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

发布时间:2024-09-20

2019

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提升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云南昆明高三质检]1899年,美国向各国提出有关中国的“门户开放”照会,主要内容是:各国对他国在中国取得的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内的通商口岸、投资事业,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得干涉;运至各势力范围口岸的各国货物,均按中国现行关税税率,由中国政府征收。这一政策( )

A.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 B.保障了美国对华侵略取得优势地位

C.必然得到列强比较广泛的赞同支持 D.扩大了美国在华势力范围和租借地

2.[2018·安徽宣城高三二调]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可见当时( ) A.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西方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3.[2018·浙江绿色评价联盟高三一模]有学者这样描述近代某时期的北京城:“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的,比比皆是。”这一时期( )

A.洋务运动正值高潮 B.维新运动勃然兴起

C.清廷沦为列强工具 D.商人开始实业救国

4.[2018·江西南昌高三二模]1906年,袁世凯尖锐批评担忧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时说“自治制度较立宪政体尤为重要……民智虽甚幼稚,然不引其端,则亦终无大开之日;不行投票公举,则何以别于向来之村正?不限制投票权与被选权,何以屏从前把持武断之习?”袁世凯此观点的真实意图是( )

A.倡导民主意识 B.扩大自身权力

C.反对政府改革 D.打压革命运动

5.[2018·四川雅安高三二诊]1910年12月清政府颁布《大清新刑律》,它以“折中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而又“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为基本宗旨。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犹豫制定(缓刑)和假释制度等,取消因“官秩”“良贼”“服制”而刑的适应上所形成的差别。据此可知,新刑律( ) A.固守了中国文化传统 B.照搬了西方模式

C.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 D.巩固了清朝统治

6.[2018·湖南衡阳市高三联考]1912年孙中山发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八月以来,义旗飚发,诸友邦对之抱和平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邻谊之笃,良足深谢。临时政府成立后,当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在辛亥革命中保持了中立 B.中国外交近代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孙中山对西方国家态度过于理想化 D.宣言体现了辛亥革命的反帝性质

7.[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高三联考]孙德常等人著的《天津近代经济史》中记载:“1909年开设于芥园的北洋火柴公司,1919年扩充资本30万元,增设分厂于南开马场道,总产量达到15000箱。原华昌火柴公司于1917年与北京的丹凤火柴公司合并,改名丹华,在天津设分厂,资本为25万元。”对材料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 B.中国近代火柴工业发源于天津

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8.[2018·江西赣州高三模拟]1908年4月,上海公共租界英商电车公司颁布了乘车守则若干条,其中规定:不准在车辆行驶时上下车、不准把头和手伸出车外、不准在车厢内吸烟、不得在车上讲污言秽语、不得在车中吐痰、不得醉酒乘车、不得穿着污秽衣衫上车、传染病患者不得乘车、不得带狗等动物上车等等。该守则( )

2019

A.有利于市民公共意识养成 B.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C.只适用于租界内的中国人 D.提高了中华民国的国民素质

9.[2018·广西来宾、河池高三二模]民国成立第一天,上海《申报》上登了这样一则新闻:“新国成立,百度维新,余友喜,新君、新话连篇,呼其妻曰新娘子。妻不应,还呼之曰新相公,亦觉赧然无以应。余友忽发新思想,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这在客观上可以反映( )

A.民众仍具有浓厚保守思想 B.社会习俗已完成了近代化

C.民主共和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D.部分民众对新生政权的认同

10.[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11.[2018·江西九校高三4月联考]1912年,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物理、地理、算学、木工等皆在此列)、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就是带着这些教育经验和观念,蔡元培决心将京师大学堂改造为一所符合世界潮流的大学。这说明( )

A.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B.蔡元培为资产阶级革命培养人才

C.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 D.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

12.[2018·广西柳州、北海高三模拟]陈独秀、胡适等人原本约定,将《新青年》定位为一纯粹论理的刊物,二十年不谈政治。但是,《新青年》迈入第三年,就开始出现议论政治的文章。如《今日中国之政治问题》《劳工精神》《庶民的胜利》《欧战与哲学》等。《新青年》的立场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 B.共产国际的帮助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D.十月革命的胜利

