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时间:2025-04-22
时间:2025-04-22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专业:英语1001班
姓名:吉文清
学号:101110115
中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美学特点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影响,形成了以“有假为真,苑自 天开”的美学思想, 从而在具体形式上体现出本乎自然、超越自然的“天然图画”形式。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体系中美学思想的分析, 以实际建造手法为基础, 得出中国古典园林空间上在具体形式上的三种基本特征。
正文: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崇尚自然,接受自然的传统,园林的发展及普及也越来越与人们的生活情趣密切相关。中国古典园林源远流长, 作为一门特殊的艺术, 她是经过多种艺术———绘画、工艺美术、建筑、词诗等长期相互交融渗透后发展出来的一个体系完备的艺术门类。
中国自然式园林形式多样,有厅堂,楼阁,书房馆斋,榭,轩,舫,亭,路与廊,桥,园墙,匾额、楹联与刻石。而其构成要素有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筑山和理池都是造园的最主要因素之一。秦汉的上林苑开创了认为造山的先例。不论哪一类型的园林,水是最富有生气的因素,无水不活。植物是造山理池不可缺少的因素,花木对园林山石的衬托作用,又往往和园主追求的精神境界有关。古典园林都采用古典建筑,既是景观,又可以用来观景。古典园林的特点是在幽静典雅当中显出物华文茂的,园中必须有书画墨迹并对书画墨迹作出恰到好处的运用,才能“寸山多致,片石生情”。
从艺术效果上说,园林是一种视觉的空间艺术;从设计学角度来讲,园林空间是依赖和凭借感觉器官来感知和体验的。空间布局是古代造园和现代园林规划设计的一个重要步骤,即在相地,选址后,对园林进行从分区到各要素的统筹安排,确定他们的位置和相互关系,通过有机组织创造一个和谐完美的整体。中国园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变而闻名于世,究其原因不外乎园林空间的分割与组合。所谓分景就是以山水、植物、建筑及小品等在某种程度上隔断视线或通道,以达到增加景色的量和质的目的,使园景虚实变换,丰富多彩,引人入胜。组合即是将不同景致按照特定的意图搭配在一起,使景与景之间的联系更密切。
能否突破自身基地范围的局限,充分利用周围的自然美景,因地借景,
选择
好合适的观赏位置,延伸与扩大景观视野的深度与广度,使园内外的风景成为一体,是中国园林的又一重要方面。远借是较远距离的借对,园外远景较高时,可可用开辟平视透视线的方法借景;临借指较近距离的借景,且必须有山体楼台俯视或开窗透视。俯借、仰借是指借景时观赏视角的差别。诸多借景方法荣御一园,使游人远望近观,获得极大地审美享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创作运用各个艺术门类之间的融会贯通,并融铸了诗画术,使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成为洋溢着感人的审美情氛的艺术空间。“诗情画意”所包涵的内容并非仅指古人的诗文、绘画在园林中以具体的形象呈现出来的表像, 还在于园林的规划设计与诗词文学艺术的章法颇为类似的结构。“画意”则是风景式园林所共有的特征。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绘画一样被美学界认为同属于写意的艺术范畴。韩玉涛先生在《书意》一文中有如下一段文字: “写意, 是中华民族的艺术观, 是中国艺术的艺术方法。园林美学的基本问题, 主要是探讨在审美客体与主体之间构成的审美关系里, 向主体提供符合发展着的审美需要的客观条件。源远流长的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它在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两方面历史地积淀而成形态内涵、美学思想乃至审美心理结构中, 既有大量的积极成分又不免有消极成分。因此, 在总体上继承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的同时, 又必须用分析的态度、批判的眼光予以考察、鉴别、挑选、剔除。
结语:中国古典园林有着为今天时代所需要的丰富“资源”, 本文通过对中国古典园林构成要素方面的介绍,并分析出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美学特征:空间布局注重整体效果,借景手法多样,具有诗情画意之美。这些在继承作为传统文化之一的中国古典园林及其美学的同时, 也在具体的形式把握上将有着积极的作用。
注释:参考文献:
〔1〕刘敦桢. 中国古代建筑史〔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0. 〔2〕陈从周. 园林谈从〔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0. 〔3〕金学智. 中国园林美学〔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