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实验-细菌的人工培养及形态学检查
时间:2025-02-25
时间:2025-02-25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1. 进微生物实验室必须穿好白大衣,离室需脱下 反折。 2.实验无关物品一律禁止带入实验室。严禁在实 验室进食、饮水和喧哗打闹。 3.手拿培养物后或出实验室前要洗手;避免有菌 材料溅出;破损器材及时处理并报告。 4.实验操作过程中产生的废料要扔在指定容器内; 实验完毕清理台面,值日生认真打扫卫生,关 闭水电,门窗,洗手后离开实验室。2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内作观念”的树立。
容
1.实验室生物安全; “有菌意识,无菌操2.细菌的人工培养以及细菌的形态学检查 (革兰染色)。 3. 细菌在自然界的分布,消毒灭菌及理化
因素对细菌的影响。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细菌的人工培养充足的营养
嗜冷菌 嗜温菌 病原菌37℃ 嗜热菌
细菌生长繁殖 所需要的条件
适宜的温度
嗜酸菌
合适的PH值
嗜中性细菌
病原菌7.2~7.6
必需的气体环境
嗜碱菌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根据细菌代谢是对 分子氧的需要与否
专性需氧菌
微需氧菌
兼性厌氧菌
专性厌氧菌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二、细菌的人工培养培养细菌的目的,是从不纯的被检材料 中找出特定的细菌或全部细菌,这一过程 称为分离培养。如果只是培养性质明确的 一种细菌,则称为纯培养。为了从被检材 料中分离出所要检查的细菌,可以利用多 种性质不同的选择性培养基,检查各种不 同的目的细菌。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细菌的培养基:(一)培养基的定义:培养基是人工方法 配制的含有细菌生 长繁殖所需物质的 营养基质。其必须 本身无菌,一般 PH调至7.2 ~7.6。
水
碳源因子
营养物质 生长
氮源
无机盐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二)制备原则:1.调配营养物质:蛋白胨(氮源),牛肉膏,氯化 钠,蒸馏水。 2.调配PH:加入缓冲剂,保持PH稳定。 3. 消毒灭菌。
满足a充足的营养物质b合适的PH值
就可制成基础培养基
c无菌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三)分类:1、按物理性状分类:+0.3~0.5%琼脂 +1.5~2.5%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观察细菌动力 短期保存菌种
液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
大量繁殖细菌 细菌的分离和纯化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固体平板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固体斜面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2、按用途分:(1).基础培养基:含有大多数细菌生长所需要 的基本营养成分。最常用的为肉汤培养基 (2).增菌培养基:在基础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 子(eg:血清等)或微量元素等其他营养物 质或特殊抑制剂。 如血平板:5-10%脱纤维羊/兔血,(60° C 左右加入血)。巧克力平板:80° C左右加入 血。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3).选择培养基:培养基中加入某种/些化学物 质,能抑制某类细菌生长而使另一类细菌 生长,从而将后者选择出来。 常用于肠道致病菌的分离与选择培养。 (4).厌氧培养基:用于厌氧菌的分离、培养和 鉴定。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血平板
巧克力平板
MacConkey平板
X.L.D平板
Sabourand平板
Mycosel平板
几种常用培养基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5).鉴别培养基:根据各种细菌分解糖类和蛋白质的能 力及代谢产物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底物和指示剂 来鉴别细菌。
1)蓝色半固体培养基(溴麝香草酚蓝)2)无色半固体培养基(醋酸铅) 3 )基础液体培养基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细菌动力鉴别
细菌生化反应鉴别
鉴别培养基
医学本科微生物实验课教学内容
三、各种培养基的接种一)无菌操作 在医疗实践中或微生物试验中防止周围环 境中的微生物污染操作对象,同时防止操作对 象的微生物污染周围环境。1.四种接种方式:接种针用于穿刺接种细菌(半固体 培养基),接种环用于固体、液体培养基的细菌接
种。(相对无菌)2.任何一个实验,操作前均应在器皿上做标记:
时间,菌种,组别。培养皿一般标记在皿底。
上一篇:机电物流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格式(专业经典案例)
下一篇:第8章 灯光与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