二、非选择题

13.[2018·湖北武汉高三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革命的内涵,如图所示:

材料二戊戌变法时期及以前政治文献中“革命”一词的用法,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例如,康有为和王韬在谈起法国大革命时……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表达知识分子风气或以诗言志的“诗学革命”、打破不平等的“女界革命”“经济革命”和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然后“社会革命”“家庭革命”“文学革命”“科学革命”“产业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出现,其含义均为这些领域发生彻底变化和相应主体在该领域实行根本变革之意。

材料三在新文化运动后期,由绅士公共空间导致严重的社会整合危机——即中国士大夫学习西方现代社会组织方式失败而引发,其后果是中国新知识分子对前一段学习结果进行反思和重构。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五四以后,形成了以中国式现代革命观念为核心的新意识形态,并且重新实现社会整合,中国也由以儒家伦理为根据的传统社会演变为由革命意识形态笼罩一切的现代社会。(下表是《新青年》中“革命”所指涉的国家,以出现的次数为单位)

2019

结合上图所示材料及所学知识,围绕“知识分子的担当与局限”,自行拟定一个论题,要求论题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叙述准确

2019

专题八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

提升卷

1.A 题目中美国提出的“门户开放”政策,承认了列强在华的既得利益,又有利于他们在华进一步扩张,缓和了列强间的矛盾和争夺,使之激烈的争夺暂时取得表面上一致和相对平衡,客观上延缓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A项正确;“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表明美国在列强侵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B项中“优势”尚不能体现;该政策的提出得到列强不同程度的赞同,题目中也没有涉及列强的态度,C项中“较广泛”与史实不符;通过“利益均沾”使美国获得了其他国家所拥有的权力,不是扩大势力范围和租借地,排除D项。

2.A 从材料中的“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和“东南互保”等信息可知,当时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A项正确;清末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地区在南方,B项错误;“东南互保”是与政府态度相反的行为,C项错误;D项不符合史实,错误。

3.C 根据题目中“在德国军队驻扎的区域里,商店更名为‘德昌’‘德兴’‘德隆’”可知发生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辛丑条约》的签订表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项正确;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与题目中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中“维新运动”与题目无关;D项中“实业救国”在题目中没有涉及,排除。

4.B 题目中袁世凯批评以民智未开为由担心地方自治搞不起来的观点,当时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其本质意图是使自身权力以“地方自治”的名义合法化,B项正确;A项中“民主意识”、C项中“政府改革”在题目中都没有涉及;D项也不是其本质意图。

5.C 从材料中的“折中各国之良规,兼采近世最新之学说”“不戾乎我国历世相沿之礼教民情”“采用资本主义国家法律中的罪名法定主义”等信息可知,新刑律体现了近代法律精神,A项错误,C项正确;B项中的“照搬”错误,排除;新刑律的颁布并没有巩固清朝的统治,D项错误。

6.C 题目中“1912年”即中华民国成立时,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对之抱和平之望”“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可见他寄希望于新政权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支持,以期平等往来,这显然具有理想化,C项正确;辛亥革命中列强在“严守中立”的幌子下积极扶植袁世凯,A项错误;由于资产阶级的局限性,仍“尽文明国应尽之义务”即继续承认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B项表述错误;辛亥革命中没有明确反帝的主张,D项错误。

7.D 从材料中的时间提示和各家火柴公司的发展情况可知,一战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列强加紧对华资本输出的信息,且当时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A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天津火柴工业的发展情况,缺少和其他地区的比较,B项结论无从得出,排除;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在甲午战争后,不是20世纪早期民族工业迅速发展的原因,C项错误。

8.A 从材料反映的内容来看,上海在近代时候已经出现公共交通礼貌意识,这样的守则体现出社会对公共意识的培养,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社会公共意识的变化,不是交通的发展,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适用人群,C项在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无法从材料中确定,因为这种现象只适用于上海的租界,排除。

9.D “民国成立第一天”即1912年,“新国成立,百度维新”“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可知部分民众遵守新政权在国旗、习俗等方面的规则,客观上反映出对该政权的认可,D项正确;A项与“夫妇二人张新国旗,穿新冠服,新头新脑,在室中行新婚”不符合;题目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后对社会生活的不断冲击和影响,B项中“已完成了近代化”表述绝对;题目中没有涉及民主共和观念,排除C项。

