要看本质,切不可“一叶障目”;二是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分清作者所处的时代、所站的立场等方面,并善于揣摩出题者的真实意图。
上一篇:跨文化交际名词解释
下一篇:中国脑卒中康复治疗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