10.D 从材料信息可知,严复“有意”把自然界的进化规律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可结合严复生活的时代背景理解其用意。当时中国民族危机深重,严复的这一做法意在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严复的做法并不科学,其用意也不是纠正进化论的错误,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主张君主立宪,B、C两项错误。

11.D 从材料中的“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素质教育、世界观教育(突

2019

出强调积极进取)、美感教育(以美育取代宗教,旨在宣传自由、平等、人权等观念)皆今日教育所不可偏废”可知,蔡元培注重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D项正确;材料与民主共和深入人心无关,A项错误;材料明显与培养资产阶级革命人才无关,B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了蔡元培的办学宗旨,不能得出北京大学是当时的一流学府的结论,C项错误。

12.A 联系所学,新文化运动时期(1915年)中国面临着列强对华侵略的加剧、国内袁世凯复辟帝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与复辟帝制观念互不相容,所以《新青年》的立场转变出现议论政治的文章,是基于国内外政治形势的发展的结果,A项正确;共产国际建立于1919年,中共成立是在1921年,排除B、C两项;新文化运动后期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但D项不是主要原因。

13.答案:(1)变化:从顺从天道进行周期王朝更替,到社会的各领域发生彻底改变或实行根本变革。原因:19世纪末中华民族的危机加深;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是大动荡;和平改造清政府以变法图强。

(2)相同点:都强调所谓的“天道”。

看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及其惨烈程度,暴露了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弊端,让先进的中国人开始认识到,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传统的民主政治的道路上存在巨大的隐患。巴黎和会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对中国国家利益的任意处置,让相当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幻想不断破灭;苏联十月革命的爆发,以及新的代表劳工阶级利益的民主政府,让相当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把救国道路的选择聚集到了马克思主义和工农群众上;从此,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农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农中,中国革命的面貌随之焕然一新。

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戊戌变法前后“革命”观的变化以及康有为用传统革命观对待法国大革命的原因。在概括戊戌变法前后“革命”观的变化时,可结合材料一中的传统革命观的内容和材料二中的“戊戌变法时期及以前政治文献中‘革命’一词的用法,几乎完全是在传统意义上使用的”和戊戌变法失败后,“革命”一词众多新含义开始出现以及一系列有关“革命”的新术语的内容进行比较;在分析康有为用传统革命观对待法国大革命的原因时,可结合19世纪末民族危机的加深,传统意义上的革命一词的含义以及康有为主张变法维新等组织答案。第(2)问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来的“革命”观与中国古代“革命”观的相同点以及对“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的看法。在回答新文化运动后期以来的“革命”观与中国古代“革命”观的相同点时,可结合三则材料中对“革命”观的理解中都含有“天道”这一点来概括;在谈对“辩证唯物论代替进化论成为新的天道”的看法时,可结合新文化运动后期和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背景以及材料三表格中有关法国和俄国革命的相关内容组织答案。

14.答案:选题一可列举古今中外杰出的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与转型起到推动作用的史实,如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清末民初的解放思潮、西方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思想主张促进了思想解放,推动了社会进步,从而促进了社会变革与转型。

选题二可列举知识分子关心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并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或治国之道,体现了知识分子心忧天下关注时事,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如以孔子、黄宗羲、顾炎武、容闳等人的事例进行论证。

选题三可列举孔子提出了“仁”和“以德治民”,但却主张恢复周礼;黄宗羲等人虽反对君主专制,提出民主思想,但却没有提出系统的思想,不能真正解决时代问题;康有为、梁启超提出维新变法,但却对封建势力抱有幻想,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知识分子虽有其时代进步性,但也难以脱离时代和阶级的局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分子的时代担当。作答时先根据图片中以知识分子为中心,围绕春秋战国、明末清初、清末民初三个时期知识分子的主张,联系时代背景、责任担当等,提出论题,再进行论述。要做到观点明确、史实翔实、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合理。

2019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八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甲午中日战争后至五.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限时特价:7 元/份 原价:20元

    支付方式:

    开通VIP包月会员 特价:29元/月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